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韦长明 《江淮法治》2012,(17):51-51
近年来我国留学大军逐渐低龄化,高中生已成为留学大军中比重很大的一支,更有家长欲将孩子送到国外读幼儿园。在我国低龄留学热潮的背后,不妨都会思考一个问题:低龄留学对孩子是利还是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增多,而且犯罪人也逐渐趋于低龄化,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尤其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规范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的适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刑事政策存在的不足,并为完善和丰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徐胤 《研究生法学》2007,22(2):108-115
一引言在许多国家的犯罪活动中,青少年犯罪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面临着犯罪数量显著增加、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智能化等问题。青少年犯罪成为目前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低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这一特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的情况日益增多,具有一定的严重性。因此,针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的研究也越发重要,并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未成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有学者提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增加刑法的威慑力,从而达到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笔者认为解决未成年犯罪问题的主要路径在于犯罪预防,而非扩大刑罚的适用。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就开始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有了明显的改观,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条件因素出现了许多变化。因为社会的复杂性与未成年人成长的特殊性和过程性,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也就形成了未成年人犯罪区别于成年人犯罪的差异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年龄呈现提前倾向,并在未成年人犯罪上有所体现。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初步表现为下列特点:1.低龄犯罪、传…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第14条第4款规定,对犯罪人“因不满16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少年实行收容教养的法律依据.收容教养犯罪少年,对打击少年犯罪活动,教育改造犯罪少年,有效地遏制犯罪日益低龄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孟穗 《法制与社会》2010,(23):31-3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这个到处充满着变革的社会中,各种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导致犯罪行为不断增多。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严峻,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类型恶性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形式团伙化、犯罪主体复杂化、犯罪年龄低龄化的特点和趋势。因此,如何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引下,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立法和司法问题。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现有的大量数据表明,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现状严峻,其特点主要有:犯罪主体出现低龄化倾向、犯罪类型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从性质上看,青少年犯罪向暴力化方向发展;从犯罪手段上看,智能化犯罪增加;从组织形式上看,团伙犯罪现象严重、女性犯罪增加。本文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影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以期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将其消灭在犯罪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10.
陈桂香 《法制与社会》2012,(13):279-280
在我国,青少年犯罪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已经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新特点,并且向网络化、暴力化发展,分析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应当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1.
封其学 《法制与社会》2010,(14):247-248
犯罪低龄化是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争对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发育提前,对行为的辨别和控制能力增强,依靠社会的再教育很难达到预防和控制作用。本文认为起刑年龄不再适应国情的需要,有降低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在我国不断呈低龄化与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的严重问题,其突发性、随意性、新奇性、模仿性等犯罪特点不仅反映了青少年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水准和信念意识,而且也反映出了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消极因素和社会法制弊端,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减少青少年犯罪,必须堵截犯罪之源,增强法制意识,提升全社会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3.
刑法所指的边缘年龄是刑事责任年龄的临界点,即行为人实施了我国刑法禁止的行为所承担刑事责任与否的年龄段.侦查、检察和审判实践中,主体的年龄问题一直是诉讼过程中十分关注的大问题.随着刑事犯罪年龄低龄化程度的加深,刑法所担负的打击功能与未成年人犯罪频发的势头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潘晨 《法制与社会》2014,(8):295-296
流动人口犯罪是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此种犯罪主要为侵犯财产型犯罪,其行为方式具有暴力性,其犯罪主体呈现低龄化的特征。本文讨论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原因,比较传统流动人口犯罪和新生代流动人口犯罪的不同。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取消户籍限制等几个方面为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日益广泛及社会趋于多元化,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还表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凶残化、黑势力等新的犯罪特点,这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已严重的破坏了社会稳定.因此分析青少年最新犯罪特点及发展趋势,对有的放矢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艳萍 《法制与社会》2012,(36):204-205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有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中解脱出来,转移到城市务工.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这些人的子女被留置家中,成为“留守儿童”.当今,留守儿童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方面,犯罪数量上逐年增多,犯罪态势严重,且呈现出低龄化、集团化和矫正困难等特点.出现这种状况,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家庭自身原因.关注留守儿童,预防留守儿童犯罪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向低龄化向团伙发展速度之快,犯罪领域之广,犯罪手段之残酷,造成后果之严重,影响危害之大,都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的这一趋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青少年犯罪无论从心理上、行为上和所造成的后果上都有某些共同特征。把握这些特点,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挽救、改造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都有很  相似文献   

18.
吴晖 《法制与社会》2013,(35):163-164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日益出现出主体低龄化、手段成年化等特点,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严重社会问题。从犯罪生态学视角对青少年犯罪现象进行社会生态分析,提出构建新型社区治安工程来遏制和消除青少年犯罪,对于改善我国治安状况,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确保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青少年犯罪较为突出,在整个刑事犯罪中占相当比重,且有低龄化的发展趋势.由于青少年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不够成熟,故他们的犯罪具有作案动机的偶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女性犯罪的比例在上升,女性犯罪呈现出了文化素质低,犯罪年龄低龄化,以非暴力犯罪为主的特点。女性犯罪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我们应该从增强女性的法制观念,加强女性的心理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来预防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