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邓泰清 《学理论》2013,(8):120-121
两高、三部于2010年联合颁布了《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权因此得以明确。量刑建议权作为公诉权的下位概念,具有工具性、程序性以及非终局性等特点,其和量刑规范化之间是方法和目的、工具和制度的关系。找准量刑建议权的定位,阐明量刑建议权的工具性价值,是完善量刑建议制度,推动量刑规范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量刑程序的对抗性较之于定罪程序大大降低,因此,量刑程序中的证明模式也有别于定罪程序中的证明模式。在量刑程序中引入证据契约机制,建立合意式的证明模式,不仅会提高诉讼效率、缓和各方矛盾,还有助于实现量刑个别化和量刑公正。构建我国量刑证据契约机制应注意规范其适用主体、适用条件及法律效力等问题,以确保其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量刑辩护是一种独立的前沿辩护形态。辩护人应当从多方寻找证据疑点、精心迷选量刑要素重点、紧紧围绕量刑争议热点、精确攻击量刑建议弱点等四个着力点加强辩护工作,以增强量刑辩护意见的采纳率。  相似文献   

4.
量刑辩护是一种存在于量刑程序中的独立的辩护形态。量刑辩护的发展对于保障人权和司法公正具有重要价值。国外许多国家存在着关于量刑辩护的立法和实践。目前我国对于量刑辩护的研究还有待深入。量刑辩护还需要保障措施,其中判决书说理制度、针对量刑辩护程序违法的上诉,以及律师的调查取证制度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郑祎梦 《学理论》2010,(25):146-147
量刑建议是检察机关在指控犯罪时就被告人应当判处的刑罚向人民法院提出的意见。也是检察机关履行审判监督职能的有效方式。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有利于促进量刑公开、公正,保障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加强审判监督,提高公诉人素质。旨在明确量刑建议的相关程序性问题,冀图使量刑建议制度完善化。  相似文献   

6.
量刑不均衡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量刑程序相对独立于定罪程序,有利于被告人辩护权的实现,并形成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制约,实现量刑的一致性。英美两国独立的量刑程序对我国量刑程序的构建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在我国有效的案件分流机制未形成的情况下,构建相对独立的量刑模式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杨春洪 《学理论》2011,(26):63-64
准确合理的量刑裁决必须建立在证据证明的基础上,传统的证明理论主要围绕定罪活动进行,对于定罪完成之后的量刑活动不能提供"药方"。因此,研究量刑程序改革背景下的证据问题显得必要。量刑程序改革背景下的量刑证据研究的理论依据在于犯罪归因理论和刑罚个别化理念。量刑证据研究在理论层面可以拓展传统证据法学的领域以及为构建完善的量刑程序奠定基础;在实践层面量刑证据规则的运用能有效约束法官在量刑中的自由裁量权以及促进诉讼民主。  相似文献   

8.
量刑公正问题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典型案件量刑的公正性遭到社会公众的质疑,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行的量刑模式难以保证量刑的公正,构建独立的量刑程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流观点.独立的量刑程序有助于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价值的实现,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法官量刑上的自由裁量权.然而,由于与效率价值存在内在的冲突,所以在通过立法构建独立的量刑程序时,应当考虑其中的价值权衡和选择.  相似文献   

