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加北伐及拥护三大政策 1927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军长的杨虎城,率部出潼关参加北伐,归东路军总指挥鹿钟麟指挥,沿陇海铁路向东开进,敌人是山东督办兼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第十军下辖第一师(师长冯钦哉),第二师(师长姬汇百,因病由副师长孙蔚如代理)和直属部队。杨虎城还奉令指挥庞炳勋、王鸿恩,吕秀文的部队,在商丘马牧集以东向直鲁联军攻击,连获胜利  相似文献   

2.
宋胜健 《黄埔》2013,(2):20
罗芳珪,1907年12月20日出生在湖南省衡东县的一家书香门第。13岁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4年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五军八十九师五二九团团长。1937年的南口一战,罗芳珪率部战榜提名,成为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的"四大名团"之  相似文献   

3.
宋胜健 《黄埔》2013,(2):20-20
罗芳琏,1907年12月20日出生在湖南省衡东县的一家书香门第。13岁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4年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五军八十九师五二九团团长。1937年的南口一战,罗芳硅率部战榜提名,成为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的“四大名团”之—。  相似文献   

4.
孙瑞星 《黄埔》2012,(6):21-25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今年是孙明瑾将军壮烈殉国69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这位抗日英烈。淞沪抗战负重伤军校学习创佳绩1926年秋,孙明瑾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军校毕业,参加北伐,作战有功,历任第八十七师排、连、营、副团长等职。1932年"1·28"淞沪抗战爆发。2月初,蒋介石让何应钦调动散驻京沪杭的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和中央教导团,合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第五军军长(兼第八十七师师长),立即率部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这一天因此也叫"八—"建军节。"八一"建军节的来历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朱健 《今日浙江》2007,(14):21-24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在浙江大地上,便有了局部、自发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1927年2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克复了浙江全境,这是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正规军队第一次入浙作战.8月,从周恩来和贺龙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组建自己的军队开始,浙江也在各地风起云涌的武装暴动的基础上,于1930年组建起党领导下的浙江第一支正规人民军队--工农红军第十三军.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6,(6)
正北伐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武装斗争统一中国的重大举措,是他晚年军事思想的"高峰"和宏伟治国方略。孙中山赴韶关设立北伐大本营并主持北伐督师事宜,按史载有1922年4月和1924年9至10月两次。1924年9月,第二次赴韶关主持北伐誓师前后活动,是由黄埔军校第1期第1队全程负责警卫守护,从现存史料与回忆文章中,可窥视当年孙中山先生在  相似文献   

8.
北伐专辑     
《黄埔》2006,(4)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较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1926年10月4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毕业,分赴北伐前线。黄埔军校学生参加攻武昌城的战斗。以黄埔军校炮科学生为骨干组成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炮兵团在武昌洪山阵地上。国民革命军为在北伐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学生修建烈士墓。北伐专辑  相似文献   

9.
贺龙纪畧     
四逆流勇进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受党中央的委托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凝结着周恩来同志组织军队武装斗争的心血,铭刻着周恩来同志的丰功伟绩。这次起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武装力量保持革命胜利的尝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新时期的开始,而且是培育和锻炼党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军事家的摇篮,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昌起义军总指挥兼第二十军军长的贺龙同志,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及其杰出的代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之下,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低潮时期,毅然率部参加南昌起义,英勇地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在起义军撤离南昌的南征途中,当起义军已经面临严重困难和即将遭受重大挫折的危险关头,有不少共产党员对革命丧失胜利信心而纷纷离开了共产党的关键时刻,贺龙同志不但坚决跟共产党走,而且坚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贺龙同志就成长为一名更加自觉的为中国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战士。在贺龙同志一生的革命经历中,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教导,没有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里,他还只能在寻找真理、探  相似文献   

10.
今年六月九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贺龙同志被林彪、江青一伙残酷迫害含冤逝世二十五周年。我在西南军区在贺龙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几年。因此文革时,我也受到株连被列为所谓“贺龙专案”的分案,受到残酷的迫害。这些年来,对于我军的创始人之一、一生为党为革命事业奋斗、建立了伟大功勋的贺龙同志,我经常回忆起他崇高的革命品德,深深地怀念他。 贺龙同志1950年任西南军区司令员时,又是西南局第三书记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他担负的任务很多,他的革命功绩已载入史册。这里我只就贺龙同志高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作风对我印象最深的几点,写出来作为对他的纪念。  相似文献   

