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内权力源自党员授权,党内权力向党员权利回归符合党内权力的本质属性,具有坚实的法理基础。党内权力向党员权利回归的实质是在实体和程序上保证党内权力运行受制于党员权利,服务于党员权利;在实体和程序上保障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2.
党务咨询:     
《当代广西》2009,(3):39-39
党员管理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答: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努力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做好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对党员进行审查,做好党籍处理和党纪处分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做好对党员考核、鉴定、表彰和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工作;做好党费的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并定期向党员公布和向上级党组织报告;保障党员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并严肃查处侵害党员权利的行为;搞好党内统计、档案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根据党内法规,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党员既可以通过所在的党组织直接参与党内事务,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又可以通过自己选举出来的党代表间接参与党内事务,还可以通过党的媒体,直接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问题是,许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员享有的权利不清楚,党员权利保障不力;党代表反映党员意愿的能力比较弱;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虚置。进一步规范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要围绕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与监督权,加强党内法规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增强广大党员的权利义务意识,推动党务公开,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制度,丰富和拓展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渠道。  相似文献   

4.
党务咨询     
《当代广西》2008,(23):51-51
党的基层组织一般情况下应按规定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党代表大会召开之前,选出的代表已调离原来选举单位。其代表资格视情况判定是否有效;党员享有被选举的权利。也有请求放弃被选举的权利;建立党小组不需再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党内不能采用举手的方式进行选举  相似文献   

5.
<决定>强调:"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这是扩大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论党内民主与党的集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什么是党内民主?关于党内民主,列宁有两段著名论述,一段是:“现在整个党组织是按民主原则建立的。这就是说,全体党员选举负责人即委员会的委员等等,全体党员讨论和决定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问题,全体党员确定党组织的策略方针。”(《列宁全集》第2版第13卷,第19页)另一段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民主地组织起来的。这就是说,党内的一切事务是由全体党员直接或者通过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的,并且,党的所有负责人员、所有领导成员、所有机构都是选举出来的,必须向党员报告工作,并可以撤换。”(同上第14卷,第249页)在以上…  相似文献   

7.
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对于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以及促进党内民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切实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才能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增强党员民主权利意识、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完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三个方面上,不断将其拓展和创新,能有效地保障党员权利.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8.
由社会民主转向党内民主,是近些年来我国基层民主发展实践的显著态势。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民主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涌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样式。这些基层党组织的实践表明,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和社会基层民主的根本保证;尊重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根本动力;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互动统一,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根本要求。加强党的领导,扩大与规范党务公开,改革与创新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改善与强化党内民主监督等,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为啥这祥难?吴军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从当前看,是党内监督的薄弱环节,也是党内监督的难点所在。不少从事机关党务工作的同志都深感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难,就是上级党组织赋予的一点监督权利也难以到位,显得苍白无力。机...  相似文献   

10.
完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指保障党员权利的各项基本制度和工作程序.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和前提,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党内民主建设水平的高低.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一些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制度所构成,主要包括党内选举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日常生活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和党员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央《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件》和《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各地党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福建省厦门市的情况看,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建立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方面已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各级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正"三会"既是党的基层组织基本的组织方式,又是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接受党内教育的主要途径。按时上好党课,是落实党员接受党内教育和培训权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三会一课"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对于基层党组织履行职责,提供组织保证的功能和对党员个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提供制度保证功能。根据党章规定,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三会一课"的主要功能或者主要任务有八项,归纳起来主要是五个方面:一是宣传和执行的功能。主要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3.
吴鹏 《岭南学刊》2007,(1):74-78
基层党组织由基层单位的行政主体向非行政主体转换已经或者正在产生重大的政治影响:一是导致基层党组织自身活力不足;二是造成整个党的组织系统出现结构性权利配置不平衡。适应基层党组织角色转换的需要推动执政党自身变革关键是协调好党内的权利关系,重点是改善党的组织结构及运行方式,目标是实现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权利卫建友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把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山西省朔州市各级党组织从开展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活动入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的基本保证。应把握好五大方向,即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建设、优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员作风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保持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支持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深入,也要做好建立基层党员教育学习的促进机制、在基层探索建立"以权力制权"、"以权利制权"的机制、健全党内法规等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规范和完善党员教育,加强作风建设,把握本单位的政治方向,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提供公共服务等。当前基层党组织在发挥政治功能方面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对党员权利重视和保障不足,"下情上达"的渠道缺失,基层党建挤占业务时间,党内民主不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克服这些障碍:建立基层党组织同上级组织的新型民主关系,畅通上下级组织的沟通渠道,区分对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的任务和要求,党内法规增加保障党员权利的程序性规定。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从本质上讲就是尊重党员的意志和权利。党员主体地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活动。认真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履行党员义务。尊重党员主体地位,需要广大党员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和活动。我认为,可以先从党组织生活做起,从党组织生活设计做起。  相似文献   

18.
基层党组织要打造出广大党员和群众满意的基层党建"阳光工程",就必须推进党务公开,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刘剑 《当代广西》2005,(7):35-35
党内民主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为我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但也应看到,党内民主依然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仍需不懈努力探索、改革和发展。发展党内民主要以增强党的团结与活力为核心,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提出了新的举措:“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营造党内不同意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对党内事务知情和参与,既是党员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体现。然而,个别基层党组织对党务公开心存疑虑,嫌麻烦、怕惹事,把党务公开当作表面应付的权宜之策,被动性有余、主动性不足;对党务公开的时间、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没有制定规范的制度、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