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931年5月31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建宁城,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反“围剿”战役。毛泽东又一次赋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满怀豪情地讴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工农红军,嘲笑“为营步步嗟何及”的国民党军。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曾赋词《渔家傲》,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在建宁欣然挥毫写下《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壮丽诗篇。1930—1934年,除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在建宁从事革命实践外,还有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陈毅、聂荣臻、罗荣桓、林彪等开国元帅和数十位将军在建宁指挥过反围剿战役,领导建宁人民闹革命,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其间建宁有7000多儿女参加了红军,把建宁这块红土地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相似文献   

3.
建宁,地处武夷山中段南麓,是闽江水系源头。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在建宁县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胜利。战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和建宁人民创建了建宁苏区。建宁以全国中央苏区县之一和8000多建宁儿女参加了红军的光荣历史,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4.
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的福建省建宁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中央苏区县之一,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在这里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胜利。其问建宁有8000多儿女参加了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1930年底至1931年9月的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都取得了胜利。后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作为战例作了得意的描述。解放后至目前编写出版的党史和战史书籍,也无不对这三次反“围剿”战争作了全面的肯定,没有一处写到过其中的失误。笔者近来通过对资料的重新研究和分析,想对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的个别战斗、提法和结局提出几点新议,向专家、学者们求教。一、第二次反“围剿”中建宁战斗决策上的失误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关于第二次反“围剿”,毛泽东是这样叙述的:“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材,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若由东向西打去,则限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乃决找富田地  相似文献   

6.
1931年7月.不甘心前两次“围剿”失败的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毛泽东率领3万红军,从福建建宁千里回师兴国,以寡击众,连战连捷,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令人痛惜的是,战斗中三位红军悍将阵亡,永远长眠在了兴国的青山绿水中,他们就是红一师师长李实行、红四师代理师长邹平和红十一师师长曾士峨。  相似文献   

7.
1935年1月,党中央进驻遵义后,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党中央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等同志指挥红军取得多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会议最后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右”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宁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1个苏区县之一。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攻克了建宁城。1932年10月,周恩来、朱德率红一方面军第二次解放建宁。1933年5月,闽赣省成立,建宁是闽赣省委、省苏维埃、省军区驻地。第二、四、五次反“围剿”中,建宁人民为了支援红军战斗,先后有7000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400余人参加赤卫军。有4000多人捐躯沙场,165位苏区干部光荣牺牲。建宁人民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特别是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留下了无数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更留下了激励老区人民奋发图强的红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向前。  相似文献   

9.
建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重点县之一。1931年夏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建宁就建立红色政权——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和5个中心区、72个乡苏维埃政权。1932年10月红军第二次解放建宁后,成立了中共建宁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和10个中共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及覆盖全县的乡村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上发表了黄少群同志一篇题为《对中央苏区第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几点新议》的文章(以下简称《新议》)。读后颇受启发,但我们对文章中有些观点和史实有不同的看法。下面仅就第二次反“围剿”中有关建宁战斗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以求教于黄少群同志以及党史和革命史界的朋友们。一、关于建宁战斗该不该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的福建省建宁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中央苏区县之一,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在这里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胜利。其间建宁有8000多儿女参加了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党史天地》2007,(8):33-34
毛泽东说项英的到来,是双喜临门 项英说: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苏区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准备第二次“围剿”。毛泽东也早有筹划。1931年1月5日,毛泽东、朱德在小布召集总司令部负责人会议。总结第一次反“围剿”经验,讨论下步反“围剿”准备,拟将红一方面军部署在宜黄、乐安、南丰、广昌、宁都、石城、瑞金一带分兵以发动群众,摧毁地区武装“土围子”,打土豪、分田地、加强赤卫队,扩大红军,筹集资财,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料,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毛泽东长途奔袭 1931年5月27日,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声围剿,战斗四战四捷了。打第四个战斗时,总前委命令进攻南丰。红三军团作好了进攻准备,迅速集结苦竹待命。红一军团第十  相似文献   

14.
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进行第二次反“围剿”,经白云山战斗、白沙战斗、中村战斗和广昌战斗的四战四捷,于29日率红一方面军主力从广昌向建宁进发抵达建宁里心。  相似文献   

15.
正背景介绍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九日,《青年实话》第三卷第二十一期发表阿伪撰写的社论《在粉碎五次﹃围剿﹄的决战面前》,提出了共青团组织和团员在反﹃围剿﹄战争中应该主动承担的一系列革命工作。文章配发漫画《送郎当红军,革命要坚心》,鼓励女团员不但要送郎当红军,还必须鼓励丈夫在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中央苏区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是由毛泽东亲自指挥的,并取得了胜利。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时,王明“左”倾错误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但传统说法是,毛虽然人不在,但其思想在。第四次反“围剿”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由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在红军中的影响。笔者认为:一个如此大的战役,仅仅是靠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影响,而没有朱德、周恩来等英明的指挥员,没有周密的作战计划,以及战时的机动果断措施,要想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苑》2010,(9):F0003-F0003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在红军反“围剿”战争史、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一次同内革命战争史小都具有蘑要地位,红军采取“求心退却、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任苏区人民的支援下,以少胜多,活捉前敌总指挥、中将师长张辉瓒,不仪保卫了中央苏区,而日.使中央苏区得到巩固与扩人,取得了反“围剿”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旧址暨毛泽东、朱德旧居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溪口街49号。1931年5月31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总司令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击溃建宁守敌刘和鼎师3个多团,解放了建宁城,这是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5个胜仗。当晚,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进驻溪口天主教堂。他们在这里从事了许多重要革命活动:开辟了建(宁)黎(川)泰(宁)革命根  相似文献   

19.
1932年11月至1933年12月间,周恩来、朱德为粉碎敌人的第四、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曾在光泽县华桥乡牛田村陈家排设立指挥所、兵站,并设有红军医院和枪械所。 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开始后,周恩来、朱德按照毛泽东的军事原则,指挥红军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建立了将(乐)、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都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指挥部和主战场之一,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决策地和备战基地,第三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第四次反“围剿”的巩固后方,第五次反“围剿”的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苏区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宁都进行过大量革命实战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所以宁都在中央苏区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宁都发生过一系列对党史、军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其中在宁都诞生的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