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地“三权分置”中的“放活土地经营权”,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土地经营权在“熟人社会”以及在“中介交易平台”上进行流转。虽然“中介交易平台”流转模式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其在信任基础、交易方式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而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土地经营权市场化流转从1.0版本到2.0版本的提升。区块链技术在土地经营权市场化流转中的契合性以及“区块链+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型的构建表明,区块链技术与土地经营权流转具有妥适性。实现农村土地资产数字化、依托技术构建信任基础以及利用智能合约提高流转效率,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基础条件;激励机制的内在嵌套、“多中心化”下的监管以及智能合约的漏洞填补,则是实现区块链技术与土地经营权流转现实兼容的实践考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作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之一的智能合约的出现与应用将成为必然。智能合约虽然有其不可篡改、强制执行等技术特性,但也需要遵守《民法典(合同编)》针对合同的基本规定。但是智能合约这一新型合约是否适应《民法典(合同编)》现有规定的规制,《民法典(合同编)》针对新技术产生而遭受的理论冲击应如何应对,因此应该进一步对合同的构成要件及分类等进行解释以涵盖智能合约的特性,来对此进行合理规制。同时也要对技术革新进行一定程度的支持,使智能合约有应用发展的空间,以实现技术与法律的相互推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但其发展时有受到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等国际安全威胁。如今,虽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了不同程度的警务合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在推进科技兴警、区块链技术新兴发展的背景下,提议沿线国家应构建国际警务+区块链以改善现有国际警务合作模式。因警务区块链的构建存在缺乏共同的安全治理理念、法律体系及监管体系不健全、面临“可扩展性”问题等技术难题、警察的执法能力和综合水平有差异等难点,应增强政治互信,重点推进警务区块链标准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促进警务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构建区块链技术下的情报共享平台、助力国际警务合成作战,并继续加强对专业性警务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洗钱和发行虚拟数字货币(ICO)等金融犯罪活动,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通过分析区块链金融犯罪的历史轨迹发现,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在法律制度、监管主体责任、技术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为有效打击区块链金融犯罪,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的健康运行,必须从监管主体、法律体系、技术创新以及国际警务合作这四个层面进行全面制度优化,以确保我国金融秩序及货币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区块链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新技术,已经在金融、国际贸易、供应链物流、政务服务、民生和文旅等诸多领域广泛运用。但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监管不到位、资产关系难以确定、链-链分离、效率不足等诸多问题,亟需抓住时代机遇,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以区块链技术发展赋能产业提能升级和应用场景拓展,推动区域链技术与实体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安全透明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但区块链的技术研发、应用拓展与生态完善需要政府履行有序规划、有力支持、有为监管与有效回应的责任。当前区块链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存在政府责任理念模糊、主体能力不足、监管机制不全等问题。政府应从强化责任理念、健全问责机制、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着手,推动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从而助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智能合约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型网络交易方式,在给人类社会交往活动创造了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现实的及潜在的犯罪风险。现有研究成果主要立足于现实社会,将智能合约视为犯罪工具,但这种理解难以全面、准确地指导对网络社会智能合约交易方式的风险认识并提出合理规制策略。因此,有必要从“双层社会”角度,全面深入剖析智能合约交易方式及相关行为。“双层社会”视域注重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相区别的认知,可以更科学地理解智能合约的运行条件,以此为基础分析智能合约的犯罪风险,探索构建合理的智能合约编译规则、“弱中心化”交易体系和虚拟货币治理模式,不断完善智能合约犯罪风险的治理路径,实现网络社会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而养老数据的隐私保护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传统的数据保护方法存在着诸如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风险。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养老数据隐私保护方法。方法采用基于以太坊私有区块链的体系架构,通过全同态加密智能合约对健康数据进行加密操作,以此实现健康养老数据隐私保护。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存储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方兴未艾的区块链技术发展迅速,正从金融领域拓展到社会领域,给政府治理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区块链思维非常适合乡村治理,对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但在应用区块链助力乡村治理创新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必须加强乡村治理主体建设,凝聚乡村治理共识,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乡村治理主体的作用,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乡村治理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金融工具依托区块链技术逐渐兴起。但现有的中心化的监管体系对于"去中心化"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还存在较多盲区。同样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首次代币发行也因此造成了混乱局面。在简要介绍区块链技术基础上,厘清比特币和首次代币发行的风险,揭示比特币的法律属性,指出首次代币发行在包含比特币等数字支付手段的风险之外放大传统融资风险,提出行政监管模式和经济刑法规范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1.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等特点,使其与司法存证的结合愈发紧密。但是,区块链证据的真实性审查标准在现实中面临两难境地,集中表现在刑事民事审查标准与地域审查标准存在差异、审查程序混乱等。区块链证据真实性审查,在完善思路上应明确以平等性、程序性、合法性等为核心的审查理念,同时基于类型化思维完善区块链证据真实性审查标准。在配套机制上,应设立合理的质证规则,提升证据的转化率,且辅以多元化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2.