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从长远来看,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是必然选择。因此,既要建立立体化的非遗法律保护体系,加大非遗相关法律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又要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救济机制,创建非遗的文化补偿机制,全面提升法律对非遗的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2.
黄骥 《浙江人大》2022,(2):84-85
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系统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当前,我国数字经济相关的法律规范日益完善,涉及行政法、民法、知识产权法等多个领域,涵盖网络安全、知识产权、市场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方面议题.如何加强不同领域不同规范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需要提升相关法律规范的体系化建设水平,确...  相似文献   

3.
孙广明  红梅 《前沿》2007,(4):107-108
宪法修正案适应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包括提升私有财产权保护的法律地位、加大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力度、扩大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范围等,赋予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同等地位。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制度的完善,为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完善与实现提供了契机和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和保护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矛盾,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矿产资源法律体系的完善有助于这些矛盾的解决和各方利益的均衡。从我国矿法体系现状出发,针对矿业权权属问题,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法律冲突与衔接,以及创新矿产资源保护立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备受关注,要解决互联网领域的侵权行为日益突出的现象,应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综合协调的法律保护体系,从而提升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力度,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韩国政府对700万海外韩国人高度重视,通过建立涉侨机构、制定侨务方针政策、提供法律和财政保障、维护海外侨胞的权益等与海外侨胞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信任。在此基础上,韩国政府将侨务工作上升至外交的层面,通过海外韩国人开展国民外交、推广韩语教学、普及韩国电影电视剧等文化公共外交活动,提升韩国国家形象。但是,韩国侨务公共外交仍处于初期阶段,存在诸多挑战,主要是海外韩国人和韩国国民对于韩国侨务公共外交的认知还很不足,韩国侨务相关部门因预算和机构限制而对韩国侨务公共外交工作开展的积极性不够。韩国侨务公共外交的这些成果与存在的不足,可以为构建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20,(2)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亟需完善法律保障,海洋渔业资源法律保护机制必须及时跟进。在深入分析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法律保护机制现状的基础上,精准定位其中的疏漏,结合域外相关经验,提出通过出台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法实现规范的独立性地位、通过海洋渔业管理机制多元化改革提高应对措施的灵活性、通过海洋渔业总可捕捞量制度的精准化以及配套措施的建立实现海洋渔业产业的优化升级等举措,对于推动建立和完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法律保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名是高校重要的无形资产,但校名侵权现象十分突出,现有的法律无法对校名提供充分有效的保护。合理保护校名,一方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则,构建起高校校名保护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高校的维权意识,采取合理措施保护校名,这样才能走出高校校名保护的法律困境。  相似文献   

9.
王向阳 《人民论坛》2015,(8):116-118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完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生态补偿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当前,需要针对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健全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以有效筹集足够资金用于环境恢复与建设,加大对保护生态环境行为的奖励,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和广大社会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惩戒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蒋平 《公安研究》2013,(8):49-58,89
当前,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频发。信息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既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当前,我国要妥善解决好侵害个人信息的问题,应从法学基础理论入手,论证完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同时从工作实务出发,考察具有代表性的刑事司法实践,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系统地分析相关原因,构建完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争取更大的社会资源,更好地利用海外侨社的力量,迅速调整侨务政策,包括侨团政策在内。除了继续进行海外侨团登记外,还积极地整合侨团,要求党员渗透入侨团组织,掌握侨团领导权,同时也赋予侨团更大的权力,且更为突出的手段则是积极拉拢侨领,通过侨领来控制侨团,从而达到控制侨社的目的。从政策绩效角度而言,国民政府的侨团政策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将党务纳入侨务的做法,也加剧了海外侨社的矛盾,致成海外侨社陷入党内纠纷。  相似文献   

