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胶莱河之议,是关于是否开凿胶莱运河工程这一问题在朝臣中进行的大讨论。元代开凿胶莱运河的历史借鉴,黄河泛滥,泥沙淤积阻塞河道,直接海运风险大,胶莱河天然的河道雏形这四个方面原因的作用下,使胶莱河之议屡次被提及。然这一河海联运的构想,终明一代,仅仅停留在议案上,并未实现真正的通航。  相似文献   

2.
"看来,隋炀帝的案是翻得有理,势在必翻了,有大运河为他作证。"中国大运河,这个名字,仔细划分,下面有两个系统:一个叫京杭大运河,另一个叫隋唐大运河。它们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运河,时间不同,地理不同,总之,虽然都叫大运河,但基本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系统。迄今为止,许多人都弄不懂,一提中国大运河,就以为是京杭大运河,根本不知道还有一个什么隋唐大运河。  相似文献   

3.
董玉海 《民主》2009,(6):9-11
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大运河 中国有两条臣龙,一条是盘踞在崇山峻岭之上的万里长城.另一条是匍匐蜿蜒在大地胸怀里的大运河。长城今天已经失去了它的战争防御功能,而大运河作为一条有生命的河流一直发挥着作用,保持着水利、运输、交通、灌溉等功能,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从儿子住宅的后院穿过一条公路,再穿过一条绿色的丛林带,眼前豁然开朗:绿油油的草坪有七八十米宽,草坪前边就是一条宽阔而清澈的大河,它就是世界上闻名的人工河——里多运河!没想到的是,里多运河离我们的住处这么近,步行也就五六分钟。里多运河全长202公里,从1812年开凿到1832年竣工,整个工程耗时20年。里多运河是北美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运河,共有47个石建水闸和53个水坝,是19世纪工程技术的奇迹之一,  相似文献   

5.
《民主》2020,(2)
正我去过苏州多次,很惊讶那座城市的文化积淀层次清晰,保存良好。我想,这不仅得益于苏州东临上海、南接嘉杭、西抱太湖、北依长江的独特地理位置,让她在历代的战火中幸免于难,更得益于有一条一千四百年前就开通的"高铁"——大运河。是的。大运河就是苏州最早的"高铁"!在以水运交通为主的古代,运河就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虽然汉武帝  相似文献   

6.
位于埃及东北部、亚非两洲分界线上的苏伊士运河是一条世界闻名的人工航道。 1859年,英法殖民主义者操纵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利用红海和地中海之间的苏伊士地峡,征用数十万埃及民工,在霍乱猖獗的工地上施工,开凿苏伊士运河,12万人为之献出了生命。可以说苏伊士运河“每块石板下都压着一根埃及民工的白骨”。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  相似文献   

7.
西江,象一条银白的丝带从云贵高原蜿蜒而下,流经滇、黔、桂、粤四省、区注入南海,全长二千二百多公里。它汇纳百川,以雄浑的气势,穿越峡谷,横贯大野,一路向东奔去。西江水量充沛,为黄河的五倍、淮河的八倍,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航运大河。它的航运干线长达一千二百七十公里,是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的一条经济大动脉。经过三十多年的整治、疏浚,西江航道已经不再是“三滩六峡七十二包头,九顶十角二十四沙”的险  相似文献   

8.
正"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是一项凝聚中国智慧、体现创新精神、集经济文化发展于一体的世界文化遗产。落实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将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的指示,是沿岸各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好事。近年来,淮安市在大运河保护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当前,进一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淮安段)建设中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6,(16)
经多年的勘测、规划、研究,按照长江与北方缺水区之间的地形、地质状况,我国有关部门分别在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规划了三条调水工程的可行线路,形成了南水北调西线、中线和东线的规划总体布局。三条调水线路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和供水范围,可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 (一) 东线调水工程 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江都站抽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可自流,经位临运河、南运河到天津。东线调水工程近期的供水范围是苏、鲁、皖三省。远景的供水范围可延伸到天津。输水主干线长1150公里,其中黄河以南651公里,穿黄段9公里,黄河以北490公里。全线最高处东平湖蓄水位与抽江水位之差为40米,总扬程65米,共建13个梯级泵站。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21,(8)
正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沟通南北经济文化的黄金通道,沿岸的劳动人民在历经千年的长期生活劳作中创造了难以估量的物质财富和文化遗产。民进常州市委会一直以来关注着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通过对常州市古运河文化资源的调研,凝聚共识,借助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机遇,依托运河文化,发展文创街区,走文化、创意、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对于常州高质量旅游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灾难似乎总是伴随着准河。浩浩荡荡的淮河水,在哺育两岸人民的同时,也给他们帶来无穷的灾害—— 1194年,南宋光宗扒开黄河大堤以淹金兵,黄河夺淮,恶水横流,浮尸不计其数; 1931年,淮河流域山洪暴发,吞没农田7700万亩,淹死75000人,2000多万人流离失所; 1938年,国民党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再次夺淮,淹死89万人,淮河流域5万多平方公里成为“无人区”; …… 就是这样,淮河褱着人民的血与泪流进了新中国的纪元。 在新中国的阳光下,党和国家对这条大河的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关注。淮河水流过了40年的岁月,今天,它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祖国的大地上。  相似文献   

