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党执政55年来的最主要经验归纳为六个方面,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六个方面的经验,为领导和同志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是党史工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做好资政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本刊邀请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几位年轻党史工作者进行笔会,撰写了学习体会文章,本期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及其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将有针对性地采取九大措施培养高技能人才。这9条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包括高技能人才的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4.
6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学习并发表了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执政  相似文献   

5.
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了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其中,科学执政是前提或总体性要求,其本质是“求真”,即体现执政的规律性,实现执政愿望与执政规律的有机统一;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其本质是“求同”,即体现执政的人民性,实现为民执政与靠民执政的有机统一;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其本质是“求实”,即体现执政的合法性,实现党的主张与国家法律的有机统一。实行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是对执政方式的新要求,就是要实现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正德 《探索》2005,5(3):20-24
文章从研究执政规律着眼,从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问题出发,用法学与政治学的交叉视野论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辩证统一关系,用合法性将三者联结,强调了不仅要看重实质合法性,也要重视形式合法性的法理,说明了三者相互依赖、有机结合,科学执政是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三者共同构成了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贵秀 《新视野》2005,(3):39-41
依法执政,是针对以往党治国理政主要不是靠国家法而是靠党开会作决定那样一种理念和体制而提出来的.依法执政,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党依据宪法和法律对国家政权机关的政治领导.所谓依法执政,其本身就内含着科学性和民主性.之所以作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概括,是为了把科学与民主凸显出来而加以强调.由于执政与领导紧密相关,因而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执政以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必须弄清党的领导及其与执政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8.
执政目的、执政环境与执政能力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萍  魏汉章 《探索》2004,(6):29-30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充分利用所面临的难得机遇、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从而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也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当前研究这项重大课题,对于我们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执政能力是执政党组织及其领导成员担负和完成执政任务、实现执政目的的内在条件。一个党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这既是我们党50多年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坚持科学执政,深刻认识和把握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可以少走弯路,做好工作,更好地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坚持民主执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完善党的执政方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辩证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作为执政能力建设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这是我们党总结执政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新形势下党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和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表明党对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化和拓展,党的执政理念实现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提了出来,在党建历史上实属首次,这说明了这“三个执政”的重要地位。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我们党执政的基本实践,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执政的哲学内涵,对于搞好当前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正确理解呢?本文在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夏永军 《党史文苑》2005,(11):25-26,42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辩证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作为执政能力建设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这是我们党总结执政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新形势下党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和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表明党对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化和拓展,党的执政理念实现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以改革和改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执政方式认识的新的深化和拓展。本文通过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问题上的探索和实践,阐明了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从党政分开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4.
15.
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出的背景、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来看,都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而反腐倡廉的成效又是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根本在于搞好制度建设."无机可乘"的权力运行监控体系,"望而生畏"的反腐倡廉体系以及"洁身自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陶岳潮 《学习论坛》2005,21(1):21-2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科学、民主、依法和执政联系起来 ,作为新时期加强执政能力的要求提出来 ,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是政治文明进步的成果、党执政的法宝 ;推进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必须突破民主执政的薄弱环节 ,其中最根本的是健全党的领导体制 ,发展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7.
执政基础、执政方略和执政体制,是执政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政基础,首要的是人民基础.执政方略,包括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依法治国、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和党的建设.党的执政体制,涉及党政关系、党际关系、党内关系和党同社会团体的关系.巩固执政基础、完善执政方略、健全执政体制,最终要落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上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既是革命党,又是执政党。作为革命党时为着联合执政,作为执政党时也为着继续革命,履行着领导执政的职能,而不是亲自从事具体的执政,更不是亲自从事具体的行政。要在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和共和政体的基础上,老老实实地执政,明明白白地执政,规规矩矩地执政,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乔耀章 《学习论坛》2005,21(4):25-28
中国共产党既是革命党,又是执政党.作为革命党时为着联合执政,作为执政党时也为着继续革命,履行着领导执政的职能,而不是亲自从事具体的执政,更不是亲自从事具体的行政.要在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和共和政体的基础上,老老实实地执政,明明白白地执政,规规矩矩地执政,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执政兴国、执政为民: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本质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继在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鲜明地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后,在“5·31”重要讲话中又进一步提出了“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重要观点。这一重要观点和“三个代表”要求具有根本上的一致性,是对共产党执政目的和执政本质的新概括、新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深刻把握的结果,从本质上体现了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日臻成熟与完善的具体体现。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观点,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