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问题,是当代国际共运史研究中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为了把这个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由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和杭州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会共同发起,于1985年11月21日至26日在杭州召开了国内首次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问题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二十余位专家和研究人员。现将讨论中涉及的问题和不同观点简述如下: 第一,关于如何评价二十年代联共(布)党内争论的问题。与会者既不同意把这场争论说  相似文献   

2.
郑晓红  李梦阳 《学理论》2013,(20):204-205
《传播》一书既将历史学和传播学进行了有力地融合,也是一项将历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相结合而进行著书立说的新尝试。深入、系统地研究该课题,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近代中国思想史、近代东北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乃至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研究都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中共党史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历史是人类智慧的源泉,研究中共党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    中共党史是一部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千回百转,艰难曲折,其经验之丰富,教训之深刻,是其他任何一本教科书上都难以学到的。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首先向全党提出了研究与学习包括中共党史在内的历史遗产的任务。他针对全党历史经验的贫乏和历史研究的落后状况,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  相似文献   

4.
由于第一手文献史料缺乏,中共党史创建史研究困难重重。又因为不同时代有关回忆录资料的大量出现,导致中共党史创建时期一些重大历史研究抵牾很多。国内有关档案在1980年代逐步公开。但仍不足以解决中共党史创建史有关悬疑,1990年代以来,随着前苏联档案的开放,对中共创建史研究是巨大的推动。日本学者石川祯浩根据中国、前苏联大量文献,特别是利用日本有关档案对中共党史创建史进行梳理,形成《中国共产党成立史》。其审慎的态度、求真的精神和新颖的观点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三联书店近日出版《毛泽东阅读史》一书,作者陈晋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他多年来从事毛泽东和中共党史文献研究以及电影、电视文献片撰稿,著述和影视作品多次获奖。  相似文献   

6.
吴坚 《学理论》2009,(12):46-49
由“两个必然”势必引出一个全新的历史课题:印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未来的社会主义道路究竟该往何处去?也就是必须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本文综合考察马、恩对未来社会设想以及国际共运史相关史实。运用吏论结合的方法.对东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艰难探索历程作一现象描述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会议的作用,会议常常是统一认识、确定方针、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会议史的研究无疑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进行研究,本身就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李忠杰,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等,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12月至2003年7月在中央党校工作。任校委委员7年,并先后任科社教研部副主任、政法教研部主任、科研部主任。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两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的中共党史研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确保中共党史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葆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不断开拓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的新局面。在中共党史研究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中共党史基本观点研究、中共党史基本规律研究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三重维度。深入把握上述三重维度,对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党的理论创新,以及党建规律的科学阐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的研究拓展必须以建构和检验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的理论为目的,而建构和检验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的理论体系也必须以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为基础和前提,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环。如果在学科研究拓展的过程中不以建构和检验本学科的理论体系为出发点或目的,或在建构和检验本学科理论之时不以生动的现实为原材料,必然出现科学环的断裂,压缩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的生存空间,加剧学科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8年度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研究呈欣欣向荣之势,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推进提供了理论武装和实践指导。系统回顾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历程,深入分析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如何把中共党史的研究引向深入,这是近年来党史界及政治理论教育界同志们所关注的。毋庸置疑,多年来党史研究工作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在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出现了繁荣发展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党史研究还存在着不够深入的问题。研究中叙述多,分析少,理论性弱;研究领域狭小,重复研究多,创新研究少;分析不细致,用材不考虑。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研究缺乏具体理论的指导。因此很需要一门指导党史研究的中介理论体系—中共党史学。中共党史学是近十几年来新兴起的一门学科,它…  相似文献   

13.
吕倩怡 《求知》2022,(3):56-58
<正>“欲知大道,必先为史。”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要教育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从而满怀信心地走向更好的未来。回顾历史、以史育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倡导全党上下学习研究党的历史,并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讲话中对此展开系统而深入的论述,为巩固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应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史的研究兰友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过曲折道路而取得伟大成就和胜利,是一部中共党史的重要内容。我们学习和研究党史,不是为了留恋过去,也不是为了满足现状找理由,而是为了追寻历史的足迹研究客观规律,服务于现...  相似文献   

15.
论党内监督机构的权力问题李国基共产主义政党的监察机构,特别是共产主义执政党的监察机构,在党内应有怎样的权力?这是党的监察机构建设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在国际共运史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更有值得我们反思的教训。1869年8月,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按马克...  相似文献   

16.
苑晓杰 《理论探讨》2004,(5):119-121
作为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历史学科———中共党史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阐释中国共产党历史,既突破了传统的以"革命史"为主导的中共党史学研究范式,又固化、更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以社会现代化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的中共党史学研究范式,从而使中共党史学呈现出全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7.
“师生互动”引导“三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一个不容忽视、也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教育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即生活贫困生、学习困难生、思想困惑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担的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关于大学生中特殊群体的心理状态与对策研究》,正是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而展开研究的。对“三困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的结果表明:“三困  相似文献   

18.
运用本体论的哲学思维方式,在决定党的命运的问题中提出中共党史本体论问题,并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中共党史本体论问题的回答中解析出中共党史本体论的问答逻辑,同时从中共党史本体论的问答逻辑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历史的关联性中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不断发展,就必须满足社会需要、实践需要和人民需要。因此,基于这一中共党史的本体论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向度,就可以划分为"三为三谋"的研究向度、"治国理政"的研究向度和"人民中心"的研究向度。否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就可能成为一场空,就难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和人民性。  相似文献   

19.
要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强大的思想武器,必须持久不懈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要认真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不断提高研究工作的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多做调查研究.一方面作历史的研究,研究国际共运史,研究我们党的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起有落,有高潮,有低潮,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系统化理论化标志之异见孟庆春一些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科书和论著认为,八届十中全会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已经系统化理论化,以至有的还认为这次全会“进一步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观点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毫无疑问,这乃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