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毅 《广东党史》2002,(6):48-49
叶挺将军1896年9月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秋长乡周田村会水楼。少年时期7岁(1903年)在周田村腾云私塾读书,13岁至14岁(1909年—1910年)时,在惠阳县淡水镇崇雅学堂读书,15岁至17岁(1911年—1913年),在惠州涂山学堂读书。后来考入广州黄埔长洲陆军学堂、湖北陆军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这些历史事实,在惠阳崇雅校史中都有记载。但在就我们接触到的关于叶挺将军传记和生平介绍中都没有提及叶挺将军  相似文献   

2.
曹晋杰 《湘潮》2005,(8):14-16
陈毅巧对《红楼梦》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  相似文献   

3.
《囚语》这篇长达18页、4000多字的文稿,是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李村时断断续续写成的。1996年4月9日,才在《光明日报》公开发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叶挺111周年诞辰之际.我们重读《囚语》,缅怀叶挺将军,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建》2008,(5)
我对叶挺将军最初的认识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囚歌》。那时,只知道这首诗写得有骨气,而对将军的认识总觉得有些抽象、遥远。终于有机会我来到了将军的故乡——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叶挺纪念馆坐落在山腰上,气势磅礴,象征着将军坚忍不拔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读书当存疑     
张军 《学习月刊》2011,(5):19-20
处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想必大多数人都与书本有着或深或浅的缘分,有的为升迁,有的为求职,有的为增识,有的为研究,尽管目的迥异,但读过书应是大体不差的,可读过书是否就意味着会读书呢?读过书是否就意味着悟出了书中的精神,并汲取了其中的营养,进而转化为自身的素养了呢?恐怕未必如是,恐怕这也是困惑大多数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古文辞类纂》是毛泽东很爱读的古籍线装书之一.全书他读过很多遍,写下的批注文字达16条.毛泽东读书不尽信书,而是用唯物论、辩证法思想进行分析,是什么就是什么,有什么看法就表明什么看法.比如他读苏洵((明论》、《(谏论》下、韩愈《与崔群书》等后写下的批注,就是用唯物辩证分析方法读书的生动体现.对于书中的内容,毛泽东总是历史地、唯物辩证地、具体地进行分析,从不死读书,也不唯书,这是他读书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读中国四大文学名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潮》1992,(10)
关于少年时在私塾读书的情况,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中说:“我读过经书,可是并不喜欢经书。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许多故事,我们几乎都可以背出来,而且反复讨论过许多次。”“我认为这些书对我的影响大概很大,因为这些书是在易受感染的年龄里读的。”  相似文献   

8.
正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书在手就好像乾坤在握,整个世界都是你的,这是多么充实的一种感觉。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主持人李潘说:"一个人读过的所有书是一块块石头、一层层台阶,让你成为今天的你。"读书的记忆源于儿时,儿时我生长在一个交通极为不便的矿区,那时放学回家,学校只是布置了少量的家庭作业,只要我们抓紧时间,经常在课堂上便完成了。多余时间,我便与一帮小子们爬山、溜冰、打沙包、踢毽子,完全变成了个疯疯癫癫的野丫头,时常只顾疯玩,而忘却了回家吃晚饭  相似文献   

9.
正"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决定一个人灵魂的,不是他写了什么,而是他读过什么。"博尔赫斯在《巴别图书馆》中这样写道。但凡古今中外集大成者皆有过"读书破万卷"的经历。我列举几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及那句曾震撼过我们心灵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句子。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到这话是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  相似文献   

10.
《企业党建》2012,(5):42-43
《人民日报》刊登郭震海的署名文章,分析“领导干部该读什么书”。在不少为官者的办公室里,书橱内确实放了不少书,多是精装版的《官经》、《厚黑学》、《中国历代君臣权谋大观》等,甚至如《阴阳风水学》、《八字与官运》也堂而皇之地摆在那里。书犹药也。书籍自产生以来就良莠并存,有精华也有糟粕。读书好、好读书更需要读好书。读书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古往今来,一些落马的为官者,  相似文献   

11.
1989年第3期的《四川师大学报》载朱峰文认为,叶挺是被俘而不是被扣。据新四军军部保存的档案《皖南事变要报》记载,“叶挺军长亦负伤被俘”。周恩来于1941年1月19日写的《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相》谈到叶挺情况时说:“打伤了他的臂后,捉起来加以污辱。”陈毅在《论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中,更多次提到“叶挺军长负重伤被擒”。国民党军52师上报也说:“156团第二营第四连十四日十六时搜剿鹿角山以西山冲中,将叶挺俘获。”顾祝同第三战区少将参谋处长岳星明和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参谋处长武之棻在解放后写的文章,也都说叶挺是被捕。事实是:叶挺为挽救危局,主动下山与国民党军108师谈判,但还没来得及下山,就被敌人的搜山队俘虏了。  相似文献   

12.
尚金州 《党史纵横》2010,(2):38-38,37
1946年初,冯仲云在陈云的指示下,撰写了《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一书,这是第一部全面记述抗联斗争全过程的著作。书中收入了一篇名为《背荫河畔的杀人工厂》的文章,揭开了臭名昭著的日本法西斯“731”细菌战杀人魔窟的冰山一角。这篇文章的资料来源,就是1936年抗联名将刘海涛在共产国际所作的抗联情况报告。刘海涛是东北抗联中唯一一个攻入过“731”的将军,也是向全世界控诉日本法西斯细菌战罪行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昌春 《广东党史》2007,(6):39-41
1942年5月24日,左权将军牺牲在抗日前线后不久,时任八路军129师师长的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联名撰写了《纪念我们的战友左权同志》一文,高度评价了左权将军光辉的革命历程,指出:"左权同志的牺牲,不仅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就在同志的感情上,即个人的友谊上,也使我们失掉了一个最亲密的战友,我们的悲伤,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的。"的确,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左权与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一生读过数万册的书刊。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老人家住地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书刊有近10万册。这还没有把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计算在内。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我们有以下两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一生读过数万册的书刊。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老人家住地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书刊有近10万册。这还没有把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计算在内。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我们有以下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19年,以叶挺将军及其夫人李秀文为原型,由长安镇戏剧曲艺协会出品的粤剧《浴火凤凰》,受邀参加广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展,让人想起郭沫若《凤凰涅磐》的感人诗篇:“凤起舞,低昂!凰歌唱,悲壮!”恰是叶挺、李秀文革命夫妻一生的光辉写照。  相似文献   

17.
我是毛泽东主席晚年的图书管理员,主要负责毛主席的读书和住地书房存书的管理等服务工作。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他老人家逝世以后,我们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住地书房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有近10万册。这还不算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毛主席一生与书为伴、勤奋刻苦、学以致用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读书要下苦功夫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相似文献   

18.
皖南事变中的饶漱石 电视剧《叶挺将军》里皖南事变几集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小姚”。“小、姚”是谁?他原来就是东南分局副书记饶漱石。当时,出于工作保密的需要,再加上饶、姚谐音,大家平时称他“小姚”。就是毛泽东发给东南局的电报也称他“小姚”。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1,(12):64-64
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读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在信息高频率更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一书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关于"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这一问题的所思、所感、所悟,当我们品味文化大师的美妙文笔之时,可摸索其读书历程作为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指导我们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20.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文豪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百多年后,我们进入了一个励志畅销书阅读的时代。每年都有几本畅销书在读者嘴边流传,相信很多人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邮差弗里德》。总之,这样100来页,定价在20元以内的书有很多。有这样一个感觉,这样的书看得越多,越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其实读书后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正是读书人最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