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突破数据治理困境,加快城市数字化治理进程。从区块链发挥的效能看,其基础应用为业务条线上的可信存证和透明监管,深度应用为基于可信互通和隐私保护的数据交互和治理协同,同时也保留鼓励数据共享的拓展功能;从应用场景看,在数字经济、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都有应用前景。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块链应用于城市数字化治理中的挑战,主要来自"条条"部门激励不相容,对区块链技术治理标准不统一的担忧,以及对区块链社会风险的顾虑。为在城市治理中加快区块链应用,必须依靠顶层设计,推进治理主链搭建和治理应用上链,同时积极与国家标准对接,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区块链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技术之一。自2008年以来,区块链的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在加密货币、金融、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最近几年来关于区块链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首先,文章介绍了区块链的发展背景。其次,文章介绍了区块链的运行机制以及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再次,文章从博弈论、市场均衡、网络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等多个角度,系统地梳理了关于区块链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成果。最后,文章基于我国区块链产业的发展需求,提出区块链经济学的下一步发展,应该重点关注联盟链落地机制、参与方信息结构、主权货币实施方案以及区块链在医疗、公益、食品安全等行业的具体应用机制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发展原本一直根源于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动力下的市场自我驱动,呈现出从分散的“一对一”交易到集中的“多对多”交易的诱致性变迁特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以“中心化”为特征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被认为是维护主权国家乃至全球金融稳定的有效工具,因此全球金融监管机构希望通过构建一个更加“中心化”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来抵御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强制性”“法定化”逐渐替代“市场化”成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发展与监管的主旋律,并呈现出在“金融安全”诉求下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变迁特征。但随着金融区块链、数字货币等金融科技的发展,在“成本”和“安全”的双重因素考虑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发展出现了从高度“中心化”回归“非中心化”的新动向,以分布式账本为基础的金融技术发展将催化金融市场产生与过往“中心化”结构并不相同的全新变革,由此也使得金融监管面临着更多的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5.
诚信原则对港口诚信化建设具有正当性基础.在海洋强国的大背景下,当前我国港口在航运中所面临的客户资质、运营系统、数据信息以及监管力度等方面存在诚信痛点.根据港口航运业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解决上述诚信问题应当引入区块链技术,以此技术推动港口诚信化建设,为现代化海洋强港的构建提供制度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商标质押融资的实施虽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难以与商标质押融资的特点契合,导致实践中发展现状并不理想。金融科技的勃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破解商标质押融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解决传统商标质押融资中诸如信息不对称、信息成本高等诸多难题。但不可否认金融科技的应用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因此要实现金融科技与商标品牌融资的融合,还需要适时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本文从分析我国目前商标质押融资的实践情况入手,描述商标质押融资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以金融科技来助力商标质押融资的思路,并提出防范金融科技在商标质押融资领域应用风险的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息论视角下行政程序被视作由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并结构化处理信息的过程,核心目标在于确保各方能够完整、准确地掌握信息并予以充分交换,以担保最终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区块链技术在提升信息完整性、真实性和可及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信息论视角下行政程序的核心目标完全契合。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性,行政机关可提升执法全过程记录的信息完整性,无论是归档记录抑或链上记录都存在担保完整性之不足或有所限制。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行政机关可引入区块链存证强化信息真实性,但在证据方面的真实性效力需分情况探讨,在案件事实方面仅具备一般证明效力。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性,行政机关可实现高效便捷的数据共享,却无法完全满足“以共享为原则”的法定要求。数字时代的行政法应警惕陷入“技术万能论”窠臼,区块链技术与行政程序之间融合的前提在于价值层面的共通,但鉴于工具理性之有限,两者融合也必然有其限度。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依赖性更强。互联网金融交易具有虚拟化和场景化特征,所以其安全性较低。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缺失,导致其风险比传统金融更为显著和特殊。对此,本文在考察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趋势基础上,针对互联网金融技术性风险、虚拟性风险、操作性风险、法律法规性风险和监管覆盖等风险特殊性进行分析,从而基于互联网技术层面、金融属性层面、法律法规层面、监管、行业自律五个基本层面,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特殊风险应对与监管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构建有效的经济犯罪数据共享机制,实现经济安全的均衡供给,是提升经济案件侦办效能的经济犯罪数字侦查的新方向。结合智慧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以区块链的共识与信任作为指导模式,从分析传统经济犯罪数据侦查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应用区块链理念构建新型经济数据共享模型,并针对应用风险提出相关建议。区块链理念在经济犯罪侦查领域的应用将有效提升经济安全的供给效率,其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可以通过制度法律体系和管理监督体系实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犯罪方式不断升级,犯罪主体趋于匿名化,运用大数据技术获取侦查情报信息的大数据侦查协作应运而生。然而,传统互联网下的大数据侦查协作面临现实挑战:数据情报难共享、数据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大数据侦查协作规范体系不健全等。这是由于传统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侦查协作的契合度不高,致使数据信息的共享传输存在局限性。基于此,建议引入区块链技术,将其与大数据侦查协作机制相融合,建立基于联盟链的可信数据共享平台,弥补大数据侦查协作的不足;通过技术规制和规则监管保证区块链技术向善,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对大数据侦查协作的赋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