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对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化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虽然特朗普竞选连任失败,但特朗普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产业回流、重塑全球分工格局、阻遏中国科技企业成长的单边主义行径,对中美关系和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已然造成巨大破坏.长期来看,美国发起的"关税战""科技战"对世界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破坏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的冲击,使得国家安全压倒经济利益成为各国政府产业政策的优先选项,这些将带来系统性的连锁反应,导致全球化的碎片化、区域化和全球产业链的本土化、闭环化.  相似文献   

2.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明显,尤其是对大国实力对比产生了阶段性影响。美国的国际形象和战略信誉受损,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力有所降低。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使欧洲国家对中美两国的心态变得更为复杂。国际组织受到明显冲击,全球治理面临更大挑战,非传统安全在国际安全中的重要性相对上升。面对国际格局新变化,中国应着力提升产业链的自主生存和发展能力,加强抗疫国际合作,着眼长远确保中美关系总体稳定,深化与周边国家的非传统安全合作,以继续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3.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与此同时,随着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安排加快兴起,产业链、价值链区域化和本地化态势提升,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为应对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制度安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展望未来,中国应着重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政府与市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等关系.  相似文献   

4.
2020年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现代世界体系中的经济与政治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加速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从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现代世界体系便开始形成,并在百余年前发展成为全球性体系。这一体系内部始终存在着最为基本的两对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和主权国家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推动了现代世界体系中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对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世界市场经济体系和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政治体系产生了冲击,加剧了世界经济动能转换以及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体系重塑中将发挥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各主要经济体均出现经济增速陡降、失业率上升、贸易与跨境投资减少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异动等负面反应.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先后采取相应财政与货币政策纾缓困境、提振经济.但在世界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常规货币政策实施空间极为狭窄的局面下,非常规货币政策极有可能造成主要经济体资本市场巨幅波动,并产生严重的负面溢出效应,给全球经济长期增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加速调整成为世界经济实体层面的重要议题.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走向,疫情能否被成功控制仍然至关重要,同时将受宏观与微观层面各种非疫情因素扰动.未来,中国将努力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的带动作用,为全球与地区经济治理、世界经济恢复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被认为是21世纪迄今为止全球公共卫生遭遇的最大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机制在疫情冲击下受到重创,凸显出全球化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从人类共同挑战中独善其身。无论是作为个体的国家还是作为整体的国际社会,都应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与零和思维,深化合作,共克时艰。世界各国携手抗疫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变革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中国助力国际社会走出公共卫生治理困境、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转型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7.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变革及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对国际政治战略格局和大国关系重组也带来深刻久远的冲击及影响.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大国关系格局始终处于重组与调整及不断整合之中.分析危机时期国际政治格局变革调整的现状及其动因,探讨国际政治体系转型的未来趋向,对于构建我国的国际战略无疑有着...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对国际格局不会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只是使其沿着原有的轨迹加快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将从三个方面影响国际格局的变化:一是使大国政治格局加快向更加均衡的多极化方向演进,促进国际权力由"一超"向"多强"转移;二是增强非极化的发展动力,促进国际权力由大国向中小国家及非国家行为体转移;三是加快国际政治地理中心由欧美向东亚转移。三个方面国际格局的变化最终将促进更宏观层面的国际格局——非西方化——的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中美关系和两国实力消长带来复杂的影响,但无论怎样都不会改变国际格局演进的大趋势,特别是大国政治格局不会走向两极化。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经济、社会、政治治理和国际秩序等方面的"综合性危机",给西方社会造成较大恐慌。受疫情冲击,全球化呈现回归"经济主权"时代的趋势,可能演变为"有限的全球化"。欧美国家将更加强调自身的"经济主权",并通过"产业回归"的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将事关国家安全和民众生命安全的生产能力留在国内或转移回本土。"有限的全球化"在短期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冲击,但从长期看,中国可以从中获益。疫情的持续蔓延推动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欧盟和美国在此次全球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这将导致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下降。美西方十分担忧中国在全球抗疫过程中地缘政治影响力的上升。疫情使原本就复杂多变的中美关系"雪上加霜",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也将面临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大幅萎缩,导致国际油价暴跌,对石油市场造成剧烈冲击,也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中短期内,国际油价大幅回升至疫情前水平的可能性渺茫,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仍荆棘密布。中国需要密切关注石油供应链和产油国政治经济情况变化,抓住机遇扩充石油战略储备,扩大国内有效油气消费需求,释放油气消费潜力,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石油工业的不利影响,增强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世界疫情的防控不仅需要每个国家的努力,更需要全人类同舟共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国际政治经济走向将发生何种转变?世界各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表现如何?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各国应对新冠疫情的举措将对国际格局、国际合作和全球化产生哪些影响?经过此次疫情,世界各国能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更进一步?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国际问题专家、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逸舟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2.
正新冠疫情呈现全球蔓延之势,已波及200余个国家和地区。与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被限制在局部地区的疫情不同,新冠疫情被世卫组织认定为"全球性大流行",是人类在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一次生死考验,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遭遇的最大挑战。全球疫情突袭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造成剧烈冲击,所产生的后果是深远的,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检视。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已经使全球化进程呈现倒退趋势,疫情突如其来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激化了反对全球化与支持全球化力量间的矛盾,也暴露出供应链全球配置的脆弱性。虽然疫情不断催生国际卫生合作和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国际合作需求,但短期内难以阻止全球化倒退步伐。疫情之下,中国在推动全球化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影响力不断提高。疫情后,中国将进一步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4.
国际油价高企、全球贸易失衡,加大世界经济发展风险.然而,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创新,使全球应对冲击能力增强,世界经济在高油价下持续稳健扩张,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峻挑战.作为一种激进的社会理念,许多西方国家重新发现全民基本收入的政策价值,将其作为应对疫情冲击的有力手段而纳入经济救助政策"工具箱".这让政策界和学术界从新的角度去审视和发现实施全民基本收入的机会和全民基本收入作为财政政策的工具与载体发挥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疫情的持续使得西方国家全民基本收入式救助政策走向常态化,这将在三个方面产生影响:一是推动社会公平重回公共政策的中心;二是引发宏观经济政策理念的变革;三是探索建立全球化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国际格局演变正进入关键阶段,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在加速形成。由西方单方面主导的国际体系遭到严重冲击,共商共建的全球体系正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中国是新兴全球体系的积极推动者和塑造者。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在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全球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体系优势,防范化解疫情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为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中国智慧。同时,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向深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多边合作、政策协调、联防联控等举措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在抗击疫情的全球行动和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过程中,中国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理念、中国样本和中国倡议。  相似文献   

