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前进》2008,(6):1-1,21
多少天来,我们的眼睛一次次被痛惜的泪水浸满着;我们的情感一次次被爱心的潮水撞击着;我们的心灵一次次被感动的海洋包围着…… 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着整个神州和世界。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我们在焦灼中牵挂,我们用行动表达,见证了灾区人民的顽强奋争;见证了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的众志成城;见证了海内外华夏儿女和国际人道主义的大爱无疆。我们因见证而深深感动,“5·12”全民抗震救灾斗争及其展现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如此地感动中国、感动世界!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联合早报》最近发表文章:世界改变中国中国改变世界。文章指出,如果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在这三个阶段中,开放政策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3.
1919年,华夏大地上发生了震撼中国、也震撼世界的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年轻人唱了主角。2008年,被称为“80后”的年轻人在中国的大悲大喜中,再次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在某些方面,两代人的表现惊人的相似。五四时期的青年们“外抗强权”,“80后”和“90后”们对伤害民族感情和国家利益的行为绝不妥协。这或许是中国青年自登上社会历史舞台以来形成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南岸 《当代广西》2008,(13):28-29
一个多月前,汶川震动中国;一个多月来,中国感动世界。 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进发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将这段日日夜夜标注成共和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四川汶县的8.0级大地震,无论从剧烈程度,还是从损害程度看都可称之为"世纪性灾难",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注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华儿女在面临灾难时所展现的临危不惧、众志成城的大无畏精神,和赈灾过程中不同角色所创造的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的背后,反映的是国  相似文献   

6.
百多年来中国人浴血奋斗最终为了一个目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实力的巨大增长,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重塑。民族的精神状态关乎民族的兴衰。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把民族精神重建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精神能催人奋起,有一种力量能让人信心倍增,有一种人格能使人寻求完善,采访过程中,我常常地为邹明泉锲而不舍、奋发有为、不屈不挠的履职精神所感动。他以一种独特的人格力量感动了我。  相似文献   

8.
论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作为实践主体的存在方式。人所创造的文化推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福祉。以邓小平理论作为思想精神的当代中国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在文化功能、文化价值、文化的世界智慧性和资源性上具有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一向关注文化建设,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要代表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以先进思想为指导,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学习,继承优秀传统和吸纳外国文化精华,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金钱伟 《传承》2009,(14):136-137
"现代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兴起的新文学革命以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反思精神、自由博爱等建构了"现代性"核心内涵,启蒙现代性"人的觉醒"倡导"人的文学",审美现代性反思中国文化群体、民族国家、个体等的价值关系,可以说"现代性"贯穿了中国整个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10.
20年前,日本的一位民族问题专家在对鄂伦春族考察后断言:“30年后,世界上将不再有鄂伦春民族。”10年后,他故地重游,在鄂伦春人家住了半个月,临走时他激动地说:“鄂伦春民族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在世界民族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 呼伦贝尔大草原被称为世界上三大草原之一,它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那里生活着31个少数民族,每一寸草地都叙说着一段民族的故事。 鄂伦春族如今仅有4000多人,而50年前还不足1000人。鄂伦春的含义就是“使用驯鹿的人”和“山顶上的人”。以游猎为生的鄂伦春族靠着“一人一杆枪,一人一匹马”艰难地在…  相似文献   

11.
肖德安 《前进》2011,(5):55-55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读了杨善洲的先进事迹,有谁能不为他一辈子坚持不懈做好事的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12.
先进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灯火,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中国先进文化包含丰富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是特色文化。什么是特色文化?特色文化就是体现优秀文化传统、反映民族特征、具有地方特色、为区域内人群广泛参与,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的文化。特色文化具有独特性,又有世界性。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特色就是魅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影响力。特色文化具有弘扬民族精神,体现民族意志,展示民族文化,提升民族品格的巨大作用,它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56个民…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兴起的新文学革命以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反思精神、自由博爱等建构了"现代性"核心内涵,启蒙现代性"人的觉醒"倡导"人的文学",审美现代性反思中国文化群体、民族国家、个体等的价值关系,可以说"现代性"贯穿了中国整个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让中国人在《感动中国》中又一次深深地感动。我深刻感受到,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高中学生,需要触动心灵深处的感动,更需要感动之后积极的行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日趋形成的高中生需要感动。感动是什么?感动就是对生命之美的关注,就是对灵魂之美的悸动,就是对刹那间永恒的希冀。感动,是一次精神上的沐  相似文献   

15.
郑作广 《当代广西》2008,(14):46-4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顿时山崩地裂,江河呜咽。展示在世人面前:惊动天地的是自然界的巨大灾难,感动天地的却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开阔视野     
中国正在实行的是新型社会主义怎样评价当代中国社会的根本性质和基本走向,成为世界学术界的焦点之一。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郑杭生最近发表文章说,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7.
感动海南     
秋雨 《今日海南》2007,(3):48-48
从2002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组织《感动中国》评比活动开始。中国人民的精神餐桌上又多了一道美味可口的“心灵鸡汤”。《感动中国》节目几年中向全国人民推出了数十位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有桧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而最近新鲜出炉的“感动海南十大新闻人物”,堪称《感动中国》的海南版。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前提。邓小平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因此,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的目的,就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一、爱国主义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再度引起世界瞩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倡德教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为世界所关注。早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还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在他的《论中国哲学》中说:中国哲学“远在希腊人的哲学很久以前”。“我们从前谁也不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善的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竟使我们觉醒了”。  相似文献   

20.
一个多月前,汶川震动中国;一个多月来,中国感动世界。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迸发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将这段日日夜夜标注成共和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