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洁 《理论视野》2017,(3):46-48
近年来,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在刑事司法最前端的犯罪登记过程中更加关注受害人这一主体,并提升对受害人的保护水平。借鉴吸收以受害人为核心的相关制度设计,有助于我们减少民众受害现象的发生,更有效地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司法为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在刑事司法最前端的犯罪登记过程中更加关注受害人这一主体,并提升对受害人的保护水平。借鉴吸收以受害人为核心的相关制度设计,有助于我们减少民众受害现象的发生,更有效地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司法为民。  相似文献   

3.
影响“同命不同”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受害人住所所在地;死亡事故原因;被抚养人的年龄;受害人的国籍;受害人的户籍地等.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传统理论上有“生命价值说”和“趣失利益说”两种.  相似文献   

4.
论国家赔偿范围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静 《行政论坛》2003,(5):46-47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应就现存的行政赔偿及刑事赔偿范围进行适当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越发严重之势.笔者将社会生态学与犯罪学加以整合,提出了社会生态论.基于此理论,笔者认为农民工犯罪是在社会生态转入过程中不适应的结果,同时社会生态的失衡也诱发了农民工犯罪.农民工既是社会生态适应的失败者,也是社会生态失衡的受害人.  相似文献   

6.
王延荣 《各界》2009,18(11)
本文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公布实施后,通过审理张某某等人诉西宁某公司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一案,涉及植物生存状态受害人的配偶、子女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问题.<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主体及赔偿条件作了明确规定.对于侵权行为结果导致受害人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时,侵权行为是否侵害了受害人的配偶、子女的配偶权、亲权等权利,配偶、子女受到损害是否属于精神损害,能否得到精神赔偿,<解释>未作规定.本文试图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宗旨、作用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探讨,论证以人为本、权利在民的法律公平原则和建立保护特殊受害人的配偶、子女获得精神损害抚慰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环境侵权是特殊民事侵权行为的一种,其特点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有着较大的区别.传统的侵权救济制度在这一领域里也陷入了困境,根据风险责任社会化之原理,通过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能有效地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环境侵权法的社会价值和社会目的,维护法律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相庆梅  刘冬 《理论探索》2011,(3):129-132
在"蚁力神事件"和东华经贸(集团)公司集资诈骗事件中,政府对受害人进行了补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中,政府对受害人的补偿性质上属于特殊状态下为维稳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并不能作为一种广泛的普遍的解决办法。民事诉讼应是解决涉众型经济犯罪受害人补偿责任的正当程序。我国应以解决该类事件为契机,从法律上确定政府对受害人的补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聂敬彦 《学理论》2009,(21):93-93
强奸是一种严重犯罪,给受害妇女带来了极其重大的肉体伤害和精神伤害,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强奸案件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罪犯进行精神赔偿。在实践中,司法机关应当支持受害人向罪犯提出精神赔偿,法院不但要依法追究强奸犯的刑事责任,而且,还应当支持受害人要求精神赔偿的请求。  相似文献   

10.
犯罪嫌疑人手机储存信息在侦查破案中的价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通信工具,手机在为大众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犯罪分子作案过程中联系同伙、受害人或受害人家属的作案工具。当前侦查实践中,我们对手机储存信息的利用存在诸多问题。侦查人员必须在认清手机储存信息的特点,重视各种信息如电话簿、通讯录,短信等的保全和取用,才能发挥电子信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保障受害人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处理侵财型犯罪案件的重大难题。然而,现实中存在有受害人挽回损失的实体诉求难以实现,涉案财物的审查程序功能薄弱,处置程序避重就轻,裁判文书表述极不规范等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受害人权益保障机制存在的系统性困境,并表现为有限的制度供给与旺盛的制度需求之间的制度困境,强烈的权益诉求与缺位的权益保障之间的权益困境。为此有必要完善受害人损失挽回、程序参与、权利救济等机制,确保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0,(3)
当前经济犯罪日益猖獗,然而我国目前的刑事司法制度更加注重国家对犯罪分子的打击,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受害人的补偿,对犯罪分子主观上认错认罚,尤其是对修复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的关系不够重视,因而难以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灭犯罪的根基,不能适应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总体安全、社会稳定的需要。因而在经济犯罪侦查中,贯彻恢复性警务理念,重视对被害人损失的弥补,以达到缓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对经侦中的恢复性警务构建开展研究,引领警务执法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人常常遭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而当下的"三元救助制度"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受害人难以获得及时的救助。结合我国国情和其他国家先进经验,应主要从侵权归责原则、申请交强险赔付的主体以及救助基金机构设置等方面加以完善,从而更好地维护受害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当受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时,对方往往以精神损害抚慰金已经包含在伤残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中来抗辩,并引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只要我们认真对照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以及运用法理知识,就不难看出这样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王洪明 《学理论》2010,(21):44-46
受害人身份不明且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将给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带来困难。对于受害人死亡的,不能由交警等部门或机构代为收取赔偿金,而应按照民事诉讼时效制度,由死者亲属在知悉事故损害后自行索赔;对于受害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应通过特别诉讼程序指定事故发生地的民政部门担任其监护人,代理请求和管领损害赔偿;对于伤者的抢救治疗费没有及时支付的,需要立法赋予医疗机构直接向事故责任入、保险公司或救助基金追偿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月15日,山东<大众日报>社迎来两位特殊客人--62年前轰动国内外的"杨禄奎事件"中受害人的儿子杨宝田和孙子杨淑惠,他们俩是专程来感谢在"杨禄奎事件"中仗义执言的<大众日报>和挺身而出的李万槐先生的.  相似文献   

17.
刑事摹拟画像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为了发现缉查犯罪嫌疑人以及案件有关人员,通过调查访问受害人和目击证人等有关人员,根据他们的记忆描述,依据逆向追溯的逻辑方式,通过绘画的方法,再现犯罪嫌疑人及与案件有关人员的体貌特征的侦查过程.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实验心理研究和刑案画像实践,总结归纳出六种调动目击者记忆的追忆方法;三种再现目击原形的摹拟绘制表现方法;多种画像固定使用方法及三种辨认使用方法.(亦称ST刑案摹拟画像技法.)  相似文献   

18.
铁路货物列车“拖尸”案(事)件是指受害人由于他杀、自杀、意外死亡等原因,尸体被货物列车从事发地拖运至发现地的案(事)件.在1991年-2012年上海局鉴定的17例货物列车“拖尸”案(事)件中,意外死亡12例、杀人碎尸1例、自杀1例、其他3例,死者以男性为主(16例),多为乡村农民和盲流,死亡原因主要为机械性窒息和颅脑损伤.在17例货物列车“拖尸”案(事)件中,受害人多为缺乏铁路常识,无钱买票而爬乘货物列车的乡村农民或盲流,尸体通常多在货物列车终到站并多在卸货时被发现,由于尸体现场遭到人为或外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增加了法医学鉴别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帅政 《瞭望》2003,(50)
这起案件,从形式上看是一起以贷还贷的案例,但实质上是信用社负责人与丧失还贷能力的企业负责人有意串通,采用不正手段嫁债于受害人的一起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20.
物业公司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是一种新类型的侵权行为,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使这种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有了进一步的依据.物业公司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承担的侵权责任有直接责任和补充责任两种,具体应以过错责任原则作为归责原则.物业公司违反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或使第三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如果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应当根据个案体适用过失相抵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