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狄尔泰到伽达默尔以及尧斯的解释学美学是在"理解"(understanding)的共同主题下展开的,他们将传统哲学美学中的知性概念从服务于理性的工具发展为替代理性的新主题。但三者对审美理解的不同解释使得这一语词经过了从"技"到"道"的转变,凸现了其作为"存在"的非理性、主题性以及通往语言的过渡性特征,解释学美学的现代性由此凸显。  相似文献   

2.
<正>公安政治工作是党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正确履行职责的根本保证。多年以来,随着公安政治工作的实践不断发展、理论不断丰富,充分体现了公安政治工作的丰硕成果和巨大成就,但也使一些同志产生认识上的混淆,影响了公安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本文拟借用中国传统哲学概念"道、法、术、势"对公安政治工作进行粗浅性分析。一、唯道是从:公安政治工作的基本定位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是宇  相似文献   

3.
毛健 《求索》2014,(11):11-15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和"思想,萌芽于远古时期,成熟定型于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争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儒释道并立的思想格局之中;融摄佛道的宋明理学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中""和"思想。"中"、"和"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底蕴。"中"、"和"思想既体现为政治上的一种执政理念,也体现为道德伦理上的行为准则,还体现为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辩证法,它几乎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领域,并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4.
记者:张先生,20世纪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风云激荡、变革频仍的世纪。中国传统哲学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在图强求变的痛苦反思中,经历了从近代向现代的嬗变与转型。在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标的维新运动失败后,中国先进的思想家更寄望于学习西方的思想和哲学,改造中国传统的思想和观念,以开启民智,启发民力。这段历  相似文献   

5.
杨文定 《传承》2013,(8):99-101
通过理清"道""技"概念与关系,界定民族地区城市的概念,归纳和分析民族地区城市交通发展存在的历史、当代实践及学术研究问题,进而在"道""技"视域下从技术本体论、区位中心论、系统论和生态发展理念多方面辩证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民族地区交通发展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杂技剧算得上是一种新兴艺术形式,顾名思义,是一种杂技与戏剧的结合体,既要炫杂技的"技",展示杂技惊、险、奇、难技巧,又要塑戏剧的"魂",体现戏剧的立意、故事、人物、情境等,这对杂技艺术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广西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演出的杂技剧《百鸟衣》,较好地做到了"技"与"魂"的有机融合,为人们奉献了一台神形兼备的优秀杂技剧目,让广大观众享受到了一份精美的艺术盛筵。杂技剧《百鸟衣》是在同名壮族民间传  相似文献   

7.
真理既是人类观念地把握现实世界的方式,也是人类重要的社会生存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真理虽不构成基本哲学范畴,但却是历代哲人探索和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国哲学的真理观念不是以其概念的形式直接呈现的,而是通过讲"道"和讲"理"呈现的。在内涵上,它表现为在真知意义上对常规之知的否认和对"道"及"理"的体认和领悟。从宽泛意义上说,真理这一内涵虽然与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真理内涵不同,但却与西方早期哲学中真理内涵在认识层面上很接近。分析和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真理观念内涵及其逻辑演变,有助于彰显中国哲学真理观念的独特本质,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6月2日上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举办了"性别与哲学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以色列、冰岛和中国的学者分别从伦理学、历史学和哲学等视角深入探讨了各种性别研究议题,其中包括现代西方性别观念的历史流变,如何在当代哲学视域中加强女性主义视角,以及如何结合中国传统哲学资源解决当代中国性别问题。一、性别观念的流变及启示美国常青州立学院教授斯蒂芬·库恩茨从历史学角度阐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教育以儒家仁学为核心,以"求善"为天职,以至真的道理即为至善的准则,这种教育哲学缺乏"求真"的价值和理性思辨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虽然培育了无数志士仁人"经世致用"、"兼治天下"的政治品格,但是"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构成了传统教育文化基本框架,抑制了近代自然科学和实证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五四"运动给东方中国带来了"科学"强音,中国的教育哲学也因此面临着现代化转型。追求现代,重视传统,在两种传统和两种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形成现时代的教育理念,这将是中国教育哲学的现代理路。  相似文献   

