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瓶颈之一就是资金缺口较大,而由于保障性住房的"保障"性质,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是政府拨款、土地出让金和银行贷款,造成了财政压力大、系统性风险较高等不良后果。并且,公共租赁住房的融资尤其困难,阻碍了公租房的发展。为此,应加大公共预算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规模,并加强监督预算执行力度;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供给渠道;成立保障性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创新公租房融资模式;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体系,尽快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财力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刘凯玲 《民主》2011,(12):48-48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朝阳区区长9月16日表示,朝阳区已收购2100套居住用房用于白领公租房,还有3000余套的公租房房源在对接中。目前,正在等市政府出台具体的公租房租赁管理办法。由于原有住房保障体系的制度限制,不仅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保障房源绝缘,不少买不起房的城市夹心层被排除在住房保障体系之外,租房成为他们不能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3.
李娟 《学理论》2013,(15):90-91
公租房是面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一种保障房,旨在解决社会上夹心层的住房问题,通过对武汉、上海、重庆三市公租房的建设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模型从AHP准则层对三市的公租房进行比较分析,运用该模型探讨三市公租房的优势和劣势,对公租房建设有一定的建议作用。  相似文献   

4.
市场机制配置住房资源失灵有碍社会公平,现有住房保障体系无法完全涵盖住房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住房难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公租房制度是政府服务行政在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尝试,是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该制度的准入机制关系到申请人能否公平获得住房保障机会,以及权力寻租的防范,通过分析目前各地立法文本中保障范围、准入条件和准入程序等内容的利弊有利于下一步公租房制度的完善,以提高准入环节的工作效率,保证准入结果的公正,达到“应保尽保”制度预设目标,从而改善和保障民生.  相似文献   

5.
《瞭望》2010,(37)
<正> 给农民工户籍,但如果不给房子,农民工在城市还是遭罪,还是不能正常生活。给户籍不如给房子,给房子更实惠,更有意义解决农民工的城市化问题,人们的注意力多年来一直集中在户籍上面。户籍固然重要,但对农民工而言,住房同样重要。所谓住房,具体地讲,就是为农民工提供公租房。8月15日,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正式实施,这次改革影响很大,但它也是在准备了相当数量的公租房之后才开始启动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住房发展的"GDP"主义和住房保障的"救济"主义,不仅使我国城市住房供应结构严重失调、住房需求快速增长,而且导致城市住房发展面临困境。只有基于底线公平,构建新型的城市基本住房制度,才能抑制人们非适度、非理性的住房消费和住房投资行为,缓解城市住房供求不平衡矛盾,促成住房政策公共性的理性回归,使城市住房建设步入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李严昌 《行政论坛》2011,18(4):57-62
作为准公共产品,公租房的提供是政府的职责。当前从中央到各地政府,公租房建设已经掀起了一轮高潮。从行政学的视角来思考公租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行政价值层面上,它体现了各级政府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的认识深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政府职能层面上,它反映了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入推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务;在公共服务体制层面上,它凸显了当前我国社会公共需求与公共服务体制之间的巨大张力,表明政府对公共需求有较好的回应性,并能通过新的制度供给来满足;在具体管理机制上,它反映了政府在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上更加注重克服原有体制的弊端,更加注重吸收借鉴中国大陆(内地)以外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8.
魏正平 《民主》2012,(4):21-22
为加强公租房建管养护,安徽省住建厅、财政厅于2011年5月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成后管理养护的指导意见》。这是继3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之后安徽省出台的又一政策性文件,将公租房的建设进程又推进了一步。这两份文件相继出台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9.
徐威 《民主》2011,(11):15-17
保障性住房.顾名思义就是政府保证普通百姓能够有房可住,包括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然而要实现普通百姓人人有房可住的目标,前提是要解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问题,从目前来讲,主要的当然还是建设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当前各地住房保障政策的改革,本文辨析了经适房的缺陷与成因.基于政策的演化过程通过前后对比发现,经适房政策正在向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严格分类管理的方向改革,影响其政策声誉与执行效果的制度缺陷已逐步得到改善.针对停建经适房转而兴办公租房的观点,本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和模糊评价法发现,如果不能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监管手段,采用公租房并不能消除经适房原有的大部分缺陷,除了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和扩大了保障范围之外,甚至有可能恶化住房保障水平.因此迫切需要对当前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10,(32)
<正>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公布,北京、天津、重庆、唐山等28个城市,作为利用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的试点城市;133个经适房、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公租房建设项目作为申请利用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10,(37)
<正> 随着"金九银十"的来临,全国主要楼市成交明显回暖,而开发商的拿地热情也水涨船高。统计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大重点城市8月份土地成交219亿元,连续两个月走高。不仅各地成交保持上扬,久违的"地王"也重回市场。  相似文献   