18.
赵磊 《当代世界》2021,(2):44-49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不少新特征,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英国"脱欧"等热点问题对全球政治的冲击,导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特别是对全球化、全球治理、社会思潮、大国关系等产生诸多影响.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将从"单一中心"转向"多中心"或"去中心";全球治理进入瓶颈期,各国忙于应对国内的各种挑战和危机,出现了"内向化"趋向;社会思潮分化加剧,焦虑心态蔓延与诸多极端思潮抬头;大国在经济、政治和战略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仍将存在,中美两国作为影响大变局的关键变量,必然需要新的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给经济社会秩序带来巨大冲击。无论是疫情防控、患者救治还是克服经济危机,疫情使我们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要全球团结。中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依靠人民作为战胜疫情的最根本力量,使人民生命安全得到最大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受到最小冲击,为全球抗疫赢得了时间并提供了经验。后疫情时代,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际卫生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克服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为人类社会发展赢得更多机遇。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国力孱弱的非洲国家陷入发展困境。当前,非洲国家旅游业、航空运输业和石油业遭遇明显冲击,外贸创汇、外资流入下降,财政赤字加剧、债务风险上升,非洲自贸区谈判受阻,非洲经济复苏和一体化进程延缓。疫情加剧粮食危机和疾病流行,导致贫困和失业人口激增、政治和安全不稳定因素增多,非洲包容性增长战略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疫情使非洲国家深刻反思既有发展模式,为重塑社会经济结构带来新契机,或将推动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后疫情时代提质增效。但是,受困于单一经济结构、债务缠身、科学技术匮乏,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非洲国家短期内无法建立内生性、包容性、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未来仍要延续自主发展与国际协同并重的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