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理论》2020,(7)
中印两国有着相似的时代机遇与历史分期,中印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成为两国竞争性合作的内理性因素。本文试图以中印文化对比为切入点,着重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印度文化的杂糅性、中华文化的整体性与印度文化的多样性等方面,对中印竞争性合作进行文化因素的分析。以期将文化因素对中印现状的影响进行梳理,助力于中印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蔺姝 《学理论》2015,(8):74-75
中印两大文明体系源远流长,其碰撞交流的历史甚为久远,而丝绸之路就如同一条彩带,将中印文化紧密联结在一起。丝绸之路从古至今在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印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印两国在丝路当中的文化交流不仅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印两国确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亚洲和世界形势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有助于双方共同应对全球范围的挑战和威胁,对消除中印两强必相争的悲观论调和担忧也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承认,由于中印关系在两国建交后毕竟经历过重大挫折,双方之间存在一些敏感的问题,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政治基础需要继续加强,相互间的信任需要继续增进,以使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4.
袁考 《学理论》2012,(4):38-41
中印建交60多年来,双边关系跌宕起伏、阴晴不定。两国间曾经建立过友好关系,但是也曾经严重对峙,剑拔弩张。传统上认为,中印关系之所以屡屡发生波折,是因为两国间存在诸如西藏问题、边界纠纷等难题。但是,考察过去60多年的历史,我们发现,决定中印关系走向的核心因素是两国各自所处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当时霸权国的关系状况。当中国好于印度时,印度政府会主动接近中国;当印度好于中国时,印度政府则较少顾及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伟 《学理论》2009,(28):51-52
中印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自1950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始终在冷与暖之间交汇,事实证明,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增长点,有效地解决经济、政治领域和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合作互利的稳定而长久的关系,才能有利于两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能促进两国携手发展,才能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来,中印两国关系不断深入发展。2005年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发起建立的第一个地区合作组织,在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个月后,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接受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为观察员国,即准成员国。印度如果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必将在安全、政治以及经贸等各方面对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印双边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两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大环境。影响贸易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政策的选择对一国的贸易产品在另一国和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密切相关。纵观中印两国改革以来的外贸发展轨迹,中央政府在对外开放目标的设置、推进方式、政策倾斜和发展战略的制定等贸易政策层面的差异(转变)是导致中印贸易结构差异(互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对比分析WTO框架下两国的贸易政策对其贸易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发展中印双边贸易关系做出选择和判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印关系的国际战略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当代国际战略的视角对中印关系的由来、现实状况及走向作了审视。作为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中印间关系现存问题及解决前景,对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有着重大影响,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怎样开拓建设性的空间而消解存续已久的忧患,确实需要很高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9.
20多年前中韩建交结束了冷战时期朝鲜半岛南北集团对峙的政治格局,中韩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关系迅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中韩关系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四个发展阶段,但注入的"正资产"是主流,产出的"正能量"在不断深化中韩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不断被赋予新内涵。中韩关系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两国政治与安全领域协商沟通交往密切,但两国政治互信度有限;中韩经济贸易合作广泛,互利共赢,成为助推两国关系的"合动力";中韩关系的拓展深化得益于民相亲、地缘邻近、文化相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信任外交"是朴槿惠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基调,中韩两国能否在信任的基础上构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韩朝建立南北信任关系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0.
韦宇航 《侨园》2023,(5):24-25
<正>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核心利益,也有利于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繁荣。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俄不断携手努力、深化政治互信、扩大务实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世界典范,中俄合作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在两国领导人的引领下,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从传统友好关系,向新时代新型的国际关系迈进。  相似文献   

11.
乃堆拉口岸的开通和青藏铁路的延伸,必将带动中印两国与南亚的孟加拉国、不丹、缅甸和尼泊尔等国的贸易往来根据中国和印度两国官员最近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签署的会谈纪要,两国决定从7月6日起重新开放连接西藏和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恢复两国中断44年的边境贸易。这无疑是中印两国友好关系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正如西藏自治区副主席郝鹏所指出的,通过双方边境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格局中一对历史悠久且至关重要的双边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稳定发展的时期。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对中俄关系未来的继续向好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下,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及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对切实推进双方良性健康的关系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美古关系出现历史性变化的背后,有国际社会、美古两国国内政治和两国领导人个人因素等多层次的原因。美古关系的改善对美国、古巴、拉美地区政治和全球政治都会产生影响。但与此同时,美古两国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两国国内形势还存在不确定性,美古关系今后的发展未必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6)
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来看,非洲大陆都是新兴中印两国竞争的主要场所。将通过比较新世纪中印援助非洲计划调整的动因,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角度来分析"龙象非洲之争"各自的优势,进而为我国非洲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娜 《理论视野》2012,(4):60-62
中美军事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建交30多年来,两国军事关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美国对台军售、战略互信难以建立、突发事件频繁干扰是影响中美军事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中美军事关系呈现军事关系从属于政治关系、交流层次在低水平徘徊和美国在双边军事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等特点。虽然中美双方在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亚太地区安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但是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分歧仍将长期存在,未来两国军事关系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变数。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国际产业博弈的结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基于经济全球化的产业发展战略将相互影响,是一个博弈均衡的结果。从经济学角度考察,合作博弈应该是两国的选择,但是从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出发,中美两国的产业博弈还体现出一定的对抗性质。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的波动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两国产业博弈的直接表现。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27)
当代国际社会中,"安全困境"现象有着极其深刻的现实影响,而在中印这一对共处亚洲、并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间的双边关系上有着显著体现,并日益成为一个关系到我国国家安全与利益的重大问题。从边境争端、涉藏问题和中巴关系三个方面分析构成中印间"安全困境"的现实矛盾,并以此为切入点试图进一步探析缓解中印关系困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21,(6)
正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俄罗斯与拉脱维亚均为相关合作的积极响应者。俄罗斯作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地缘政治大国,对整个欧亚经济共同体以及"一带一路"的建设起着关键作用;拉脱维亚地处波罗的海沿岸,发挥着连接中欧两大经济体的枢纽作用,也是"17+1"合作的重要参与者。俄拉两国与中国的交流合作是欧亚大陆国家级顶层倡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以及地缘因素的影响,两国的关系及其发展也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虽然中印两国由于边界纠纷、达赖集团问题等所造成的彼此不信任使经济合作充满了挑战,但是基于"共同利益"的驱使,两国加强经济合作的趋势不可逆转。我国政府与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印度市场的巨大潜力,积极克服各种障碍,大力开拓印度市场,扩大对印投资规模,充分利用印度市场来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拉佐夫 《侨园》2006,(6):15
15年来,俄中两国不仅在双边关系和国际舞台上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并进行政治协作,而且经贸合作和人文合作也空前高涨。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活动和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是两国战略伙伴与合作关系发展的合乎规律的延续。今天,俄罗斯与中国的政治互信程度超过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老一代中国人尚能很好地了解俄罗斯的丰富文化及其传统和习俗,而中国青年一代对此知之甚少。我们希望通过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活动,使中国朋友有机会近距离了解我们的成就、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当代俄罗斯及其历史和文化。此次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有政治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