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新古典经济学仅仅局限于从技术层面来理解企业 ,他们常常把企业看成是资本所有者的企业 ,企业的宗旨就是实现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流企业理论证明了资本雇佣劳动是最有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 2 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放松管制以及恶意收购浪潮 ,使人们开始怀疑“股东至上”的企业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由传统的“股东至上”演进到“共同治理”模式 ,实际上表明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权益 ,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 ;不仅要强调经营者的权威 ,而且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这样一种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共同治理企业的模式 ,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雇员、政府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公司治理需要全体利益相关者参与,形成一种共同治理的机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应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构建债权人参与治理机制,重视员工的合法利益,规范国家所有者对国有企业的监管行为。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上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由于经济转轨时期相关制度安排不当和制度短缺,总的说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缺乏有效的经营者选择机制(1)从现代企业理论来看,经营者选择机制是通过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来实现的。在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应该是对称的,即承担风险的人应该有控制权;反之,拥有控制权的人则应该承担风险。但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局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力,国资局手中掌握控制权,但却…  相似文献   

4.
对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提供有效的激励和控制,促使经营者以投资者的利益最大为经营目标,保障股东和其他相关主体的权益。在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公司治理结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和特征出发,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5)
公司作为一种营利组织,如何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是公司治理核心问题。然而,在不同经济实力的公司中都会存在所谓相对的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因此,如何处理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害关系便成为治理好公司的关键所在。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对中小股东的保护力度不够,我国应当根据国情,采取进一步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规范关联交易行为、完善监事会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等多种措施,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阮雪梅 《理论探索》2008,(1):154-156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其基本原因是:公司治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公司法律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在"一股一权"前提下,法律赋予股东的平等权利与这种权利的实现有距离;<公司法>没有从制度设计上真正体现有限公司的人合性特点,而股东间的利益冲突也损害了有限公司人合的性质;"资本多数决"原则为控股股东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利益";法律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规定还不完善.加强对有限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需要从控制机制和具体制度等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研究的热点,我国正处于企业制度重建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加速构建经济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尤显迫切。本文从行为的角度,通过建立模型探讨了上市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行为模式和行为的内在动机,从而揭示了双方的行为依据,对更好的理解其行为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公司治理的本质内涵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关于公司治理的概念虽然很多,但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公司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  相似文献   

9.
四、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市场机制 企业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行政机关任命出来的,真正的企业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勇拼搏,历尽艰辛磨炼出来的。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应采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方法来进行,应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一)选拔机制。 选拔经营者,实际上是体现财产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委托,即通过选拔任用企业经营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营才干,来保证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显然,传统的单纯由行政机关任命企业经营者的办法,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道德风险的博弈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制是伴随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出现的一种资产经营制度。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主体的不一致等,导致了在国有资产委托代理过程中产生道德风险。对道德风险进行博弈分析,其防范措施主要是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创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1.
张培尧 《理论导刊》2012,(11):86-89
国有股权已经成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主要形态,而实践中通过委派国有股东代表等方式进入企业行使股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以及内部人控制、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等一系列国企顽疾。通过对国有股权信托行使方式的实证、历史和规范分析,发现信托制度独特的当事人设计和利益制衡机制,以及灵活多变的经营规则,与国有股权行使涉及的主体和利益关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通过信托方式行使国有股权,或许是破解当下国有企业改革瓶颈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2.
赵许明 《理论探讨》2005,2(3):95-98
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以后,从法律上明确职工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极端重要。从法律上确认职工是国家主人,是社会主义劳动者,是公司重大利害关系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理顺公司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三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关系,真正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3.
国企改制的关键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改组 ,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制。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发展的必然选择。国企改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目的是在产权关系清晰和责权利统一的基础上 ,实现对公司控制权的合理配置 ,在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但就目前国企改制的实际情况看 ,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一些矛盾与困惑 ,国企改制后的一些问题都源于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不规范。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要求 ,如何完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993年《公司法》没有规定在对公司利益进行侵害从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下,对股东利益进行最终保护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公司中出现了许多公司董事、监事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侵害公司利益从而间接损害股东利益的事件,严重挫伤了广大投资者投资信心。2005年新修订通过的《公司法》第152条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是该规定过于简单粗糙。要使其在保护股东利益上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从诉讼主体、前置程序、诉讼时效、案件管辖、诉讼费用等方面加以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建立经营者行为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建立经营者行为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是由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以及由此在企业运营中产生的问题而决定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也可称为“经理制”企业,而传统公司制企业则可称为“企业主企业”(由大股东掌握控制权)。由于现代公司所具有的这一特征,才导致现代公司在运营中产生了传统公司所不曾有的一些问题。第一,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或投资人来说,其利益主要是由剩余索取权带来的以投资收益形式对企业利润的最终占有,出此,他所追求的个…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5)
2013年12月28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式施行。本次《公司法》的修改,对于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公司法》将分期缴纳的公司资本制度修改为认缴制的公司资本制度,一方面降低了公司设立时的门槛,激发了投资热情,激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增加了国内就业,获得了公司股东广泛赞誉;另一方面却增加了公司债权人维权成本,使得公司股东出资期限与公司的偿债能力呈现反向生长之感。公司、公司债权人以及公司股东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被打破。有鉴于此,从构建公司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以建立"公司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为目标,通过探寻现有法律条文中加速到期制度痕迹,强化我国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行政干预,重新构建公司股东与公司债权人、公司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解决认缴制带来的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难题。  相似文献   

17.
一、美国的现代企业制度1、企业的组织形式一百多年来,美国的企业产权组织形式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形式是独资企业,美国称为单业主制。第二阶段,主要形式是合伙企业。第三阶段,主要形式是公司企业。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产权组织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2、股东与企业的关系在美国的公司企业中,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是公司章程规定的,即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公司的重大事务需经股东大会作出决议。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在股东大会闭会期间行使股东的权力。董事…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政治背景下,利益的分化与冲突更多的是以一种不断强化的群体形式加以体现的.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发展的急速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利益的分化、博弈与失衡现象.由于社会缺乏稳定、公平、有效的制度约束与制衡,利益分化必然是不规范的、利益博弈必然是不对称的、资源占有必然是不均衡的.这样一种利益分化的失衡对转型期公共权力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公共权力必须反思发展路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升自身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由于股权结构中一股独大,管理者几乎直接把持整个公司。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需要有一个独立性的董事会。董事会独立性可以以董事会的构成、独立董事的提名、公司的领导结构、董事会次级委员会的设立这四个因素来衡量。德国、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加强董事会独立性的具体制度设计,是公司治理规范的典型,对我国的董事会治理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企业产权管理,首先要解决定位的问题现代企业制度是区别于单业主制和合伙企业的一种新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有明确的定位。所有权在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由所有者有限地委托给经营者,具体体现在各种形式的公司制组织形式上。这与我们正在实行的厂长负责制有明显的区别。厂长负责制似乎也是两权分离,但实际上所有权没有人格化代表,而形同虚设,或干预过度,或放任自流。相反,经营者以为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于一身,实际上把不该放的权也放给了他,他也就容易有意无意地侵蚀所有者的利益,造成内部人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