13.
对重庆市公租房社区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实证分析表明,承租户对社区居住环境整体比较满意,对住房、小学教育等满意度较高,对交通出行服务满意度不均衡,对学前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满意度较低。影响公租房社区服务满意度提升的主要因素有:承租户结构多元化,服务需求差异明显;社区服务的提供主体和方式单一,提供数量不足;批量式入住与渐进式公共服务的推进和全覆盖产生矛盾;社区服务满意度测评方法有待改善。提高公租房社区服务满意度,要健全多元服务体系,探索多元提供方式,加快解决亟盼问题,对满意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评。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城市住房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以文献资料方法对我国学者在农民工住房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主要包括农民工城市住房现状、制约农民工城市住房的因素、农民工城市住房模式选择以及如何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通过梳理文献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我国农民工住房现状,从而对农民工城市住房的建设、改善、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奋飞 《学理论》2013,(16):136-137
住房问题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近年来,商品房市场持续升温、价格暴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低收入者住有所居,显得尤为重要。中共十七大明确要求,要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着重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稳定、多元的公共住房保障,从而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既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30年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目前保障性住房制度"失灵"的客观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应当担负起破解我国住房制度改革30年尚未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应推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发展.然而,这些都必须首先依赖于政府在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中的科学定位与责任配置.因此,当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着力点不应仅仅凭着热情鼓足干劲建设多少房子,更不应把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作为克服保障性制度"失灵"的应急手段,而应当特别强调政府在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中的责任.同时,基于对世界各国普适经验的积极借鉴,并基于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现状及走向,政府在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中的责任应主要锁定在两个层面:一是政府的房屋供应责任,二是政府的房屋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如何解决其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难点。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为视角,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素作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的评价指标,对比四种住房保障模式的优缺点,得出并轨模式——公共租赁住房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住房服务均等化最优路径。但是我国公租房供给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调整政策思路,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稳定可靠的住房保障,从而有效促进其市民化。  相似文献   

18.
唐敏 《瞭望》2007,(13)
在目前的监管水平下,带有行政色彩的单位自建房有多少能真正落到困难群众手中?其到底是有助于平抑房价,还是在重新制造住房不公?随着广州市长张广宁公开表示“只要单位有土地,且符合城市建设和土地使用规划,即可自行建房分给没有享受实物分房和货币分房的住房困难职工”,已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却使一直存在的单位自建房问题再度陷入争论的漩涡。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的基线调查数据,研究住房环境和社区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环境和社区环境的恶化显著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就身体健康而言,住房环境对城市青少年的影响更大,而社区环境对农村青少年的影响更大;就心理健康而言,住房环境和社区环境对城市青少年的影响更大。通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研究结论获得进一步支持。建议要重视青少年的居住环境问题,避免因住房不平等造成青少年健康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7,(9)
<正>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发动机",雄安新区的设立意义非凡,其建设必定举世瞩目。一、雄安新区设立的背景1.破解人口密集城市发展难题。根据"适度城市化"理论,当人口增长超出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出现就业困难、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较差、环境恶化、犯罪率上升、社会秩序混乱以及大量的贫民窟等现象时就被称为"没有充分工业化的低质量城市化",也叫"消极的城市化"或"过度的城市化"。目前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