12.
998年,我国气候异常,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多,长江、松花江、珠江、黄河、淮河、海河北系、辽河及浙闽等流域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长江流域发生了建国以来类似于1954年大洪水的第二次全流域型大洪水,中下游干流部分河段以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过历...  相似文献   

13.
专家们新近向记者描绘了中国综合治理与开发大江大河的蓝图。其中令人瞩目的大工程有:建设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工程和非工程防洪体系;开发长江中上游、黄河上游和红水河的水力资源;南水北调;疏通4000公里的内河航道,等等。这是国家正在拟议中的国土整治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闻大中 《团结》2006,(3):38-39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检查发现,中国七大水系(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中劣五类水体占三成左右。劣五类水体已经失去使用功能,成为有害的脏水,连农业灌溉都无法使用。涉及全国1/6人口的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是中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1994年6月,国务院专门召开淮河水污染治理会议。随后颁发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这是迄今中国为单一河流水污染治理制定的惟一一部法规。但据报道,2004年淮河污染严重反弹,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流域约60%为劣…  相似文献   

15.
杨广(569—618),一名英,隋文帝次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人们通常拿他和一代明主唐太宗加以比较。他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无不在历史上发生了轰动效应。在文学上,他的边塞诗独具特色,占有一定的诗史地位。一统天下,网罗英才隋炀帝的父亲是隋文帝杨坚(541—604)。杨坚本是北周的外戚,后来代周自立,建立了隋朝。隋文帝  相似文献   

16.
东书  林楠 《瞭望》1984,(28)
人们在批评我国内河航运利用率不高时,往往想到欧洲那条跨流数国、综合经济效益很高的莱茵河。其实,中国也有自己的“小莱茵河”,这就是从江苏省江阴闸到浙江省杭州的南北向运河,以及从浙江省湖州到上海的湖申运河。这两条运河形同一个十字架,长度都是二百多公里,去年货运量约达五千万吨,相当于长江现在的年运输量。  相似文献   

17.
柴秀娴 《团结》2001,(2):32-34
二月中旬,我跟随民革中央淮河污染治理考察团到淮河流域进行了一次调查。淮河不如黄河有名,水量却是黄河的6倍。近年来,淮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最近,《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淮河治污做了报道,有的认为淮河水已还清,有的认为离还清还相当遥远。恰好,我有机会到淮河流域实地考察,我可以睁大眼睛好好看一看,看看到底哪个说得对。  相似文献   

18.
1949年6月,毛泽东在中南海邀集各界人士座谈讨论国家名号问题,中央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我父亲说‘共和’这个词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了,就不用再写民主了。还有选国旗方案时,当时毛主席说中国有三大河流,黄河、长江、淮河,要填上横杠。我父亲就说把国旗劈为两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9)
京杭大运河如一条玉带沟通南北,促进了江苏段运河沿岸地区的发展与对外交流。在东亚文化坐标中,近代日本汉学家是一支推动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他们行舟运河,留下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字与图片。从内容和情感方面看,他们的江苏段运河游记既是运河沿岸城乡的写真、访书求问的交流实录,也是情感复杂纠结的踏勘记述,折射着特定时代下的中日力量对比及诸汉学家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20.
大江大河的安全度汛,是中国历朝历代的重中之重,如今尤其如此。而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四大流域,更是防汛的焦点。今年这四大流域的汛情如何?防汛中还存在哪些心腹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