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他老人家逝世以后,工作人员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住地书房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有近10万册这还不算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毛泽东一生与书为伴、勤奋刻苦学以致用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读书要下苦功夫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  相似文献   

2.
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第9页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好。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学什么东西呢?一个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一生读过数万册的书刊。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老人家住地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书刊有近10万册。这还没有把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计算在内。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我们有以下两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一生读过数万册的书刊。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老人家住地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书刊有近10万册。这还没有把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计算在内。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我们有以下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我党历史上爱读书、会读书,并且善于把读书、荐书作为一种有效工作方法的领导人,他对于读书、学习的见解可以带给我们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6.
张际春同志是我们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政治工作领导干部,是党的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届中央委员。“文化大革命”前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和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我曾在他身边工作,他那高尚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际春(宜章人,1900—1968)早年在湖南第三师范学校读书,在那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6年入党。1928年参加了湘南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从此,他一直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为革命事业作过出色的贡献。毛泽东曾说过:“张际春是个好同志。”张际春虽位居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但他仍刻苦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和党中央的指示。他给毛主席、  相似文献   

7.
读书如饭     
正高尔基说:"我看见书,就像是饥饿的人趴在面包上。"可谓把好读书之人的那种迫切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毛主席好读书是出了名的。他在中南海的故居简直就是书的天地,到处都放满了书。虽然工作很忙,但他总能挤出时间看书学习。睡前、饭后自然要充分利用起来,就连游泳前后、上厕所的几分钟零碎时间里,他也不会浪费掉。"宁可三日食无肉,不可一日居无书",读书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来说,的的确确是精神食粮,一顿都少不了。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同志是我党历史上爱读书、会读书,并且善于把读书、荐书作为一种有效工作方法的领导人,他对于读书、学习的见解可以带给我们诸多启发。读书要为天下奇毛泽东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创奇事。人们总是希望读好书,读大有益于人生境界和做事本领的"奇书"。这样一来,何为奇书,怎样择书之事,便冒了出来。毛泽东是22岁那年遭遇这个问题的。作为师范生,他当时潜心古籍,但汗牛充栋的古籍押上一生  相似文献   

9.
《湘潮》1993,(12)
199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一百周年诞辰。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邓小平同志曾经高度评价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养了我们整整一代新人。”今天,我们纪念毛泽东。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习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他那一代人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他的理论和人格精神;就是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各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之所以成为集政治家、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杰出诗人和书法家于一身的伟人,主要归功于他博览群书,永不满足;以书为伴,爱好终生;批判汲取,学以致用;超常的读书记忆力和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想像力、抽象力)。一、毛泽东读书的主要特点(一)博览群书,永不满足周恩来说:"学习,也正是毛主席的一个特点。他就是日夜不息地学习,他从来也没有感到满足过,他常常说这方面不会还要学习,那方面不会还是学习。……毛主席的学习态度,他自己的口号是‘实是求是’。他是最老实的,是则是,非则非。"  相似文献   

11.
学英语是毛泽东读书生活的一个部分。据毛泽东的秘书林克同志回忆说:我于1954年秋到毛泽东办公室担任他的国际秘书,前后有12个春秋。在这段时间里,我除了秘书工作外,大部分时间帮助他学习英语。 “决心学习,至死方休” 林克回忆,他和毛主席一起第一次学英语是在1954年11月。那时毛主席熟悉的单词和短语还不很多,他们便先从阅读新华社的英文新闻稿和有英文参考的新闻、通讯、时事评论和政论文章入手,以后逐步学习《矛盾论》、《实践论》,《莫斯科会议宣言》的英译本。  相似文献   

12.
5月的西柏坡,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1948年5月的一天上午,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在毛泽东主席住地门前的树荫下商议军政要事。散会时,毛主席请叶剑英同志留下,对他说:“剑英,有一件事,想跟你商量一下。今后战争的规模将越打越大,我们的干部大部分缺乏指挥大部队作战的经验,需要重新学习。中央决定在华北办一所军政大学,想让你去当校长兼政委,你看怎么样?”  相似文献   

13.
编者的话陶重笳同志自1991年起,应本刊之约,先后撰写了一系列回忆毛泽东的文章,如《忆毛主席夫于调查研究的言传身教》、《毛主席教我们当省委书记》等等,陆续在本刊发表。1996年,作者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该书面世后,在广大课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大农纷纷投书本刊,场谈应想。这里选发奖中之一。认识和接触陶鲁布同志,是1981年他到国家体改委任顾问之后的事。转眼,15个年头过去了。最近,陶老把他的最新著作、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教我们当省委书记》一书送我,我一口气读了两遍,仿佛是陶老给讲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1974年7月中旬,身患多种疾病的毛泽东准备赴南方休养。17日,毛泽东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成员在中南海游泳池他的住地开会。才做过手术的周恩来也从医院赶来参加会议。 会上,毛泽东用严肃的口吻批评江青以及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他说:“江青同志,你要注意呢!别人对你有意见,又不好当面对你讲,你也不知道。不要设两个工厂,一个叫钢铁工厂,一个叫帽子工厂,动不动就给人戴大帽子,不好呢,要注意呢。”他还指着江青向在场的政治局成员表示:“她算上海帮呢!你们(指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引者注)要注意呢,不要  相似文献   

15.
<正>胡适,曾经作过一次题为《为什么要读书》的演讲,介绍了他几十年读书的经验和体会。胡适认为,为什么要读书?大致原因有三:一是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二是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三是读书可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毛泽东酷爱读书,可以说,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都有他读书学习的生动故事。在井冈山时期,他随身带着可以装"文房四宝"的土布口袋,每到一处总是先摆好笔墨纸砚,以便随时学习、工作和写作。长征路上,有时患病躺在担架上,或骑在马背上,他仍然坚持读马列的书,自嘲地说自己是"马背上的马列主义"。毛泽东为我们树起一座读书的丰碑,"读书石"具有永远的昭示作用。读书无需太多投入,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的一位伟人、一位高级学者,毛泽东终生与书相伴,与书籍结下了难解之缘。只要有可能,他几乎时时、处处都在读书。晚年,他一直是在与疾病的斗争中读书的。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是手不释卷,甚至在弥留之际,只要他清醒过来,他还是要书看。毛泽东读书  相似文献   

18.
肖健 《党建》2010,(7):53-53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他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读书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酷爱读书学习,他读书学习的精神、读书学习的方法和特点、读书学习的态度和学风,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20.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他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三个主要问题。用心之深,用情之切,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