12.
吴晶 《八桂侨刊》2014,(1):45-49
近年来,随着世情、国情的不断发展,侨情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以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社团新力量为主要标志的新侨群体大量涌现。本文以浙江这个新侨资源大省的实证研究为例,通过对浙江新侨发展的独特优势、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度的理论剖析与实践总结,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从而为更好地推动浙江新侨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在坚持中央侨捐政策的同时,也因地制宜地制订了一些相关的条例法规。有关部门并以合理引导侨捐流向、做好侨捐表彰工作、进行侨捐项目数据库建设、认真整改等手段,推进侨捐政策的落实,实践中并已初显成效。但与此同时,在落实过程中也存在着观念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并因此而影响到福建省侨捐事业的顺利发展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需要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阿根廷、南非等国屡屡发生华人超市①和住宅被抢劫,人身安全遭受伤害的事件,使海外华侨面临着日渐严峻的安全困局。这是由于所在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局势的影响,以及华侨自身一些原因造成的。因此,应对和破解这种安全困局,既需要我国外交、公安和侨务等部门从国内外各途径进行努力,也需要华侨自身多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姓名是社会群体身份与文化认同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视角,中文姓名的传承和使用是华人对其身份和中华文化认同的表现。东南亚青年华人在一定范围内保留并使用中文姓名,他们在中文姓氏、名字结构、用字情况、重名现象等方面与同时代中国人的情况有所差异;在东南亚各国内部,这四个维度上的表现也是同中有异,其中性别和国籍是两个重要影响指标,其差异的出现与华人住在国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语言环境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Hong Liu 《当代中国》2005,14(43):291-316
Emerging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sm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y and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It is generally held that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sm had died out and had become ‘a historical phenomenon’ by the 1950s, when the China-centered allegiance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was replaced by a local-oriented identity. 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the Chinese diasporic communitie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however, has put this conventional wisdom into contestation. This essay is concerned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xin yinmin (new migrants) and corresponding manifestations of a reviving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sm since 1980. It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parts. The first is empirical, examining the ris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migrants, who are composed of four main types: students-turned-migrants, emigrating professionals, chain migrants, and illegal immigrants. The second section is conceptual and comparative, looking at the manifest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reviving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placing them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t also considers the embedded tensions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transnationalism and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by both the Chinese state and new migrants in tackling these tensions. I argue that there are complex reasons behind the re-emergence of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sm. From overseas, it is a by-product of the formation of sizeable new migrant communities, particularly in the West. As the first-generation immigrants who have extensive links with the homeland, they remain culturally, and often, politically, attached to China (as a nation-state and/or site of transnational imaginary) and are concerned greatly with Chinese matters. Through such intermediaries as Chinese-language newspapers, websites and TV programs, they form a borderless and imagined greater China that is bound by both the ideas of sovereignty and transnational culture. From the mainland, a series of policies relating to the Chinese overseas facilitat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ts population overseas, thus providing a potential ground for the revival of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sm. I argue that the key agendas of this reviving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sm are China's economic prosperity, cultural regeneration, and national unification. This nationalism, furthermor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reactive nature and embedded contradictions with the simultaneous process of transnationalism, which in turn reduces the centrality and intensity of nationalism. As a result, it is unlikely to constitute a unified ideology or a movement with centralized leadership such as that in the 1930s.  相似文献   

17.
保税港区企业的设立应当采用授权资本制,以充分发挥吸引外资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其可能存在的风险。保税港区虽然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境外与区内的经济往来视同外贸活动,但是保税港区企业仍然是中国企业法人。现行法律关于保税港区企业民事权利范围的规定基本适当,但只规定禁止从事的项目对保税港区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8.
许赞 《八桂侨刊》2014,(3):45-49
东兴镇是一个传统的侨乡。在东兴镇,除了少量的本地籍归侨外,大多数的归侨则来自全国各地的华侨农林场和其他厂矿。为了满足文化与认同的需求,一些对山歌颇有兴趣的东兴镇归侨组建了华侨歌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华侨歌堂的功能虽发生一些转变,但在传承山歌文化、沟通和协调归侨群体间的关系方面依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欧美等地被难华侨陆续回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专门的救济失业华侨委员会,决定对归国失业华侨实行根本救济,选定安徽宣城水阳镇一带试办侨乐村:由政府提供荒地让归侨集中垦殖,并制定《侨乐村垦殖纲要》等文件。开办侨乐村、安排被难归国华侨不仅是救济失业归侨、解决他们生活问题的一种试验性的根本办法,而且被赋予在世界工商业形势不景气背景之下复兴中国农村的任务。侨乐村设计者陈树人希望宣城侨乐村试办成功后能作为一种模式在全国推广。由于国民政府一直采取重心向外的华侨政策,对于归国华侨的安置缺乏准备,也没有切合实际的系统举措等原因,侨乐村的建设并不成功。在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又酝酿成立归侨新村,建设地点变为城市近郊。侨乐村的试办是南京国民政府华侨政策的一次重要尝试,在华侨政策史上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层对"中国梦"的倡导及其内涵阐述引起了海外华人精英的高度关注。这些主要由侨领、留学生、学者等群体构成的海外华人精英对此表达出几种观点看法:一是期待与共鸣;二是担忧中国内部出现的如食品安全、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羁绊"中国梦"的实现;三是强调人本理念的植入,呼吁中国借鉴西方普世价值文明。这些观点反映出具有家国情怀的侨领和"跨国认同"的华人精英对中国形象和民族复兴的期待,同时他们正视中国内部目前现存问题与挑战,华人精英倾向于从政治文明和文化角度来设计中国圆梦的路径方法。华人精英俨然是海外华人社会的"意见领袖"。于是,通过发挥其在侨务公共外交中的桥梁作用,有利于聚合海外华侨华人的资源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