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毛泽东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领导人民完成了土地革命,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并对如何经营土地进行了探索,奠定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他不仅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且认为农业机械化要从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实际出发。他还提出农业在发展结构上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并十分重视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指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但他作出的理论贡献是不能抹煞的。他提出的许多新的思想、理沦和观点,不仅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继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也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现代化的崇高目标,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为探索一条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进行了艰辛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毛泽东的中国现代化思想。今天研究这些思想,阐述其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是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路径。毛泽东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先行探索者,其深广的理论贡献和务实的实践探索为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奠定了指导思想基础、领导力量基础、物质与精神文化基础。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来临之际,深入探析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先行探索,有利于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建构逻辑与发展历程,指引着党和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5.
论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广富 《长白学刊》2001,3(1):29-31
毛泽东对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化思想。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呈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他强调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化,是以发展生产力为现实基础的现代化,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是走自己道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探索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社会主义中国奠定了长治久安的政治基本制度,为经济建设提出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探索中提出了富有创新见解的思想。他在晚年探索中也出现了失误甚至严重的失误,对于失误的表现、实质和根源,以及与此相关的若干关系,要作出科学的具体分析。他探索中的功绩和失误都是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确定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领导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他探索的成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探索中的失误,也为我们今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少走弯路和避免大的挫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教训。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主要历史贡献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首先,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思想的提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江泉 《前沿》2004,7(11):9-12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拓者 ,曾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过一系列正确的思想 ,也有过严重的失误。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既继承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中的有益成果 ,又在新的实践中进行了新的理论创新和超越 ,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集大成者。本文试就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继承 ,特别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超越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的农民问题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一生都极为重视农民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如此,社会主义时期亦然.与民主革命时期正确解决农民问题取得了辉煌成功不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在农民问题上既有理论贡献,又有严重失误.但不论贡献还是失误,都是一笔不可轻视的思想遗产.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农民问题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处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仅注重发展生产力,而且更着力关注发展生产力的“方式”。正是在发展生产力的方式问题上,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并显示出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独特思路和构想以及理论贡献。一、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离开我们30年了。在我们成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更加怀念他为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的重大贡献。在他的努力奋斗中,有伟大的探索,辉煌的创造;有艰难的实践,苦苦的求索;有深刻的教训,宝贵的借鉴。他的伟大探索与实践,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奠基性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以苏联经验教训为借鉴,进行艰苦探索,提出了许多宝贵思想,积累了重要经验。1、毛泽东率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又以同样的思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奋斗不息。他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的“结合”、“走  相似文献   

14.
魏喜龙 《湖湘论坛》2004,17(6):12-13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毛泽东率先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曲折的探索。在探索中 ,既有良好开端 ,又有严重失误。今天 ,我们历史地回顾和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有重大意义的。  一、在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 6年到 195 7年春 ,从《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到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的颁布 ,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党和毛泽东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八大前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既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又出现了许多失误和挫折。这同当时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及其变化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国际环境对毛泽东中国式建设道路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至今仍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背景、渊源、历程、主要成果、失误及失误原因,关于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比较等几个方面,简要概括目前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7.
孙迎联 《理论月刊》2004,(10):26-28
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涉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农村经济迈向现代化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嬗变,标志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实现现代化,重构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构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悲壮主题,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思索与奋斗、光荣与梦想。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通向现代化的现实道路,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终于“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毛泽东、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两位巨人。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两个里程碑。一、走出历史的…  相似文献   

19.
丁波 《理论月刊》2003,4(3):31-32
毛泽东的中国现代化思想是他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基本动力和主要途径进行系统探索的结果。本文分析并评价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化思想的具体内容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关于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了半生坎坷,走过的是一条交织着正确与失误、现实与空想的艰辛曲折的历程。他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方面所提出的见解,为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1 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模式的实践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即探索的前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