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艺术专业的人文素养缺失已成为困扰高校艺术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要加强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高校艺术专业教育有必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第一,转变重技能、轻理论的观念,加强大学生理论修养和人文通识教育;第二,艺术教育要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使人文教育成为提高艺术技能的有效手段;第三,针对现有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作适当改革;第四,高校艺术专业的人文教育需要有“大师讲堂”,以高雅的人文内涵感染人,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人,防止人文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拓宽公安高等专科教育专业口径是当前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拓宽专业口径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由于公安高等专科教育专业设置当前存在的专业口径过窄方面的多种弊端,在坚持保障专业特色、专业口径宽窄并存、遵循学历教育规律等拓宽公安专科专业口径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应从增设部分覆盖面较宽的专业、调整现有专业课程体系、部分专业不再强调其公安特色等基本途径,拓宽公安高等专科教育专业口径。  相似文献   

3.
公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中的信息安全教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安全专业是跨学科的新兴专业,公安院校发展信息安全专业面临着诸多的信息安全教育问题。本文探讨了在当前公安院校发展信息安全过程中几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诸如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材选取、实验室建设,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在理工类高校分为公共艺术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不同高校的艺术教育在教育的方法与目的上虽各有侧重,但育人的目标是一致的。新的时代赋予艺术教育新的内涵,作为艺术教育工作主要承担者的艺术专业教师,只有着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道德修养,才能提升其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岸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过程,实际是高校专业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两岸高校专业的布点、种类、质量、规章、制度等都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与改进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对规模扩张时期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比较,发现两者既有共同特征,也有不同之处。共同点主要是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都体现出明显的政府主导性特征,专业设置与调整以实现经济现代化为重要目标,都在朝总量控制的政策方向发展等。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不同点则主要体现在专业规模扩张的路径、影响因素、价值取向、专业生成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李彩红 《人民论坛》2010,(5):262-263
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着整体发展不均衡、模式单一、体制不完善、专业艺术教育和业余艺术教育难以融合等方面问题。高校艺术教育要科学发展,既要针对以往教育的不足和失误总结经验,改变高校艺术教育薄弱面貌,又要结合当今全球多元文化的教育新趋势,促进中国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专业的设置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建设和龙头 ,无论是对学校的发展 ,还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等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规范的专业设置必须以科学的原则为前提。高职专业设置应依据的原则主要包括适应需求、量力而行、科学规范、高效与特色相结合 ,以及稳定与动态相结合等五个原则。深入地研究和探讨高职专业设置的原则问题 ,对办好高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型人才。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特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需求为基础 ,具有地方性、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是产学研结合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军事院校的艺术教育存在着"软教学"的倾向.为切实提高艺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应借鉴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实施的"基于学科的艺术教育",从提高认识、深化体制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探索军事院校艺术教育及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专门化"、"课程化"和"标准化"途径.  相似文献   

10.
周建波 《传承》2008,(20):60-61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目标有待完善、课程各领域的划分标准不一、课程设置的覆盖领域有限和比重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构建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思政专业发展需要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就需要正确处理好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做好通识课程规划,设置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目标有待完善、课程各领域的划分标准不一、课程设置的覆盖领域有限和比重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构建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思政专业发展需要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就需要正确处理好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做好通识课程规划,设置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2.
陈学书 《前沿》2012,(4):166-167
面对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知识需求的激增及其知识转化与运用周期的不断缩短,传统的一次性高校教育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当前日益增长的职业应变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特别是对高校艺术教师而言,繁重的教学之余,如何选择一种合理的继续教育模式来改善陈旧的知识结构,提高艺术创新能力以适应本职工作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教育、教学的多元化目标和艺术专业的特殊性,本文将从校外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科研驱动模式、展演带动模式和网络自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加以探析,希冀以此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高校艺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高校艺术教师的教育诉求。  相似文献   

13.
朱梅梵 《理论月刊》2008,(5):119-121
科学教育教人求真.艺术教育教人求善.真与善之于人生,在由感悟科学美与艺术美而终向人生之大美.认知美、感悟美、创造美是人审美境界发展的三个层次递进的阶段,是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之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同旨趣.当前,学校教育特别重视科学教育,其中感性内容较之知性内容薄弱.艺术教育则是弥补当前学校科学教育重知性轻感性少悟性之不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学理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是应该培养通才还是专才?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着高等教育学界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教育的终极目标、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本体需要、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需求三方面深入地分析,论证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余涛 《传承》2014,(3):92-93
艺术专业大学生不论在思想上、情感上和学习上都与普通专业大学生有很大的差别,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对这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有针对性,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的措施,只有如此,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淑莉 《长白学刊》2006,(6):107-107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由外延发展转为内涵建设.在这种形势下,专业建设的意义尤为重大.专业建设以相应的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教育为媒介,以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为目标.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的纽带,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点,搞好专业建设在实施"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等职业教育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的程度如何最终要通过专业建设体现出来.在以往的专业建设中,高职院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具有盲目性;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的人才没有鲜明特色等.针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发展的需求,建议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教育重视对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的培养。通识教育则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实现专业教育通识化,通识教育专业化的目标。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理念。以我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的现状。考虑到长远利益,我国高等院校必须从现在开始理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促使二者之间互相开放,注重融合,形成一个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与产业发展相对接,不是职业院校单方面的问题,而应是区域统筹规划的范畴。因为行业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是动态发展的,而学校人才培养是相对静态和稳定的。据不完全统计,徐州市目前有中等职业学校44所、在校生12万余人,共开设16大类87个专业,其中五年制高职校6所,开设8大类66个专业。学校开设最多的专业是加工制造、信息技术、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艺术     
本文首先论述了教育是一门艺术这一命题;然后阐述了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辩证关系,以及研究教育艺术的意义与方法;最后讨论了教育文艺作品这一特殊教育研究成果形式,并对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型人才。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特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需求为基础,具有地方性、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是产学研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