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命运不碰壁     
张瑞芝  李田田 《学理论》2009,(15):272-272
世间上,不得志的人多于得志的人,不如意的事也多于如意的事,那么,这些多数不得意的人,必有一个“为什么”的疑问。因此就有“我”与我的“命运”两个对立的观念产生,可以说人类自有历史以来,就承认有命运这回事了。  相似文献   

2.
郭建华 《党政论坛》2008,(22):10-10
清代陈伯崖有副对联,经常被人引用,叫“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人能知足、无求当然好,起码不会干出鸡鸣狗盗的勾当。不过,如果事事知足、处处无求,我们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在我看来,人生最要紧的是分清哪些事应该“知足”、“无求”,哪些事应该“贪心”、“有求”。  相似文献   

3.
建设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是常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新实践。近年来,办好“道德讲堂”与建设文明城市融为一体,成为提升市民素质、  相似文献   

4.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事业成败,人才是决定因素,鉴别人才的学问非常重要,一直被视为“事之至大”。所以就有人极而言之:“可以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相似文献   

5.
犹豫的境界     
几乎每个入都有犹豫的时候,仔细观察,可从中看出不同的境界。孔子是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坚决不谈鬼神。子路向他请教如何侍奉鬼神,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人死后会去哪里.孔子的回答是:“未知生,  相似文献   

6.
皇帝怕什么?     
李兴濂 《各界》2011,(4):35-35
不知从何时起,皇帝身边有个起居舍人,专门负责“起居注”的工作,也就是专门记载皇帝每天的一言一行,包括皇帝的“幸”事等隐私,也要如实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7.
佚名 《各界》2014,(3):14-14
没有“名”的人,总觉得人之“有名”,是很风光的事,但真到了“有名”,其实是很苦恼的。  相似文献   

8.
口号也有个力度的问题。一个口号提出来,人们只当刮了一阵耳旁风,什么积极效果也没有,是不是可以说它的力度等于零?如果口号提出之后,人们不但把它当作耳旁风,而且听了立马撇大嘴,那“力度”显然就不只是等于零的问题了,称之为“负力度”,大约是不过分的。这类“零力度”、“负力度”的口号,与其层出不穷,何如干脆不提?问题是,那些蜗居高楼不出屋的人,那些闭门造车不知路的人,那些巧弄文词不请事的人,久坐无事,却热衷于“无事忙”,以“盛产”口号为能事,人们自然奈何不得。至于那些不疼不痒的“反腐倡廉”口号的炮制者,…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4,(2):5-5
从去年11月15日习近平等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式履新,到今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公布,整整一年。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无疑是近些年中共党内最为重要的两次会议。一个是主要关于“人”的会,即研究“新老交替”;一个是主要关于“事”的会,即谋划“全面改革”。办好中国的事,一靠人,二靠做事。  相似文献   

10.
﹃雅马哈﹄气魄周云武株洲市南方雅马哈合资企业有一个规定,所产摩托车只在市场上销,不搞内销。而且这规定很硬,所有来人来电来条子要求内部购车的事,不论“来头”如何,统统拒之“门”外。用他们的话说:得罪少数人,是为了多数人。规定、制度之类,几乎无处不有。有...  相似文献   

11.
唐剑锋 《党政论坛》2013,(21):61-61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烦心事,省委书记也不会例外。前段时间,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委全会上开诚布公地讲出了自己的“三烦”,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2.
星云 《党政论坛》2014,(18):31-31
人的一生,犯错是难免的事,但是知错必改,也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能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思想,尤其待人处事都不出错,必能一生平顺。所谓“不能错”,有几点意见奉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各人先扫门前雪江苏盛群中国有句俗话:“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是每个人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门,不必去管他人的事,今天看来,“莫管他人瓦上霜”显然消极不妥,但“各人自扫门前雪”却仍能给人以启迪。现在有一种怪现象,一提到我们干部队伍中存...  相似文献   

14.
袁浩 《党政论坛》2010,(7):64-64
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社区,有一个“居民说事”制度。这里的居民群众,可以“全天候”到社区“居民说事”调解委员会反映问题、说事;由社区“两委”班子、干部和居民群众代表组成的调解委员会,能及时调解处理的随说随调,不能及时调解处理的定期专题协商解决。  相似文献   

15.
仲海涛  李卓芪 《学理论》2010,(24):151-152
目前已有的关于粉碎“四人帮”的研究,不少局限于一人一事一时,较少站在宏观历史大背景下去考察。事实上,粉碎“四人帮”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有其深厚历史基础的。主要是毛泽东对“四人帮”的认识;邓小平1975年整顿的影响;人民群众的逐步觉醒和长期抗争。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济南市槐雨区人民法院党组作出了一个决定,今后不再接受当事入为表示感谢而赠送的锦旗,今后总结工作、进行评比时也不再搞此项统计,“应该做的,感谢啥!”倪荫区人民法院做得对,说得好!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人,办了规定办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是应该的,感谢个啥?相反,不办或办不好,就是不负责,就是失职,甚至是读耶。人民是“衣食父母”,为“父母”办了该办的事,还要“父母”感谢吗?的确,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有些人,把办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也说成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是“奉献”。因此,为了该…  相似文献   

17.
一清 《各界》2010,(11):35-35
荒唐岁月里曾经发生过很多的事,行的让人难受,有的让人喷饭,而唯有王洪文家里那点事,让人心里五味杂冻:他家养的狼狗,不仅享受市委安排均特供待遇,而且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均王秀珍居然效忠于“狗”,真是让人行别样的慨叹。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任何时代,人们都崇尚知书达理、彬彬有礼的言行。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19.
李黎 《党政论坛》2011,(8):31-31
每逢节日,人们总会互祝佳节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可能每个人的定义不尽相同。被问到“你快乐吗?”可能要迟疑片刻思索答案,但“不快乐”却很容易看出迹象——周遭和这个社会上的人,语言和行为暴力的,极端自私的,扰攘不安的,永不餍足的,为得到某些事物不择手段的……都是不快乐的人。“可恶之人必有其可怜之处”,为什么可怜?因为此人必然极不快乐,才会作出可恶的事。  相似文献   

20.
“和事天子”指的是唐中宗,就是那个先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后赖张柬之等人迎还复位的李显。这是唐中宗景龙三年的事。监察御史崔琬弹劾中书令宗楚客等人“潜通戎狄,受其货赂,至生边患”。按照当时的规矩,朝廷大臣受到弹劾,是要低头曲背立于朝堂待罪的,但宗楚客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