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型、应用性”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对促进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决策、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法治政府"的建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法学教育实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且两者之间的契合性也不尽如人意。专业与职业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毕业生创造性不够、实践性不强、就业率不高等问题,困扰着法学教育的持续发展。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不够准确。对此,必须构建"复合型、应用性"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法学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学本科人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三质"法学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是兼具理论素质、实践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三质"法学人才为目标,需要优化教学结构、整合教学资源,形成以理论素质、实践素质、人文素质为面向,以专业知识、通识知识、基本技能、业务技能为内容,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为场域的"三个课堂"联动的教学体系,在重视理论学习、创新实践教学和开展学风建设三个方面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中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视角,解读培养新时代现代化法治人才的教育教学路径,以课程中如何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而开展好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索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依托公安特色,在法学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公安执法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教育,继而培养专门执法人才是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目标.设置实践性教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积极改进适合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并在具体实施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锻炼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法学实践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如何"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完成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使命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日益成为各高校法学院法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改革的重点。行政救济法学则成为限制行政机关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并培养公民法治意识最好的实践实训科目。一堂精心设计、比较成功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行政复议实训演练课,表明了高校法学课程实训教学改革还是有章可循、能够有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6.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要求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应从传统的通识教育模式向应用型法律人才模式转变,实践性教学模式将成为法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然而,各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开展仍存在诸多不足,传统的理论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评估体系缺失,实践教学缺乏良好的外表环境.基于目前实践教学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77年至今法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演变为视角,以"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梳理、现实反观、系统认知、路径探析等四个方面的探索,以期在社会变迁和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把握中国法学教育的成就和缺陷,并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探索"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的新机制,进而展望中国法学教育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培养法科学生的司法实践能力,还可以为法科学生积累宝贵的司法实践经验,在法学教育中极其重要:首先,针对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长期与实践脱节,过分偏重于理论教学的现象,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和重心.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旨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应该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规范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具有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教师团队并建立灵活的课程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高校法学院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不断地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剖析法律职业视角下法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困境:其一,法学教学质量建设制度设计乏力,教学模式落后.其二,法学教学与其他院系如与工科、财经类学科间配合默契度低.其三,教师主动将法学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学实践应用能力积极性不高.对法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新构建进行思考,通过完善教师评价系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社会评价,跨界融合培养法学类创新型人才,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强化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改革考核模式等重新构建法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农业院校法学专业要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实现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在法学教育中占一席之地,必须跳出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一种全新的特色教育观.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强化法学教学实践的创新.在农业院校的法学教育和实践中,应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建立以"农"为特色的法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有农业院校法学特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诊所式教育与法学教学的互动研究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诊所式教育在法学教学中的作用,突出强调高等院校法学教学应该引入诊所式教育方法,以期使法学教育更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独辟蹊径,提高法学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法学教育也必须以“应用”作为主旨 ,加强专业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近年来高等法学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表明 ,只有通过案例的使用 ,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警察法学教育属于公安高等院校法学教育的组成部分,警察法学教育的培养对象是预备警官,为了满足警察实务工作的需求,在警察法学教育中应当以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因此,实践教学尤为重要。目前,警察法学实践教学存在重视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流于形式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使得警察法学实践教学成效不明显。应加强警察法学实践教学建设,在宏观和微观上,对警察法学实践教学进行设计,以满足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对于预备警官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5.
依托公安特色,在法学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公安执法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教育,继而培养专门执法人才是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目标。设置实践性教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积极改进适合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并在具体实施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锻炼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法学实践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法学基础教学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学模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基础教学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模式具有思想性、针对性、沟通性和生动性等特点。法学基础教育模式的相关要素包括国家要素、社会要素和高校要素。法学基础教学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学模式是以教育模式的特点为基础,对不同教育教学要素的有机组合,主要包括"课堂讲授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和"体验式教学模式"三种,各种教学模式要充分展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法学应当把科学地认识人权、认真对待人权、切实保障人权、持续发展人权作为终极关怀和研究重心。在社会转型时期,时代特点决定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理论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持和法治理念,实践中以培养了解国情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弹性整合知识结构,将人权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法学体系是本文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法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一定法学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传统的法学高等职业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学实践教学应重点把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教学方法,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几个关键环节。实践教学中要坚持科学定位、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法律素质培养视角下的大学法学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少量课堂讨论的大学法学传统教学方法,是不能完全适应培养法律应用人才的要求的,要想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大学法学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大学法学教学培养学生法律素质至少应抓好三个方面的教学:法学理论教学先行,扎实基础知识;法学实践教学后继,架通理论与实践;乡土人情的教学贯穿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社会常识。  相似文献   

20.
法科生较之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具有自身专业优势和较高法律素养,应当比其他公民更加关注国家法治建设,更加积极参与其中.然而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文献调查、采访调查等方式进行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当代法科生并没有因自身专业特性而更多地关注立法活动,而且很少参与国家或者地方立法活动,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立法活动本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法科生知识储备的不足等,其根源在于高校法学教育对法治思维观念培育的忽视、法学教育教学方式未能激发法科生参与法治建设和立法活动的热情,同时启示我们法学教育教学也应当积极融入国家"新文科建设",改革和完善法学教育教学方式,培养人民满意和符合社会需要的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