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子恒 《世纪桥》2008,(6):137-138
“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人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本质是什么及人应如何才能成为人。孔子人性思想是沿着历史与现实、古与今和天与人、性与命的双层致思路线的逻辑性互动展开的。“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命题是孔子基于对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洞见,即“述而不作”的理论结晶。在孔子,性与命、天道与人道是内在一致的,人通过“下学上达”的进学之路尽性、知命而合天,“无言”之教则是“下学上达”的理想境界。中国古代文明创生途径的特殊性从根本上制约着中国古代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特点,孔子人性思想当在此宏观视域下进行观照,集中体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特殊性与普遍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征 《学习月刊》2009,(6):18-19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教育一直是贵族统治阶级的专利.直到春秋后期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教育才开始向平民化发展。也正是因为有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孔子才被冠以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头衔。本文针对“有教无类”思想提出的原因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周紫阳 《学习月刊》2014,(14):78-79
一、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在东方起源于孔子。在教学方法上,孔子主张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方法对学生加以教导。而他的这一思想被后世加以发扬。宋代的朱熹、清代学者王夫之、近现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著名教育家杨贤江等都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倡导者。西方启发式教学思想.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他认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助产”、“产婆”。  相似文献   

4.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建立了以“仁”为中心,“仁”、“义”、“礼”三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一个道德学说整体。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道德思想,他倡导持志养气,重视立志,反求诸己,改过迁善,意志锻炼。研究孔孟的德育思想,批判继承其德育遗产,对于我们以史为鉴,搞好今天的德育教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据《论语&;#183;述而》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一种教育思路。这充分说明孔子认识到学必有所本,而所本的文化典籍并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在孔子那里,他是想通过“文、行、忠、信”这样一个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全面的道德素养。自始至终。孔子都是把德育教育放在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社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对“社区”这一概念的定义还未达成统一.对“社区教育”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是,随着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即教育与社会走向一体化,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普遍的认同。社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载体。美国是西方国家最早开展社区工作的国家之一,社区发展从实践到理论都已较完备,社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社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张福宾 《求贤》2012,(2):45-46
兔年岁尾,由市教委、《中国教育报》社基础教育新闻中心主办的王杰、张福宾办学思想与实践成果展示、研讨交流会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张福宾站在培育人才的“制高点”.向他的同行介绍了20多年育人育才的成功秘诀。他倡导的潜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全面成长的办学思想受到教育专家的赏识。的确.近年来.张福宾带领他的团队在培育全面健康成...  相似文献   

8.
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就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当前.影响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些地方的个别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尚不到位,甚至有些偏差。引导和教育各级领导干部从五个高度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一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价值观危机的背后是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问题,更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准绳。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马克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唯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为导向,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原则,才能实现其工具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想家。他生活在社会处于纷乱的春秋末期。他胸怀大同思想,崇尚社会民众的安定和繁荣,关心人民的疾苦与乐业,主张统治者要以仁爱为本,以德治天下,并从政风与民风一致的角度来考虑端正社会风气问题,孔子的德政思想今天对我们仍有一定借鉴启发意义。一、提倡“正名”以稳定社会秩序的思想孔子是推崇上古三代尤其是西周的德政传统和社会制度的。西周的统治者推崇的是“敬德保民”。“敬德”,就是要求统治者要认真推崇德政,以德劝民行事,关心民众的生活与疾苦。“保民”就是告诫统治者要勤于人事,…  相似文献   

11.
章田 《学习月刊》2012,(4):44-44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其独到的思维方法和处世方法。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但影响了他的一生.而且影响了整个华人世界和全世界的思想界。 孔子一生推仁政和德政,用仁、义、礼、智、信教化民众,追求天下大同,主张“和而不同”。他的思想基础和世界观就是“中庸”,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大体经历了“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的价值性”到“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的真理性”再到“走向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三个阶段。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包括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研究.正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次性,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与目标,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与现实、价值与需求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赋予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与时俱进,以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审视、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培养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以和谐理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1.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谐”是一个以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差异为前提的发展的概念.它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样化中的统一。面对日趋开放、多元和多变的社会,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在新形势下呈现的新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型。一是提升总体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偏差之一:以为群众的思想可以统一,追求所谓“统一思想”。在政府工作中.特别是在有些官员的讲话中.自觉不自觉地预设一种前提.就是:群众的思想观念可以统一,应该统一。这其实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处于体制深刻变化、利益结构错综复杂的转折时期,利益多元,必然导致思想多元;即便利益不多元,思想认识也不可能一致。偏差之二:以为官员队伍的问题是思想觉悟问题.过度强调“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魏大鹏 《求贤》2008,(11):4-6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天津市人事局、市编办、中国北方人才市场参加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现代化在当代的展现方式——“全球化与本土化”这一全新视野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研究现代化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能更好地为全世界的发展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服务,以保证全人类的共同生存,促进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当然现代化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保持自己的特色,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性,从而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实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传统化与现代化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金轶皓 《求贤》2011,(10):12-1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等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动力与核心也是人,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根到底是“人”的工作.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孔子强调,诗作为一种最能感动人心的艺术形式,应与社会道德规范和谐统一,这是孔子诗学观留给中国传统诗学思想最深的烙印。孔子以“和”为美的诗学观主要体现在诗的思想内容以“和”为美,诗的情感以“和”为美,诗的语言形式以“和”为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高校当前最重的时代课题之一。作为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高校,在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在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统一、目的性与规律性统一以及价值引领与人文关怀统一的原则下,一将中国梦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强针对性,二将中国梦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渗透性,三将中国梦渗透到社会实践中,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梦”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中国梦实现的思想保障,也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根本途径在于深挖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内在驱动力。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以“中国梦”为载体,将“价值认同”“责任要义”和“实现方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