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制约和威胁着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要加强监测,建立预警系统,做好监测和预防工作。多年来,国土资源部联合相关部门,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地质灾...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全国发生的数起重大地质灾害,已造成555人死亡,财产损失巨大。进入汛期,正值各种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多发期,人们在防洪防旱防台风的同时,对地质灾害更不敢掉以轻心,前车之鉴不远 在8月7日立秋这天,全国大 部分地区笼罩于一片阴雨 中。次日上午,在北京电信局大楼召开的“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话会议”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孙文盛望着外面一夜未停的秋雨,不无忧虑地对到会者说,我们这个会开晚了。 每年的汛期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尽管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但局部的短时洪涝灾害仍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据…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政府管理模式下,"整体政府"理念正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的灾害管理实践。以整体性治理理论框架为视角,结合四川汶川县地质灾害治理的实践,总结提炼汶川县地质灾害防治的成功经验,以期实现灾害治理体系和机制的优化探索,推动我国灾害治理模式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黄海 《瞭望》1998,(29)
企业治乱减负的报告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办公室主任王远枝谈:企业减负初战告捷治理工作依然艰巨●本刊记者针对近年来一些地区和部门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屡禁不止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于1997年7月7日发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已于6月14日正式印发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决定》针对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时事聚焦     
《瞭望》2007,(22)
中国(2007年5月19日-5月25日)中国财政部21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今年中央财政在继续保持去年120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不变的基础上.新增15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同比增长130%。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指出,随着雨季来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呈多发趋势。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而且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还很落后。这就需要:加强治理,克服传统的治理习惯和治理思想,破除传统的土司制度观念;走现代治理之道,研究和把握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规律;走科学治理之道,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的利益为本,走人本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8.
1991年的洪灾过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和突出了;10月至11月间,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相继派团对长江防洪有关键作用的拟议中的三峡工程坝址及库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据悉,重新编制的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通过,一俟国务院正式审批,即将提交全国人大讨论。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开辟《话说三峡工程》的专栏,聘请或采访一些专家学者,向读者个绍这一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有关情况。本期发表的文章权作这一专栏的开场白。作者为湖北宜昌市政协副主席,高级建筑工程师,三峡工程移民专题论证组专家。  相似文献   

9.
政府、企业与农户、环境非政府组织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三大主体;作为西部生态环境治理第一主体的政府面临五大矛盾,制约了主导作用的发挥;企业和农户既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破坏者,又应该是治理的主体,要承担一定比例的治理成本;解决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各种问题,首要的是主体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10,(33)
<正>重特大自然灾害频发、"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是我国灾害救助制度日益完善的两大促动力截至8月13日16时,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已造成1156人遇难,588人失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民政部、财政部指导地方政府研究制定多项灾后救助政策,对因灾遇难人员的家属按照每位遇难人员8000元的标准发放抚慰金及丧葬费。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6,(30)
中小河流、中小型水库的防洪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长江防洪的一块“短板”。长江流域有大小支流7000余条,各类水库4.8万座,其中中小型水库4.7万多座。多年以来,这些中小河流、中小型水库治理缓慢,投入严重不足,管理工作薄弱,防洪标准低、病险多,一遇较大洪水就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治理商业贿赂盯住公务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规范市场秩序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中国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点查处政府机关公务员在其中利用行政权力收受贿赂的行为。据《瞭望新闻周刊》获悉,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2月初,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 2006年廉政建设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交  相似文献   

13.
由于工程建设、移民搬迁、电网建设、地质灾害治理等进度的提前,以及上游来水和泥沙淤积状况的改变,三峡工程比原计划提前4年开始175米蓄水  相似文献   

14.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单独成篇,内容包括"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明确提出,"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切实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并非有了三峡工程,长江就万事大吉三峡工程是具有巨大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长江中游各地区防洪能力将有较大提高,特别是荆江地区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由于长江中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与长江洪水峰高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而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与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2)
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都是关涉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具体到西南民族地区而言,其农村生态治理有效地在二者之间实现价值共契。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的推进,西南民族农村地区在生态和经济上都有所改观,但与"建设美丽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我们应该深刻分析西南民族农村地区生态治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努力实现本地区生态治理的善治,一是构建政府、农户、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治理系统;二是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创新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制度;三是以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双推进为动力。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4,(42)
今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使水利建设再度引起关注。9月下旬,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朱镕基副总理主持了会议,李鹏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越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越快,越需要水利基础设施提供可靠的防洪、排涝安全保障和水的供需保障。 目前,我国的水利事业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今后,水利事业将要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就此问题,记者走访了水利部副部长何璟。  相似文献   

18.
国际视野中的性别失衡公共治理: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存在男性偏好的亚洲5个国家和地区性别失衡治理方面的相关二手数据,采用了公共治理的6要素理论框架,分别从目标、理念、结构、机制、工具和绩效方面总结和比较了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巴基斯坦性别失衡治理模式.研究发现,5个国家和地区在治理目标和理念上有较大的共同之处,在治理目标上主要是针对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和女孩死亡水平的治理,在治理理念上直接治理和间接治理并重;但在结构、机制、工具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也导致了治理绩效的不同.其中治理较为成功的是韩国,采取了较为合理的治理结构、机制和工具,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他国家和地区则分别在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或治理工具方面存在一些局限,从而导致其治理绩效不明显.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针对中国大陆地区性别失衡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淡水资源匮乏,淮河流域尤甚,这里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低谷区,然而又是我国环境负荷的峰值区。淮河“94·7”特大污染事故向国人发出警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我国行不通。 “至1997年,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要使淮河水初步变清”,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要指示,标志着淮河正走上一条“边发展、边治理”的环境保护之路。这在全国也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10,(33)
<正>天降大灾,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各方全力救援 8月7日23时许,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舟曲县是"两山夹一河",县城位于白龙江河谷地带,总人口约2万人,加上周边人口共有5万多人。7日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县城由北向南5公里长、500米宽的区域被夷为平地。大量泥沙涌入白龙江,形成堰塞湖。11日夜,舟曲境内再降大雨,再次引发山洪泥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