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除"思想贫困",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前提。要强化政策引导,为思想扶贫提供科学导向;强化舆论宣传,为思想扶贫提供舆论支持;强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的素养,帮助贫困群众加强脱贫意识,坚定脱贫信心,明确脱贫方向,依靠自身奋斗逐梦小康。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我省扶贫脱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和决胜期,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在"饱肚子"的同时不忘"富脑子",避免"贫困循环"和"福利陷阱",是打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让贫困户在富起来的同时,在精神面貌上焕然一新。扶贫先扶志,通过扶志提振群众精气神。一扶领导干部的"志"。各级干部要把责任记在心头、把担子压在肩上,躬下身子,深入贫困群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针对贫困群众存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不让城镇贫困群众在奔赴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中掉队,江西省上高县民政局积极履行牵头职责,全力推进城镇脱贫解困工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让政策"衔接"起来。全县把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研究部署和推动,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正、副组长,主持县委常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快群众脱贫步伐,实现贫困群众稳定持久脱贫,自治区及各地各部门根据国家出台的各项扶贫政策精准发力,配套出台了包括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住房保障、金融扶贫、交通扶贫等一系列的扶贫政策,让广大贫困群众共享政策红利,成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脱贫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正提高扶贫质量,摆脱贫困的代际传递,关键在于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激发和培育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要想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养稳定脱贫能力,教育精准扶贫是根本之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  相似文献   

7.
提高精准扶贫"绿色"含量,是推动县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贫困地区群众精准脱贫的需要。绿色发展理念下,绿色脱贫理念、绿色发展体系建设为精准扶贫的推进带来了新契机。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更是为贫困县域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今日民族》2020,(7):20-22
正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坚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脱贫攻坚工作双融合、双推进、双达标,把易地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重要的举措,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要求,全面抓好组织实施,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脱贫和发展问题,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并逐步走向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9.
柳礼泉  杨葵 《湖湘论坛》2019,32(1):106-113
精神贫困治理是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易受帮扶主体、帮扶客体、帮扶介体和帮扶环体四要素影响,需要在把握和遵循贫困地区人的成长成才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构建文化教育、人文关怀和环境浸润的"三位一体"实践格局,重塑贫困群众脱贫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始终感受到肩上"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百姓不富、寝食难安"的沉甸甸责任。通过这几年抓脱贫攻坚工作,我们真真切切地有以下体会。思想是先导。要始终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同抓,产业扶贫和思想扶贫同进。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劳动光荣、贫困耻辱,文明光荣、脏乱耻辱的内生动力,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破除"等靠要"思想。群众是主体。贫困群众既是扶贫对象,  相似文献   

11.
正黔南州是贵州省脱贫攻坚主战场,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黔南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开展"志智双扶、感恩奋进"思想扶贫,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内在活力,为实现贫困群众精神、物质"双脱贫",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19,(2)
<正>一、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一)通过扶志提振群众精气神,通过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改善基础条件增强脱贫信心,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实施教育扶贫,将教育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倾斜;把职业教育当作治贫富民的重要抓手,为贫困学子参加职业培训增设常规渠道。(二)医疗人才沉下去,健康扶贫实起  相似文献   

13.
正四川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正处在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牵挂,2018年春节前夕专程深入大凉山腹地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是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深度贫困  相似文献   

14.
正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把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优先安排教育投入,2019年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74%,奋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同时,统筹各方资源,面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一条龙服务;采取"支部+党员能人+基地"的方式,全力打造党员能人教育培训基地,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有效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带着对贫困群众的牵挂,自治区主席陈武冒雨来到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猴场村种桑养蚕示范基地,了解桑蚕产业带动脱贫和扶贫项目建设情况,亲切询问当地扶贫产业的发展情况,为贫困群众打通贫困"症结",拓宽增收渠道……这是4月8日自治区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第四次调度会的现场,也是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以决战决胜的攻坚之  相似文献   

16.
农工党四川省巴中市委会拥有党员400多人,中高级职称者占73%,民营企业人士占12%。如何凝聚和发挥这些党员的力量"全力助推脱贫攻坚"?他们通过"增强使命:让每位党员都参与脱贫攻坚战""骨干带领:发展产业惠及贫困群众""解决疾苦:把医药卫生送到群众心坎"等措施,使400多名党员好像一簇簇决战脱贫攻坚的星火,活跃在大巴山的贫困村落,担当着使命,温暖着人心,发挥着力量。大山无言,但民心如镜。这些党员在把足迹、汗水、真诚和希望留在贫困山村的土地上时,也把智慧、感情、信心和力量播撒进贫困群众的心里……  相似文献   

17.
健康是民生大事。近年来,我区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一站式"即时结算、先诊疗后付费、政府兜底、签约家庭医生等措施的落地,让贫困群众敢看病、看好病,增强了他们脱贫攻坚的向心力、凝聚力,也让广大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三五"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大投入,为贫困群众"输血",解决迫切的生产生活之需,更需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农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区出台一系列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强贫困户的自我  相似文献   

19.
<正>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和农村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大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力度的意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一个平台"(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落实了"八大政策"(基本生活保障、就业创业、医疗保障、教育救助、社会保险、基本住  相似文献   

20.
正贫困群众是脱贫的主体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扶贫攻坚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才会真正取得成效,这是东兰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条重要经验。扶贫攻坚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尽最大努力帮扶,但最根本的力量还是贫困群众本身。在东兰调研走访期间能够看出,当地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很好,努力摆脱贫困的干劲很足,"等、靠、要"现象在东兰县几乎看不到。正如东兰县一位贫困户所说,"国家的政策这样好,给我们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