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揆诸当下,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人类社会面临巨大挑战。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着眼于解决差异性难题和实现各国人民共同价值诉求而提出的普遍性价值,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西方“普世价值”在生成逻辑、价值逻辑以及实践逻辑三重维度上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呈现根本差异。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其科学的理论特质、正义的伦理内核、共建共享的实践导向实现了对“普世价值”的自觉扬弃与多维超越。深刻明辨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的迥异,准确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普世价值”的扬弃超越,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推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建构进路,对于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书分九章阐述人类共生的历史、非共生的现实及其支持理论,剖析权力与秩序,社会利益群体理论与求同存异方法论,普世价值,及全球伦理建设等方面的人类共生的平凡而质朴的道理,讲明“有异求同,立同存异”、异己共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共生愿望建立在科学理性和现实条件之中,避免它成为仅只于说教与劝善之作,贻误人类追求共生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3.
"普世价值论"是资产阶级学者"发明"的一种理论,它一方面体现出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体现出形而上学的方法论.资产阶级学者无法用阶级社会的眼光去发现超越阶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价值观念,这是西方"普世价值论"的根本局限.马克思主义者要科学应对"普世价值论",即在深入分析其理论的错误本质的同时,进一步将"普世价值论"与"普世价值"予以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4.
保护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对话努力探索和维护的目标,也是建立和践行全球伦理的必要前提.当前,倡导文化多元的"和谐世界"思想为不同文化的和谐并存和平等对话提供了重要启示,极大地促动了"和谐"观念成为全球伦理的基础观念.  相似文献   

5.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对于普世价值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给我们认识普世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法,即普世价值是具体存在的,是人们在一定阶段关于一些基本价值诉求达成的共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共同价值观,并非永恒的;它是基于共同的利益而产生和存在的,一旦共同利益消失,普世价值也就没有必要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普世价值是在人类社会进步和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历史性、一定具体差异性、共同的基本价值准则和理念。那么,我们要建构的作为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协作、以人为本、共富、和谐作为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和对待普世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普世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反映了全人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价值共识。我们不应陷入"左"的思维怪圈,简单地将普世价值打上资本主义的标签。应该以宽容、开放的心态汲取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从而掌握普世价值的话语主导权,逐步从价值体系上瓦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回溯西方法律思想史可以发现,兴起于近代的古典自然法学派和历史法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普世价值"的建构与解构提供了一定的法理支撑,而这根本渊源于两大学派自身所处的对立关系。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中"普世价值"的适用主体被过于泛化,其对普适性、一般性的强化已经超越了对民族性、历史性的尊重,使得"普世价值"逐渐沦落为西方的意识形态侵略工具,政治色彩愈发浓烈。也正是由于现代社会这种越来越频繁的文化意识形态输出,对"普世价值"进行解构的重要意义得以彰显。世界需要的是鼓励各民族和国家,特别是有着不同意识形态的民族和国家,敢于突破包裹着"普世价值"外衣的西方文化霸权,清醒地认识到超越历史、民族、阶级的"普世价值"是根本不存在的,共同的价值追求背后的民族性、历史性同样不容忽略。各民族、国家应当在正义、自由、平等等价值追求的指引下,尊重自己的特性,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普世价值可以划分为一般性普世价值和特殊性普世价值。一般性普世价值无涉政治意识形态,而特殊性普世价值关涉政治意识形态。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在于是否关涉政治,否认普世价值的人将其看  相似文献   

9.
"普世价值"思潮在我国的泛起是复杂国际国内背景下出现的一种争夺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现象,其实质是要改变我国政治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方向。强化舆论宣传阵地的"阵地意识",是回应"普世价值"思潮冲击的重要方式。为此,应该探索党对媒体领导和管理的有效方式,掌握党对主流媒体及新兴媒体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前后,出现了一场"全球性结社革命".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社会保险"制度和全球环境等四方面的危机,以及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和通讯革命所形成的信息全球化趋势.从"全球性结社革命"中,我们可以得到众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日益突显,本文认为,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角度来寻找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健康发展,减少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等的分析与论证 ,对我国现有的担保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能对完善制度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风建设制度化,是党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党风建设沿着规范有序的轨道进行。制度化关键在“化”,即在制度化条件下,制度是最高权威,一般来说它不因任何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任何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风建设制度化应在建立健全党风建设的规范体系、制度程序、制度机制等方面努力,并且要与加强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教育权可诉性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几起学生状告学校的行政诉讼案一度成为传媒的热点 ,也向法学界提出了新的问题 :学生不服学校处分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校方处分学生的行政行为能否成为诉讼标的 ?本文作者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描述刊物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期对刊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常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组合体、抽象的矿产资源、地壳中的不动产等.由此而将采矿权归属矿业权、特许物权、准物权等形成虚无的物权体系.通过逐一甄别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单一而特定的矿产,采矿权人对矿产支配的权利状态具有自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8.
“量刑基准制度”是指法官在对刑事被告人定罪量刑时可供参照的具体客观的基准。作为韩国法务部“变化战略计划”重要课题内容,韩国近年来开始着手推进刑事“量刑基准”改革方案。本文将通过对韩国“量刑基准制度”引进背景、量刑委员会及“量刑基准”促进动向及方案内容、韩国法院及法务部量刑调查主导权之争及韩国“量刑基准”制定的基本经验等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刑事量刑制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判断行使财产权行为是否构成夺取罪方面存在司法上的困惑和理论上的缺失.传统观点认为,行使财产权行为不具有侵犯他人所有权的客体,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是一种自助行为,不构成夺取类犯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夺取罪构成要件需要进行重构.夺取罪犯罪客体采用以平稳占有说为基础的财产秩序.行使财产权利行为的非法占有目的虽然具有债权的法律依据,但其夺取行为和手段不符合法律规定.自助行为的成立需在主体、标的、主观目的、紧迫性和手段强度上符合要求.因此,行使财产权行为应构成夺取罪,除非其符合自助行为阻却违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刑法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本文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和“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当让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的范围明确化,并建议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宣告刑作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