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多元与主导价值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价值多元是客观存在的 ,主导价值观的确立非常必要 :一是社会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二是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 ;三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价值多元与主导价值观是多元一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和灵魂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就是价值共识,这一过程将是长期的,而其被大众普遍接受、认可的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达到全社会的共识和认同,要通过共同体的力量、公共理性以及公民教育等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共同价值理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承载媒介,要注重构建核心价值理念的社会引领地位。要注重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机制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想理论领域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4.
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共同价值理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承载媒介,要注重构建核心价值理念的社会引领地位。要注重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机制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想理论领域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5.
一定程度上的价值分化有利于破除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旧观念,有利于激发社会创新,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当社会出现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悖的价值观时,如果社会对其失去统合能力,就会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致使社会的离散程度加大,影响社会团结。面对价值观领域里各种纷繁复杂的新变化,执政党必须借助于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整合功能,确立为全社会各社会群体、阶层所认可的共享价值观。价值整合问题就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有学者提出“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但文艺复兴是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的。当个人本位的价值观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转化为主导性的政治法律制度时,这个社会必然出现文化与道德的危机。包含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诚实守信这样一些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应是当下中国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告诉我们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只有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克服人与社会的异化,才有可能真正克服人与自然界的异化,研究和探讨生态价值观正是基于此出发的。本文将近几年来学术界学者有关价值以及生态价值观的研究现状进行整合分析,从而提醒人们生态价值不是与己无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生态学重视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显示的问题域涉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各自都有其产生的背景与缘出的体系,都有价值原则、价值理想、价值规范三大层次并融入法治建设.二者都可再加凝练.关于二者关系的深思,可以整合运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和恩格斯社会历史合力理论来作辩证阐明,二者虽有区别,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各自的法治化制度化并和平共处地良性相接互动,中国人民与世界民众一定会从价值观层面直到行为规则,去推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中国社会有机合力体系和全人类社会有机合力体系的稳健运行,为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美美与共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辨析和高等教育目的为立足点,阐述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况和问题,进而提出高等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的必要性.高等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是大学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深刻变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价值主体凸显,价值行为复杂.大学生的价值观在渐趋理性的同时呈现分化,在行为选择上渐趋理性的同时表现分离.因此,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就成为现实需要和必然回应.只有处理好核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价值理想与价值现实、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价值观的民族性与全球性等方面的关系才能构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界对政治认同的研究主要采用利益分析法,但利益分析方法面临认同客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冲突、理性与情感层面的碰撞、多元利益博弈、"承认的政治"等的挑战。本文认为,价值是政治认同的核心变量,多元价值冲突是现代政治认同困境发生的根本原因。政治认同困境的消解呼唤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构,而政治认同归根结底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从价值视角审视政治认同有利于对传统政治认同分析路径的反思,对于政治认同重构提供了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继萍  ;赵宝龄 《传承》2014,(8):68-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括和深刻总结。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支撑与价值引领作用,积极实现个人价值,才能维持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类通过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从发挥效能的空间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包含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二者对于整个社会价值观与社会价值标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故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就不能不重视二者之间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创新主体的实践路线、创新模式和创新理念决定了科技创新的价值向度。面对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机,科技创新需恢复人的主体价值,转变创新发展理念,用理性的价值观来把握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发展,进而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5.
王宇 《观察与思考》2012,(10):32-35
社会共同价值观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社会共同体中各社会阶层的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并持有的价值观。社会共同价值观是精神富有社会的核心内涵。"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精神富有"为内核,适应了转型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符合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精神需求,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提供了全新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尹世尤  彭莉 《湖湘论坛》2011,24(3):40-42
民族凝聚力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认同力。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石。通过抓主流、树典型、重教育等价值引导,整合多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基本价值,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要求,也必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性转折时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冯凡彦 《前沿》2013,(19):62-65
舍勒认为现代性的根本问题是共同体精神的破碎,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道德文化危机与意义危机,而深层根源在于价值秩序的颠倒.在他看来,自我获得的价值凌驾质性价值、有用价值凌驾生命价值、世俗价值对神圣价值的倒置等价值颠倒,是导致现代人意义世界凋敞的根本原因.舍勒在价值秩序理论基础之上,对现代性问题展开深刻反思与批判,为我们理解现代性、观察现代社会开辟了一个全新视角,但理论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文化生态的剧变表现为:文化传播与交流机制破坏;文化传承与变迁脉络割裂;近代文化片面发展。这凸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严重危机,并催生出中华民族解除精神危机的迫切文化需要,包括:高扬主体意识,为民族复兴奠定文化基础;自觉进行文化选择,重构文化发展机制;调适文化心态,走理性的民族精神复兴之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民族精神振兴。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对此需要的巧妙应答,其文化价值体现为:创造性化解文化两难困境;"世界历史"条件下重构文化发展机制;推动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贵权 《求索》2010,(11):114-116
发展是一种能动的选择,它具有价值维度和向度的问题。发展观内在地包含着对发展的价值维度、向度问题的回答,蕴涵着价值理性。发展离不开工具理性的支撑,发展需要价值理性的整合与引领,价值理性是否得当、健全,事关发展大局的状况与走势。各种新发展观显示出了矫正传统发展观价值理性的努力,但未能实现对传统发展观的整体性超越。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价值理性是对以往发展观的合理扬弃,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整体性超越,它标志着发展观上的质的飞越的初步实现。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价值理性要真正成为发展的实践理性,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