9.
江永 《学理论》2012,(35):123-125
量刑规范化改革提出了"三步骤"量刑法,科学地规范了量刑步骤,而基准刑是量刑步骤中的杠杆和中枢,基准刑确定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决定量刑步骤、量刑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量刑规范化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但最高法《量刑指导意见》中对基准刑的规定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旨在通过在对基准刑进行理性分析,探究并反思《意见》所确定的基准刑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量刑情节所依据的法定刑是什么?一种观念认为量刑情节所指的法定刑是某一罪名的整个刑罚幅度,从重处罚是在该罪名的整体刑罚内从重,从重处罚情节是导致法定刑升格的主要依据.本文对这种观点从法理上、实证上进行了反驳,认为,量刑情节是依附于犯罪事实而存在的,而每一个犯罪行为的法定刑都是根据该罪行的轻重而设定的具体刑罚档次,量刑情节适用的基础是罪行法定刑.从轻、从重处罚都只能是在所该当的刑罚幅度内判处.把罪名法定刑作为量刑情节的法定刑,混淆了从轻处罚、从重处罚与减轻处罚、加重处罚的界限,这不仅法理上是错误的,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5)
目前我国法律并未对定罪证据与量刑证据明确做出区分,庭审中二者混同,调查顺序与方式均由法官自由裁量。而在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已经建立的前提下,明确规定量刑证据的种类,将与定罪无关的量刑证据分离出来,置于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之中予以认定与调查,适用与之相对应的证据规则,并形成独立的量刑证据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2.
王龙  程喆 《学理论》2009,(27):201-202
量刑程序是英国刑事审判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借鉴英国量刑程序有益之处,对于推进我国量刑改革,更好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现量刑公正和均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寇英杰 《学理论》2013,(8):118-119
在我国,以往量刑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随着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进行,量刑被提到了与定罪同等重要的地位,由此也引发了对量刑的基础---量刑证据的关注。但我国量刑证据制度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司法机关相继出台的规定中,均涉及对量刑证据的规制,但这些规定十分零散,且不够完整与系统,相对于成熟的定罪证据制度而言,量刑证据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姜涛  沈香 《理论导刊》2012,(3):96-98
作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和永恒性的量刑激励机制,其蕴藏着一种集合法性和有效性于一体的合理性。激励机制是动力机制,它提供量刑权威意义上的活力源泉,能够激发量刑客体、量刑关系人确立与自己同样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目标,并选取与自己相同的行为方式或行为手段。从有效性结构看,只有当激励机制能普遍地促成刑罚功能有效发挥时,才是充分、有效的,而此应该是犯罪成因、利益关系、价值观念与文化认同这四个核心要素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侯继虎 《学理论》2011,(33):75-76
量刑情节的适用是量刑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内容之一。正确适用量刑情节是确保量刑公正的前提和重要方面。就单个量刑情节的适用,以及多个量刑情节并存的适用,谈一些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以期对理论与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方晓东 《学理论》2010,(16):113-114
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司法界的重视,各地检察机关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量刑建议能否被广泛、深入地推行,在检察机关内部还存在一定的顾虑,对量刑建议如何操作也有不同的认识,从而影响了量刑建议权的有效行使。文章拟从量刑建议权基础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量刑建议制度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有助于量刑建议制度的理论发展和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7.
孙青平 《理论探索》2011,(6):141-144
量刑事实构成要素可从立法、司法解释和理论研究三个层面进行划分。构建量刑事实证明体系的基本前提是:将量刑事实与定罪事实进行明确区分,将证据按照是否有利于被告进行明确区分,将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进行合理划分。构建我国量刑事实证明体系的具体设想是:将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分离,确立量刑事实证明责任的分担,确立量刑事实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8.
量刑时,刑法中量刑情节的过度模糊性不利于审判者依据“区间式”的法定刑规定做出精确的“点式”宣告刑。运用模糊集合中隶属函数的方法,根据已知的条件,将不同程度量刑情节的隶属度数值化,即给定范围内具体量刑情节元素对它的过度模糊量刑情节论域的隶属关系用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来表示隶属程度,然后在数量化的基础上对具体量刑情节进行综合的数量化计算,这将有助于精确地求解公正、确定的刑种和刑期。  相似文献   

19.
量刑情节的适用是量刑活动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正确适用量刑情节是确保量刑公正的前提。笔者就单个量刑情节的适用,以及多个量刑情节并存的适用,谈谈个人的看法,以期对理论与实践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对量刑程序的本质缺乏梳理。当通过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其本质不在于限制法官权力,而在于赋予权力以实现量刑个别化。在今日,它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则主要是信息社会的结果,更在于它是司法独立的前提。在中国语境下,由于司法不独立,量刑问题才成为一个真问题。而解决之道,量刑程序的诉讼化构造不仅仅要指向刑罚个别化、限制法官权力,更在于限制检察官权力乃至更为宏观的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进而实现司法独立。舍此,我国的司法改革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