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社会风云突变、各种思潮异彩纷呈并最终做出抉择的十年。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自由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文化重建模式。伴随着军事上的凯歌行进,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轮廓渐显,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主导性思想文化,完成了40年代中国文化的历史性转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创新实质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创新,首先应突破“以苏解马”、“以恩解马”、“以西解马”的传统解读模式,采用“以马解马”的新模式,直接依据马克思哲学原创的主要文本,重新解读最能代表马克思哲学革命、哲学创新原生形态实质的四部曲,即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马克思哲学一系列重要文本《、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马克思晚年为写出《资本论》续篇而作的四组准备材料、在黑格尔《逻辑学》与《资本论》逻辑基础上写出《辩证法》的构想,以期科学说明马克思哲学革命、哲学创新的精神实质及马克思哲学的名称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旨在改善公共部门绩效,提高公共物品供给质量的民营化运动成为公共事业领域改革的重要取向。在我国,随着政府逐渐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公共事业领域的门槛,BOT、TOT与PFI等模式被广泛运用于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中。这些民营化模式在引入民间资本、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杭州湾跨海大桥作为目前国内首次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BOT模式的先例,对于民营化模式的运作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批判错误倾向中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前半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毛泽东批判了教条主义,走向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批判了农业社会主义,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6,(5):52-59
受政府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推动与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在中国逐渐兴起且日益繁荣。审视国内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改革实践,竞争模式、谈判模式和体制内外包模式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三种模式。为此,文章借助案例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在分别对三个合同外包改革案例的改革目标、运行过程、运作特征与效果等问题展开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对三种模式展开分析与比较,从而更深入地解读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不同运作模式及其实际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6.
明晋 《民主》2014,(1):47-51
<正>叶圣陶一生写了不计其数的书信,和他通信的不乏那个时代的名人,那些信多半没留下来。而叶圣陶叶至善的"干校家书",则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书信中涉及他们父子在那个特殊时代对周围人物悲欢及其当时的社会动向、思想变化的心态和情感,是反映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双重价值。"干校家书"第一封信起自1969年5月2日,是父亲叶圣陶写给儿子叶至善的;最后一封信是1972年12月21日叶至善写回家的,不久他就结束干校的生活回家了。在3年又8个月的时间里,父子俩共有近500封通信。  相似文献   

7.
齐灏 《民主》1996,(12)
封建主义曾经在中国持续了几千年,因为没有经过彻底的冲刷涤荡,即使在20世纪的后半叶,仍然随处可以见到它的影响。官本位就是它留下的一个突出的毒瘤。  相似文献   

8.
孔子"一贯之道"是一个涉及儒学主题的大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成为儒学一大"公案"。民国时期对这一问题有三种解读模式:蔡元培、张岱年从人生哲学上解读,认为孔子"一贯之道"即曾子所言"忠恕";蒋维乔、胡适认为孔子的"一贯之道"就是"西洋论理学中所说的归纳推理",不单是推己及人的人生哲学;谢无量、冯友兰、范寿康认为孔子的"一贯之道"是"仁"。民国时期对孔子"一贯之道"的不同解读,显示了在20世纪初期中西方文化对话的大背景下思想家既主张引进西方文化,又肯定中国文化的态度,即在一种二维视野中对孔子思想进行诠释。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构成了民国时期儒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今天的孔子仁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30年代所撰著的两篇哲学文献《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为"两论")经改编后公开发表。为配合全国对"两论"的学习活动,李达专门写作了《〈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以及相关系列文章。1979年,三联书店将《〈实践论〉解说》和《〈矛盾论〉解说》以及相关系列文章合编为《〈实践论〉、〈矛盾论〉解说》(以下简称为《解说》)。《解说》是建国以来解读毛泽东"两论"最权威、流传最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来,它经历了19世纪的传播、应用和发展,20世纪上半叶的凯歌行进和下半叶跌宕起伏,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彻底失败了,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作出了“根本错误的判断”。这种思潮在国内也有所反映,一些带有偏见的人,  相似文献   

11.
创建中国马克思学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要路径,体现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向学术化方向发展的一种趋势。在学科定位上,中国马克思学应当是一门实验科学,具有可证伪性。中国马克思学研究者应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国际马克思文献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康渝生 《学理论》2008,(20):28-32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还拓清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理论观点出发,深入细致地分析了科学观的实质与核心,即“以人为本”;并且在人学理论的框架内分析了科学观的内涵特征和精神实质,最后,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一直是哲学界的热点问题。它涉及三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问题;哲学的科学性问题;如何认识旧体系的主要不足。在这一领域拥有重要影响的黄楠森先生努力开拓创新,但他依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想没有克服旧体系的不足。建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还是有待完成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4.
Analytical Marxism involves the attempt to reconstruct Marxist theory and to refocus Marxist politics in the light of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s – especially in analytical philosophy and economic theory—and historical events – above all, the failures of Communist regimes. In order to assess this re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bear in mind a conception of the overall Marxist project. By this standard of comparison 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Analytical Marxism can effect the required kind of connection between its theory and its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柯热夫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思想家,经过他的解读,使黑格尔哲学成功地反击了当时一统天下的新康德主义,而成为法国学界共同的理论基底.他的解读的焦点,是<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辩证法,其解读逻辑中的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关系性自我意识和他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正确解释世界,也要能动改造世界,它是两种功能的辩证统一。《知识经济批判》把知识经济放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考察,积极研究并充分肯定了知识经济对当代社会发展和哲学理论方面的影响,正确评述了知识经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但知识经济批判的内容与任务远不是《知识经济批判》一书所能完成和担当的,仍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与发展,并用它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Noting the prevalence of the theme of ‘solitude’ in the writings of Louis Althusser, this paper aims to capture something of Althusser's own theoretical solitude as a Communist philosopher intent upon renovating Marxist theory in order to ‘help put some substance back into the revolutionary project . . . in the West’. It argues that Althusser's singularity within the Marxist tradition consists in his effective rupture not only with orthodox dialectical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heterodox western Marxism, but with central tenets of classical Marxism itself; that this break derives from his utilization of key non-Marxist discourses (Spinozism, conventionalist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aspects of structuralism); and that the resulting reconstruction of Marxism was highly original, yet seriously flawed. It concludes that, despite the resonance of his work in the 1960s and 1970s, for theoretical and political reasons Althusser is today once again condemned to solitude. “Communists, when they are Marxists, and Marxists when they are Communists, never cry in the wilderness. Even when they are practically alone.” (Louis Althusser, Reply to John Lewis)  相似文献   

18.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次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其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50年。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上也大体与之同步。前两个50年认识较一致。第三个5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走上正确道路,其本身在以人为本的真理观、主体性、价值论等方面有较大发展。第四个5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5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在问题研究、部门哲学和体系建设等方面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9.
Charles Taylor's engagement with Marx and the Marxist tradition has been relatively neglected in the literature on his work. This is a strange omission, because he was not only a pivotal fig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Left, but also wrote many pieces which critically engaged with the main principles of Marx and Marxism. This paper re-examines Taylor's engagement with Marxism and thereby exposes a neglected element in his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following themes emerge: the self; Taylor's conception of the affirmation of ordinary life; democracy; ecology; and religion. In one area at least, the affirmation of ordinary life, a crucial element of Marxism is retained and positively endorsed by Taylor. In relation to the other themes, while he raises important issues for Marxist theory, he is, at times, far too quick to dismiss Marx's arguments and also misses similarities between those arguments and his own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