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享誉全国的著名苏区,被誉为"红色小上海";被周恩来称赞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苏区之冠";被朱德称为"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长汀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2.
长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红军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是福建省苏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有“红色小上海”之  相似文献   

3.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F0003-F0003
福建汀州(又名长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央苏区的摇蓝。它古老而美丽,尤其是特殊的革命历程,为中国留下了丰富而厚重的红色旅游资源,被称为“红军的故乡”“红色的土地”和“红旗不倒”的三红土地。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长汀古称汀州,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脉南麓,是闽粤赣三省边陲要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开展伟大的革命实践,创建了中央苏区。长汀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2万多长汀子弟参加红军,在册烈士6700多名,涌现了杨成武、傅连暲、何廷一、涂通今等开国将军13名。瞿秋白、何叔衡等一大批革命志士在长汀红土地上安息。  相似文献   

5.
1931年底,在毛泽东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下,由傅连啤领导的“中央看护学校”在福建汀州成立。这是我党在中央苏区创建的第一所红色护士学校。在此基础上,1932年秋,傅连唪进而创建了“中央红色医务学校”,为红军和苏区输送了大批医务骨干。  相似文献   

6.
闽西首府长汀(当时称汀州),曾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毛泽东曾先后8次来长汀,在汀江两岸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相似文献   

7.
正福建省长汀县,又称汀州,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誉称"红色小上海";也是闽西苏区的政治中心,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当年,毛泽东同志对长汀县可谓情有独钟,从1929年3月,他率红四军挥师进驻长汀县到红军离开中央苏区长征,在短短的四年多的时间里,他曾先后五次到长汀县开展革命活动。他走村串户,搞调查,察民情,指导长汀革命,一代伟人的光辉足迹深深地印在长汀县这块红色土地上。  相似文献   

8.
闽西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也是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后来与赣西南苏区连接成为中央苏区。闽西苏区位于福建西南部,包括龙岩、上杭、长汀、永定、连城、武平、宁化、漳平、宁洋、清流、  相似文献   

9.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蒋介石调动闽粤赣三省共约3万兵力对朱毛红军与闽西苏区展开的“三省会剿”,紧锣密鼓地开张起来。江西之敌金汉鼎之第12师4个团相继抵达汀州。其前锋于7月29日进抵长汀河田。国民党福建各部由漳州、泉州向闽西逼近,  相似文献   

10.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汀(当时称为汀州)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福建军区都驻在这里,是中央苏区建设进入强盛和发展的新时期.从1929年到1933年,毛泽东多次到长汀从事革命活动,他的足迹踏遍了闽西的山山水水,不仅为开辟和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指导闽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苏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首次入闽显神威,击毙旅长郭凤鸣1929年3月11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4军,从江西瑞金的壬田出发,向闽西进军.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蒋介石为消灭红军,彻底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调集大批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反革命“围剿”。其时,抚州域内共有六个全红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抚州红色区域西南部紧连着中央苏区的吉安和赣州,东北部与赣东北苏区接壤,东部与福建的邵武、建宁、泰宁毗邻,西北部大部是白色区域,小部则是游击区域。抚州红色区域是中央苏区的前沿阵地和天然屏障,也是中央苏区连接赣东北苏区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民党军要进占中央革命根据地,必须突破抚州红色区域这个重要门户。因此,抚州红色区域成为红军…  相似文献   

12.
为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加快中央苏区经济建设, 1933年11月12日,中央政府发布了一项修路计划,要求“动员群众修筑二十二条干路及各苏区乡支路”。在《中央政府修路计划》中指出:“目前为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各级苏维埃除了应该扩大红军,加强地方武装,发展游击战争,深入分田运动,发展文化教育……”外,“发动民众修路,同样是粉碎五次‘围剿’中的战斗任务”。在22条“干路”里,主要是从瑞金、长汀、于都等各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向苏区各县辐射,涉及到福建的有多条:如汀州-河田-红坊-新泉、石城-唐坊-建宁、汀州-石城-宁化、建宁-泰宁、石城-宁化- 清流以及到彭湃、连城、永定的路都在计划之中。而后,福建发动群众,踊跃筑路,为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及红军长征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张鹏 《党史纵横》2011,(9):59-61
闽西苏区的建立与肃反的开始 闽西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也是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后来与赣西南苏区连接成为中央苏区。闽西苏区位于福建西南部,包括龙岩、上杭、长汀、永定、连城、武平、宁化、漳平、宁洋、清流、明溪十一个县。此地属丘陵地带,西接赣南,南靠粤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民国之后,福建地区军阀割...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台湾同胞曾在中央苏区参加革命斗争,在当年苏区中央临时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上,曾留下了部分记载。一、来到中央苏区的台胞受到热情的接待和安排。1932年6月台湾的代表和五华工人代表来到福建长汀和江西瑞金时,中央苏区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会:“驻汀各机关及汀城各革命群众团体,开欢迎台湾与五华工人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粤赣边界的物资集散重镇,被誉为“红色小上海”。长汀还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长征前夕驻扎在长汀的中央红军有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等两万多人。松毛岭保卫战前,因江西兴国告急,红一军团奉命回师增援,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地方武装配合下.与国民党军在长汀松毛岭展开了七天七夜的激烈战斗。1934年9月28日,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松毛岭战斗。到钟屋村集结待命。30日上午,红九军团在钟屋村“观寿公”祠堂门前大草坪上召开全村群众大会。下午3时,红九军团兵分两路从钟屋村出发.经河田前往汀州城。钟屋村赤卫模范连、少先队也跟着部队一起转移,后来全部加入红九军团参加长征。10月3日,红九军团两路汇合到达汀州城后,在汀城休整了4天。6日傍晚,全军从汀州城西移,经瑞金、会昌,于10月16日下午4时许从珠兰埠出发,从此离开了中央苏区根据地。红二十四师则奉中革军委命令留守中央苏区,并担任东线阻击任务。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地处福建西部山区闽赣边陲的长汀县是中央苏区的经济军事中心,也是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所在地,被誉为“红色小上海”。长汀是革命圣地和红军长征出发地,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发祥地,《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光辉著作在这里诞生。  相似文献   

17.
这里,原是一片乱石荒坟、杂草丛生的地方。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这里曾是通往省苏和中央苏区首府长汀、瑞金的主要通道,是红色苏区的重要门户之一。这里的人民在血与火的年代,曾同国民党反动派作过拼死的战斗,无数的先烈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如今,在这块光荣的土地上,又绽开出一朵绚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叶剑英、任弼时、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长汀战斗或工作、生活过。但是,邓小平同志有否在长汀生活过呢?许多党史工作者的分析判断是肯定的,因为邓小平当年从上海启程前往中央苏区,是由一条秘密的红色交通线经香港、潮汕、大埔进入闽西苏区,然后前往红都瑞金的。可是,一直找不到可靠的历史资  相似文献   

19.
1930年5月1日,崇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上梅召开,选举产生了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崇安苏区形成。1931年1月和7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分区革命委员会、分区军事委员会和分区苏维埃政府先后在崇安坑口成立,崇安成为闽北苏区的“红色首府”。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崇安苏区划归中央苏区闽赣省管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央红军长征前后,福建地方武装、游击队及广大人民群众,怀着保卫苏区、保卫胜利果实的强烈愿望,积极行动起来,为配合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展开了顽强阻击,为红军长征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浴血松毛岭长汀历来是中央苏区的“东边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国民党军队发动的第五次“围剿”,就把北路和东路作为作战重点,摆上重兵,企图“第一步先攻下宁都、长汀,然后再进取瑞金、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