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两个确立”的提出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以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两个确立”内蕴的逻辑理路是理论审思、历史演进和现实向度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自觉,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两个确立”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遵循历史规律和顺应时代要求的高度自觉,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必须将拥护“两个确立”与做到“两个维护”高度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丁节 《世纪桥》2012,(7):34-35
马克思对“人”的主体概念的重新拷问,经过了同以往理论的一系列反思、争论而最终实现,这其中施蒂纳的作用影响甚大。虽说,施蒂纳一直是马克思着重批判的对象,但是这种批判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反思。施蒂纳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最终确立所起的启示作用不容忽视。本文着眼于“现实的人”的概念,通过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确立过程的分析探讨。揭示出施蒂纳对马克思不可磨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从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进步要求的高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及辩证关系第一次作了全面、深入而具体的阐述,科学地回答了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正式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作为党的组织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学习好、领会好,用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来全面指导和切实加强组织工作,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努力开创新世纪组织工作的新局…  相似文献   

4.
现实的人以自然存在物为其存在和活动的媒介,也以社会存在物为其存在媒介。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产物”、“时代的产物”和“历史的产物”相统一的媒介存在。作为媒介存在的现实的人,应当消除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现实的人具有无限多种发展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三个雏度。长期以来,我们“见人不见物”,对“生态价值”的忽视导致我们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现在应该清醒了,既研究人与人的关系,又研究人与生态的关系,见人又见物,使人生价值复归完满。只有确立三维人生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才能成为美好现实。  相似文献   

6.
盛新娣 《探索》2003,(3):54-57
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现实的个人”。这一思想既是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继承和综合,又是现实经验的全面深刻的概括和提升。它不仅对“物质”、“实践”等基本范畴在自己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给予重新定位并做出更合理的解释,而且把它们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有机地融为一体,确立了社会历史演化过程中真正存在的“实体”——现实个人;揭示了自有人类以来客观物质世界的真实内容——处于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的个人,不断进行着实践活动这一生生不已、运动发展的过程。立足于这个基本点,现代人的创造性特征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社会现实发展状况,从“现实的人”、物质生产发展状况、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情况三个方面确立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前提和线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和“虚幻的共同体”进行历史分析,并对“真正的共同体”进行理论建构,从而描绘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探索,指引当代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见,“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法治国家”的治国目标最终在中国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和“法治国家”治国目标确立之后,中国在实践上面临着一个“法治道路”模式的选择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中国选择了一条“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模式。本文拟对中国选择“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模式的深刻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政府推进型”法治…  相似文献   

9.
马坤 《理论学刊》2003,25(4):11-14
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关注于不断提高人的素质 ,创造和保持人的持久、强劲的发展能力 ,赋予了小康社会一种超越以往社会发展观的全新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价值评判标准。而全面建设小康作为“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 ,以及其确立的四种文明样式的具体内容 ,又为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提供了现实环境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庄严地写在了党的旗帜上,作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而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这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的确立,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确立一样,具有历史的客观必然性。我们党特有政治优势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确立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地位,即把本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凝聚意志和力量的伟大旗帜。15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运…  相似文献   

11.
叶茂 《廉政瞭望》2012,(23):2-2
一家香港媒体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邓公最大的贡献是教会了国人如何思考。” 的确,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仿佛欧洲的启蒙运动,让当时的中国人跳出“两个凡是”的精神桎梏,破除被供至神龛的领袖和他的意志之“神”,去思考历史,思考现实,由此市场经济确立,威权政治向平民政治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为谁歌唱     
一位资深著名歌唱家说,这两年“气候”变了。老演员比歌星受欢迎。因为他们所唱的那些歌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历史的见证。现在流行歌曲唱的只是一个人心里的那点爱与恨,而时代需要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艺术品。这话很有道理,使人很受启发。每个艺术工作者都应重视“从生活中来”,重视艺术品的“时代需要”和“社会意义”,使之成为“历史的见证”。难道不正是这样吗?任何一首歌儿,并不完全是词作家和曲作家个人的作品,首先是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所创造的时代环境、时代气氛、时代脚步、时代节奏、时代主旋律、时代最强音,为词曲作…  相似文献   

13.
郭湛 《前线》2014,(2):42-43
人是一种现实历史的存在。我们共同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历史时代,共处于这样一个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这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在当代中国历史条件下,风云际会,我们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每一个有历史感的中国人都会想到这个问题。李瑞环同志常说:“历史的人要办历史的事”。作为历史的人,我们要能够自觉地参与历史创造,就要有自觉的历史意识。这是历史的人的历史自觉,有这种历史自觉,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现实历史过程,做好我们该做并能做的事。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市场经济是走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环节的观点。在阐述该观点时,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首先,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出发,讨论了“物的联系”阶段的确立及其特点;接着,又详细论述了“物的联系”的现实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姜喜咏 《求实》2007,1(2):32-34
科学性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首要特性,但其科学性又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基础的,体现了科学性和人学性的内在同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人学向度主要体现为:对社会历史作了唯物辩证的理解,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使历史成为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东西,为全人类的思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唯物史观确立了每一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历史和理解历史方面的平等,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使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认识到并能够在自身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的科学揭示,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位和趋向,为人类自觉地把握自己的命运,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实现历史由“物”性向“人”性的最终转变和人类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美好的社会理想和蓝图。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0,(4):30-31
从今天的视角看,这样一个经历了“政治过山车”的人,他的身上有摆脱不了的时代印记,他的回归之路则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和现实。64岁的蒯大富,身体已经欠安多时。交谈的时候,面部肌肉偶尔会出现抽搐,话说到一半,间或会戛然停止,陷入思索。过去4年,这个身材壮实的老人,三度被中风击倒,每次又都重新爬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新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在党的面向21世纪的纲领性文件中被重提并受到重视,表明我党已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新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和人的关系上,从“见物不见人”到“见物又见人”;在类和个体的关系上,第一次在党的理论中确认了“个人”的重要地位;并且在理想和现实的结合中引导当代中国人走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峰  王书慧  姚桓 《前线》2022,(4):4-7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征程中,当之无愧成为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形成,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论断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依据,是理论、历史和现实多重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必须科学确定其逻辑起点。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对于唯物史观逻辑起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学者们关注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历史起点是三个因素统一的观点,却忽视了他们同时也阐述了历史起点是五个因素的统一。无论是三因素还是五因素的统一,共同的核心是以“现实的人”为基础。历史的起点只能是多个因素统一的“现实的人”,或者说是“现实的人”多方面因素的同时展开。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处于多方面现实社会关系制约中的“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结论论从史出、观照现实、引领未来,我们应该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确立”这一重大政治命题、理论命题、实践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