11.
江虹 《传承》2003,(5):32-33
1949年5月10日,毛泽东致电率部解放杭州的三野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启龙等:“请告现在杭州养病的何柱国将军,他给毛、周、朱、彭的电报收到了,叫他安心养病。你们对何应予保护。”毛泽东如此关照何柱国,因为他是第一个率部在华北抗日的将军、一个真诚地联共抗日的国民党将军。  相似文献   

12.
中将曾泽生     
毕一功 《黄埔》2011,(3):26-27
曾泽生(1902—1973),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云南省永善县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任第三期区队长,1927年1月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9年1月任滇军第三旅五团副团长。抗战爆发后,随军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1939年起任第一八四师副师长、师长,第六十军军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部到越南受降。1946年率六十军赴东北,1948年10月率领六十军于长春起义,所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3.
汀泗桥战役是北伐战争中的关键一战。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12师36团团长的黄琪翔在紧急时刻,向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兼前敌总指挥邓演达和师长张发奎请战,率部以奇袭战术攻敌侧背,与叶挺独立团等部队井肩战斗,一举夺取汀泗桥。此后,黄琪翔又率部参加了贫胜桥战役和围攻武昌战役,为  相似文献   

14.
李忠诚  刘苑生  曹燕 《黄埔》2014,(3):24-51
北伐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孙中山在世时,曾两次挥师北上,最后都无功而返。为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遗愿,1926年秋,国民政府兴师北伐。黄埔军校已经毕业的前四期学生,分别编入北伐军的各种部队,从中路、东路参加北伐战争;第五期的部分入伍生,也参加了北伐。他们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或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或乔装打扮,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戴安澜将军在缅甸抗击日寇,为国殉难四十周年.我们和戴将军是黄埔军校先后同学,同受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感召和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势的熏陶,后来又在北伐和抗日战争的战场上并肩战斗.戴将军的飒爽英姿,至今仍时常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戴安澜将军,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县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戴当时担任国民党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长,曾先后参加保定泺河之役、彰德漳河争夺战和太行山游击战,出奇制胜,重创日寇.一九三八年鲁南之役,他率部以火攻阴墩,计取朱庄,奠定了台儿庄的胜利基础.一九三九年一月,戴将军调任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当时杜聿明为该军军长,洞国为副军长,庭笈为该师步兵指挥官兼第五九八团团长.那年冬天,该师参加广西昆仑关攻坚战,戴将军身先士卒,正面强攻,首先占领昆仑关口,全歼日寇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  相似文献   

16.
长沙分校     
《黄埔》2019,(3)
<正>黄埔军校在长沙先后两次办分校,即北伐时期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和抗战时期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由于这两个长沙分校没有渊源关系,故分述于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一、历史沿革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组成国民革命军兴师北伐,黄埔师生大多数投身其中。一路上,北伐军长驱直进,势如破竹。7月11日,唐生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8军占领长沙。蒋介石感到形势大好,但深感军事人才缺乏。  相似文献   

17.
相识相交在川南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组成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年仅29岁的朱德被任命为护国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支队长。他率部打北洋军,攻占了泸州,  相似文献   

18.
老红军战士、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法院院长的贺文玳,最近在回忆堂兄贺龙时深情地说:“贺龙有个怪脾气,越是亲人越是严”。接着他讲了几件事:1929年贺龙回到家乡,动员贺文玳和好几位亲人参加红军。事后,贺龙说:“那时革命正处于低潮,贺家人不带头,我贺龙  相似文献   

19.
付金柱 《长白学刊》2011,(1):133-136
1922年孙中山北伐中途受阻,迫不得已"潜师回粤",事后孙中山认为其原因在于陈炯明从中阻遏,后世史家亦多从此说.实际上,就当时北伐的即刻历史情境而言,无论是北伐的南北联盟,还是北伐的饷械准备,以及湖南各界反对北伐假道湘省,都未取得有利的情势,此皆为孙中山北伐爱阻"潜师回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1944年9月28日,陕北延安风雨交加,贺龙 的长子在医院呱呱落地。毛泽东闻讯高兴 地拿起电话,向在外地的贺龙报喜:“贺龙同志啊,恭喜你半百得子……” 贺龙第二天策马赶回延安。曾担任贺龙警卫员的贺炳炎闯进来说:“贺老总的儿子是下雨时生的,就叫雨生吧。”大家都说老总出世时下着雨,是条老龙;儿子出生时也下雨,是条小龙,于是议定孩子大名叫雨生,小名叫小龙。 可是,正在病中的贺龙的老搭档关向应却不答应。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