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会稳定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后发地区,具有边疆、民族、贫困等特点,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既有一般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强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宣传教育、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十条措施.既是治理边疆的治本之道,也是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协作治理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央政府、支援方政府和受援方政府在对口支援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加强府际协作治理能力建设对提升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政策运行效能的重要性。而加强府际协作治理能力建设必须在深入分析府际协作治理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系统剖析其面临的阻滞因素,并探寻有效化解之道。当前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府际协作治理能力建设的阻滞因素主要包括:援助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府际沟通协商机制、府际适应性学习机制与府际利益冲突协调机制不健全,以及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等核心制度建设滞后。必须站在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高度,探索有效化解这些阻滞因素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果 《政治学研究》2016,(4):91-100
网络舆情贯穿于突发性事件的始终,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生态影响重大。网络舆情危机,不仅严重威胁到国家主权和意识形态的安全,而且极易扰乱边疆民族地区的正常社会秩序,对该地区政治稳定产生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及影响较为特殊,其产生诱因的多源头性、传播主体的多民族性、传播过程的易爆发性、传播效应的敏感性以及传播态势的不确定性都加大了危机治理的难度。因此,对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实施有效治理,各级政府需要树立"网络边疆"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的特殊性。在坚持"以防为主,及时预判"、"分级应对,分情处理"、"疏截并抓,以疏为主"及"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治理原则下,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的长效治理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贯穿于突发性事件的始终,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生态影响重大。网络舆情危机,不仅严重威胁到国家主权和意识形态的安全,而且极易扰乱边疆民族地区的正常社会秩序,对该地区政治稳定产生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及影响较为特殊,其产生诱因的多源头性、传播主体的多民族性、传播过程的易爆发性、传播效应的敏感性以及传播态势的不确定性都加大了危机治理的难度。因此,对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实施有效治理,各级政府需要树立"网络边疆"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的特殊性。在坚持"以防为主,及时预判"、"分级应对,分情处理"、"疏截并抓,以疏为主"及"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治理原则下,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的长效治理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5.
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是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的内在诉求,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客观需要。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包括关键性能力、辅助性能力、综合性能力三层结构性要素,分别指向政权治理效能、社会治理效能、国家治理效能。在三层结构性要素的相互影响和交互运动中,以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的持久性稳固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保障,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夯实基础。作为能力的直接承担者,基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应当以“能力体系”的整体视域观照“重点能力”的精准提升;作为能力的间接承担者,基层政府应当主动拓展“能力锻造”的多维场域和健全“体现能力”的相关保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民族问题与区域性问题作为边疆治理中的主要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当前,只有认清边疆治理中民族问题和区域性问题的现状、区别与联系,及时更新传统的边疆治理思维,对民族问题和区域性问题加以调适和整合,才能更好地适应边疆治理的"新常态",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达到边疆善治。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正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对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而言,网络舆情传播除了具有网络舆情共有的即时性、开放性和隐蔽性特点外,还具有反映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边境特点和民族特点的多民族性、复杂性、易爆发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树立网络边疆意识,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转变舆情管理方式以及培育意见领袖,是维护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安全的应然之径。  相似文献   

8.
边疆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涉及到涉及企业、农民、政府,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适度干预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在转轨时期大环境和小环境作用结果,因此规范政府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中的特殊性因素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特点、民族构成状况、周边国家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带来了治理中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公共产品供给、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困境。在现有的宏观政策环境下,只有充分认识这些特殊性条件及其所导致的困难,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理机制创新,激发基层政权组织运行活力,因地制宜地寻求地方发展道路,才能有效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入世后边疆民族地区行政文化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边疆民族地区入世后的一系列行政体制发展变革的更深层意义上,蕴涵着整个行政体系文化环境的变迁与创新。边疆民族地区传统行政文化中一些消极成分与WTO的相关精神冲突,当前着重要从行政体制文化、行政决策文化和行政法治文化三方面对边疆民族地区行政文化进行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12)
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都是关涉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具体到西南民族地区而言,其农村生态治理有效地在二者之间实现价值共契。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的推进,西南民族农村地区在生态和经济上都有所改观,但与"建设美丽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我们应该深刻分析西南民族农村地区生态治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努力实现本地区生态治理的善治,一是构建政府、农户、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治理系统;二是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创新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制度;三是以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双推进为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三个认同",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这是包括边疆民族地区在内当代中国大学生基本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求。转型期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发展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现代性"发展问题。以"中国梦"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改革现行民族教育,开展具有民族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3.
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边疆民族地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为实现边防巩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必须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其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环境下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三三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该做到:重点突出"三三制"教学问题导向,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媒体环境下边疆民族地区"问题"相结合;深入研究"三三制"教学模式,实现新媒体环境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认知体系及信仰体系递进转化;有效实施"三三制"教学模式,实现新媒体环境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进互补;建立健全"三三制"教学考评机制,实现新媒体环境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理论考核、网络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8)
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民族群众、实现人民思想统一、使民众齐心协力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确保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巩固我国政治局面稳定的需要。本文通过对边疆民族地区的调查实证,总结出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分析得出经验启示,以便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是国内最早设置专栏研究民族政治问题的刊物之一,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设置的“民族政治与行政”栏目。2015年,为更好聚焦民族政治与边疆特色,栏目更改为“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先后聘请周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方盛举(云岭学者、博士生导师)担任栏目主持人。该栏目因独特鲜明的办刊特色,不仅引起了全国政治学和行政学界的广泛关注,更在边疆政治学研究领域擎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为积极探索边疆地区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认真总结我国民族地区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有效探究促进民族地区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措施和新办法,深化社会各界人士对边疆民族地区在我国治理现代化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吸引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和发展,《云南行政学院学报》将“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栏目列为刊物重点建设栏目,现面向全社会诚邀优秀稿件。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6)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全部工作以及战斗力的基础,是实现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主体。云南省蒙自市老寨乡面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的特殊环境,着力于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构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提高服务能力,在服务中凝聚群众,从而提升党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政治威望。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对西藏、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而言,加强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更为特殊和重要。与内地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因其地域、民族、宗教等复杂性,社会思想意识领域噪音杂音的干扰更多,理顺民心的难度更大,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遭遇严峻挑战。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不少问题,其中有些是内地同样会面临的问题,有些是在边疆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提升边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边疆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应该做到:突出教学问题导向,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互联网+"边疆民族地区"问题"相结合;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学生,实现"互联网+"边疆民族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认知体系及信仰体系递进转化;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互联网+"边疆民族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进互补;创新考评机制,实现"互联网+"边疆民族高校思政课理论考核、网络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新形式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民族群众出现的新思潮、新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对进一步加强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有着积极的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