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瑞灼 《党政论坛》2011,(17):64-64
如今,高官退休后到企业兼职任“独立董事”似乎成了一件时髦的事,这种现象不能不让人担忧!  相似文献   

2.
很多曾经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在死而复生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他们常常会感慨,度过一个让人悔恨的人生实在太不值得了。那么让濒临死亡的人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泪痕 《各界》2013,(5):76-78
杨志,说起话来好像头头是道,志向也很高。可实际上就是一个愣汉。这个人,恐怕只有李逵,能与他有的一比。他们都是天生当马仔的脑袋。如果让他们独当一面,再小的事,恐怕也会弄砸锅的。别人顺顺能办的事,一到他们手中,马上就完全走样了。  相似文献   

4.
跟自己坐坐     
前不久,结识一位养生大师,相貌儒雅,谈吐不俗。言及养生,大师不急不缓,娓娓道来。15年前大师弃戎从医,致力养生,如今爱心普度,事业宏大,每日忙不胜忙。言谈中大师徐徐淡淡的一句话,让人回味:每日寅时醒来,第一件事是要跟自己坐坐,每日亥时睡前最后一件事也是跟自己坐坐。  相似文献   

5.
蒋萌 《民主》2009,(1):55-55
喜剧幽默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重复。然而.有的事重复多了,未必让人乐得出来.反而让人心生疑窦。比如,安徽阜阳一户受灾的农家,接连接受了七次从县到省再到中央领导的慰问,每次慰问,都有电视台高调拍摄.并在电视中播出……  相似文献   

6.
吕雷 《党政论坛》2010,(20):39-39
人生不要太圆满,肯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 在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小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但就我多年观察,我发现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失去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7.
刘菁 《瞭望》1998,(34)
九江市体改委主任吴锦萍:医疗改革:好事办好不容易●刘菁采访整理不再“一人公费,全家沾光”“衣食住行医”,哪个老百姓过日子不得先关心这些事?我们搞医改,为的就是让全体职工都享受到医疗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九江市的医改进行了这么久,作为其中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8.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因不堪忍受离婚再娶的父亲对自己的冷淡及对同父异母弟弟的溺爱,举刀捅死了7岁的弟弟,他说“我要让爸永远心痛”。在供认之后,他特地提出两个条件,一是不要把他杀人的事告诉妈妈,二是不能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说完他轻松地问:还有事吗?没事我想回学校了。这个让人既气愤又心酸的少年,竟不知道他已经犯了罪,他也不知道,在他17岁的花季里,等着他的将是漫长的牢狱生涯。还有两个18岁的高中生,为抢一双“耐克”鞋就对一位行人亮出了凶器,因此被判刑人狱。主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的刑事作案人员中,14…  相似文献   

9.
一则消息说,有一个县几位领导在节假期间到特困企业访贫问苦,不少职工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而此时的县委书记却转过了脸,低下了头:“我们只做了一点点自己该做的事,群众却如此感动,我感到很惭愧。” 面对群众的感动不是喜形于色,志得意满,而是感到内疚和惭愧,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敬佩。 然而,也有一些干部,为群众做了一点事,或是说了几句让群众感动的话,便沾沾自喜,不仅对群众的感激之言不感到惭愧,反而心安理得,以为自己为群众做了多么了不起的贡献。有的做了两件早就该做的事,也以为自己对群众施了多大的恩,要大造声势,大上…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有些事情实在难以令人置信,但又都是客观存在的,让人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譬如说一个人做过坏事、犯过法、坐过牢,这本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声名狼藉者,亦历来为人所不齿。就是这些人自己,也像阿Q忌人说“癞”、“亮”等字眼一样,十分忌恨他人提及他们的恶...  相似文献   

11.
建设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是常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新实践。近年来,办好“道德讲堂”与建设文明城市融为一体,成为提升市民素质、  相似文献   

12.
谁在误导     
吴志实 《民主》2004,(7):41-41
在传媒语汇里,误导二字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某某事在误导着人,某某人在误导着事,某某人和事在误导着时尚潮流……等等,不一而足。误导而非引导,这一字之别让人就觉着不很美妙。错误的引导是方向性的,一步走错,依过去的说法,则大是大非无疑:即以今日的  相似文献   

13.
论“出事”     
王乾荣 《民主》2010,(9):47-47
中国人所谓“事”。一般指万物。事有巨细好坏,当然更多的是不大不小、好多于坏的寻常事儿。而关于一个人自身的“事”的说法,也大有意味。  相似文献   

14.
泪痕 《各界》2013,(6):2-2
那种说坏不坏的人,一碰正经事,动不动就会干糊涂事。  相似文献   

15.
讲良心     
剑华 《党政论坛》2010,(6):64-64
无愧于事,莫如无愧于人,无愧于人,莫如无愧于心。这"心"显然指的是良心。讲良心是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对于一个社会,对于一个团体,最让你寒心或失望的,  相似文献   

16.
郭建华 《党政论坛》2008,(22):10-10
清代陈伯崖有副对联,经常被人引用,叫“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人能知足、无求当然好,起码不会干出鸡鸣狗盗的勾当。不过,如果事事知足、处处无求,我们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在我看来,人生最要紧的是分清哪些事应该“知足”、“无求”,哪些事应该“贪心”、“有求”。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 《党政论坛》2011,(14):15-15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相似文献   

18.
要以德服人     
常言道:要以理服人,笔者以为,更要“以德服人”,这并非对以理服人的否定或取代,只是想让“服人”的人多讲点德,多有点德,不要空讲理,蛮讲理罢了。德,指德行、品质和德政;理,便是大道理。一个人,尤其是“公仆”者,无德硬讲理,理也黯然失色,人们心不服,口也不服。只有德正,人们才口服心服。如今.“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还真不少。有些人尤其是些“公仆”们,公开场合,小道理大道理该怎么讲怎么讲,讲得头头是道;私下场合,五事缺德事贪赃枉法的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干得触目惊心。古人曰:“德,国家之基也”,“德惟…  相似文献   

19.
瞭望哨     
《瞭望》1998,(42)
老市长讲普通话广东田东江广州市老市长黎子流退休好几年了,但他有许多让市民津津乐道反复回味的故事,其中之一就是他讲普通话。老市长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讲了50多年方言之后学讲普通话,委实不是件容易的事。老市长非常敢讲,只要是公共场合,他就坚持讲。刚开始常...  相似文献   

20.
“这事我负责!”第一次听到这话的时候,会让人挺感动,认为说这话的都是一些敢作敢为、工作有魄力的领导。但后来,听到这样的话多了,就觉得说这话的人虚伪,他们所说的“负责”实际上是不负责。比如,在领导班子会议上,讨论的问题大家意见不统一,为按照自己的意见尽快形成决定,有的领导“力排众议”,拍着胸脯直接表态:“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