10.
自希腊时期产生对象性形而上学以来,西方就保留了"上"、"下"求索的哲学传统。亚里士多德在"上"、"下"关系中探讨"知识"或认识。进入现代以后,形而上学的发展开始与具体学科接轨。通过对形而上学内在逻辑、发展走向和两次奠基的探讨,文章分析和呈现出形而上学"上"、"下"求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22)
正"世界杂技看中国,中国杂技看中原,中原杂技看濮阳,濮阳杂技看东北庄"。素有"杂技之乡"誉称的东北庄位于濮阳市华龙区东北部,是中国杂技发源地之一,是豫北平原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东北庄杂技历史悠久,起源于上古,萌生于春秋,形成于秦汉,成熟于唐宋,兴盛则在明清以降。历史溯源东北庄,因地处"桑间濮上"之东北方向而得名,杂技萌芽可追溯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教育以及传统,溯源其文化根源和哲学内核,道家的自然论说及儒家的中道传统便是其主流。道家文化以其特定意义的自然之"道",强调教育应该合乎"自然";儒家文化注重社会伦理,强调"学道"之核心。然而,社会的进程乃传统与现代不断冲突和演化的过程。康有为"学为时异"的"经世致用"教育观以及五四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理念堪称中国近代传统教育典范,促成了中国教育的本土化和现代化,诠译了中国哲学传统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与现代对话中的“修己安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秀蓉 《求索》2011,(5):101-103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使孔子的"修己安人"思想在现代有了新的落脚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转型汲取传统思想精髓的借用平台。本文在阐释孔子的"修己安人"思想的内涵及体系基础上,评析了孔子的"修己安人"传统管理哲学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指出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借助人性本善及人性可塑理论,赋予人力资源管理以"成就人之道德善性"的力量,从而借此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进而在传统与现代对话中,推进人与社会组织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微积分的发明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而且马克思在其数学手稿中也对微分进行了讨论,但微积分的意义在现代哲学上却没有得到充分的概括和总结,从而本来应当是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而来,再到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中去的现代哲学,无法有效完成其指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使命。这也使得现代哲学界不能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支持下写作的《自然辩证法》。实际上,老子的"道"和"无",有时指的就是"微"。黑格尔非常接近把"微"引入哲学之中,但是他的偏见妨碍了他,使得他无法厘清"有"与"无"的关系。在"微"的哲学中,"飞矢不动"和"全白的墙面有一个污点"不再是无法理解的,思维的明确性和确定性也始终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而"有"、"无"和"微"的关系是:"微"生于"有","有"成于"微",而"无"是对"有"的彻底排除。  相似文献   

15.
韩振江 《理论月刊》2007,(12):49-52
齐泽克是当代西方思想界多产的拉康精神分析学派哲学家。他致力于把拉康艰深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精髓延展至意识形态、主体性、通俗文化、电影网络等方面,把拉康理论予以哲学化、社会化和通俗化。齐泽克以"实在界"为核心概念全面继承了拉康的晚期哲学思想,并融合马克思主义知识传统,在与阿尔都塞对话的基础上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同时,他还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拉康化读解,提出拉康式分裂主体思想,试图在后现代哲学语境下再续西方主体性批判传统。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21日至5月24日,上海市哲学学会和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共同举办了"辛亥革命与中国传统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外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辛亥革命是中国具有比较完全现代意义的政治变革。以往对辛亥革命的思想史研究,较多关注其对西方思想尤其是西方近现代思想的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与道教生命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冰  何松 《求索》2005,(12):129-131
《道德经》关于“道”的哲学思想,为道教乃至中国传统自然生命美学奠定了哲理框架,涉及了生命美学的哲理基础、基本内涵、相关范畴和哲学意义。重新解读《道德经》,有助于道教和中国传统生命美学的美学理论与现代哲学、美学思想接轨,发挥生命美学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14)
<正>拓展和提升山水画的思想性和精神品格,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研究和借鉴,重温经典、创造出具有时代审美特征和审美意义的新的山水画图式,是艺术创造的发展规律使然,是历史的、智慧的选择。全面认识和了解传统,掌握传统哲学的本质,深谙传统文化精髓,这是提升山水画精神品格和思想性的前提,是必要的心理准备。儒、道、释思想是传统绘画发展所依恃的三大基石。南朝颜光禄"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说的是绘画不仅是一种技艺,应该由技而近乎"道"。"道"的状态是自然,是解衣般礴。  相似文献   

19.
谭文旗 《求索》2013,(6):115-117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当前世界思想文化多元趋势不断强化,要重建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审美话语,就必须明晰“道”之要义。本文试图在阐明“道”的传统哲学要义基础上,回溯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路径.以此恰切把握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审美的历史源流.进而克服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审美的失语症,建立一套属于自身而非西方“拿来”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传统哲学以追求作为世界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为己任,即追求因果链条的"原初点",此"原初点"在传统哲学中以"本体"呈现出来。由于"本体"脱离现实使得因果关系成为一种抽象存在,此因果关系虽然构成了现实生活世界多种解释样式,但这种"连续性"思维定势的弊端,即抽象决定论的因果关系无视现实生活存在及其"有限性"规定。这成了现当代哲学反叛传统哲学的突破口。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生活世界"有限性"规定上,阐释了人类社会的决定性因果关系及其非决定性因果关系内在关联,揭示了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内在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