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有三大观点:一、人权是历史发展的社会的产物,二、人权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三、人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本文将引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这三大观点,阐明我国死刑制度不应废除的观点和理由。  相似文献   

2.
《北方法学》2020,(3):124-137
20世纪60年代末,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伊斯兰人权观的出现,这种从伊斯兰教义出发看待一切人权规范的人权观在伊斯兰世界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伊斯兰人权观与人权的"亚洲价值观"在强调人权的特殊性以及非政治化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前者的宗教性决定了其比后者更加根深蒂固。无论是以"国际人权宪章"为基础还是以道德普遍性为基础的普遍人权理论都存在理论上的弱点,很难对与"国际人权宪章"存在诸多矛盾冲突的伊斯兰人权观有足够的说服力,伊斯兰世界多元变化的事实也不足以消除伊斯兰人权观与普遍人权观存在的观念冲突。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西方普遍人权话语中将人权宗教化或者原教旨主义化的倾向具有使人权观念被绝对化和异化的危险,由此很容易成为与其他信仰的冲突之源。只有坚持一种具有反思性的温和普遍人权观才能实现其与伊斯兰人权观等其他价值观的和平共处与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于1991年6月18——21日在北京召开人权理沦研讨会。来自全国教学、科研和实际部门的近7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从法学的角度对人权的概念、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西方人权观的原则界限、资本主义人权制度的分析与评估、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权保障、主权原则与人权的国际保护等五个专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从“第三次宪法修正案”看我国宪政的五大观念变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第三次宪法修正案体现了五大宪政观的变向,即从民主的自由观到自由的民主观,从主权的人权观到人权的主权观,从公平的效益观到效益的公平观,从社群的协作观到协作的社群观,从政治的法治观到法治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5.
<正> 黎青在《法学研究》1989年第6期《论马克思主义法学》一文中提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马克思主义法学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别。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的最基本的观点和理论。而马克思主义法学则是一个包括有理论法学,历史法学、部门法学,应用法学与边缘法学在内的宏大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在整个宏大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中是处于核心的、指导的地位,是它的灵魂,它既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内容。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人权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内民主法制建设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从西方价值观、人权观出发,大肆对我国的人权状况进行歪曲和攻击,干涉我国内政,企图实现其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对此,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通过认真系统地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在维护和发展人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研究如何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人权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框架、历史性和科学性为一体哲学系统,具有本源性与创造性、实践性与哲学性辩证统一的特点,而在其中,实践观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支撑。在人文学科理论普遍存在不确定性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实际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用事实而非猜测、臆想研究历史,研究认识,运用实践的方法叩问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发展主义人权观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发展与人权的关系,强调发展对于人权的基础作用,将生存权、发展权视为首要人权,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体系。自由主义人权观没有准确地理解发展与人权的内涵,未能发掘二者之间的底层逻辑,因此无法协调发展与人权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为人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人权的主体,发展与人权被囊括在“人的全面发展”之中。以此为指导,发展主义人权观认为,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是人权的基础,人权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人权目的,应将生存权、发展权视为首要人权,但这不能成为牺牲其他基本人权的理由。随着全球发展环境的变化,“以人权为基础的发展”无法论证发展的优先性和各国探索本国人权道路的合理性。应在发展主义人权观和全球发展倡议指导下,将发展视为人权的基础,构建“以发展为基础的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9.
人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我国的邓小平人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和中国的人权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当前,认真学习邓小平人权思想,可以为我国现阶段的人权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农民的人权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农民向社会农民的转变,使农民人权观由群体权利观发展为个体权利观;农民人权的两大实质性内容--平等与自由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只关注平等、漠视自由转变为既关注平等、又珍视自由,农民的财产权也有实质性的发展;农民人权保障体制也逐步健全.  相似文献   

11.
杨光 《法制与经济》2008,(4):100-101
人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我国的邓小平人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和中国的人权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当前,认真学习邓小平人权思想,可以为我国现阶段的人权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的本质做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它为我们科学的认识人、教育人、发展人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简要阐述,并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点为基础,分析了人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明相容人权观是一种既能尊重不同国家与地区对人权基于其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根基等文明元素的不同理解,又能够在达成基本共识后形成的人权观。实质自由为这种文明相容人权观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途径,而文明相容人权观则为实质自由的实现提供了发展空间。实质自由与文明相容人权观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文明交往中应厉行的原则,是立足自身、为世界文明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有所作为所秉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异化文学与两种异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文学是西方各国文坛上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它的出现符合西方各国历史发展的规律。西方的异化文学,其理论基础,並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而是资产阶级的异化观。但是在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确曾受过、而且至今仍受着马克思主义异化观的重大影响。七、八十年来异化文学所开出的“病之花”,以其独特的姿态,争芳斗艳,蔚为奇观。这给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通过改造以认识西方世界的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与思想资料。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总结科学的概括──学习邓小平的人权思想国务院法制局青锋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人权并不是当代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独创。尽管早在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就把“人权”的口号提得十分响亮,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才真正使人权思想“由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有它自己的过程。马克思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提出了国家是阶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的著名论断。马克思国家观的提出为建立无产阶级国家,实现共产主义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科学的人学理论,落实好这一理论的学习与应用,对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有很深远的意义,在实践中发展完善思想教育的科学体系,由此可见建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人学观.本文就是对此观点的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许博 《法制与社会》2011,(6):287-287
自人类文明开始,政治便已经产生,政治的含义也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神学政治观、权力政治观、决策政治观、管理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每一种政治观都有自己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本文介绍了各种政治观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通过批判性建构对西方传统文明理论和资本主义文明形态进行了科学、辩证的分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伪善性和局限性,进一步说明了文明的本质、进步路径以及发展目标,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起到了理论先导作用。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进各类文明协调发展,在文明主体、发展理念、进步路径等层面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与超越,内蕴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人民性”的内涵和外延,创新了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发展路径,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探索法学基础理论的改革、实现法学现代化中,正确理解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是推动法学理论发展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在法学领域能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问题。为此,去年召开的庐山法学理论讨论会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同志发表了别开生面、颇有价值的意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综观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