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传承》2015,(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两大战略思想。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找准两者内在联系与切入点,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凝聚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的精神力量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践行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落实,根本在实践"。杭州进行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探索,通过融入城市品牌建设,形成"价值共鸣"与"战略协同";增强价值的制度认同,形成"践行价值观"共同体;坚持契机教育与常态教育相结合,推动价值观"外化于行"。杭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经验是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滋养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引领作用,刚性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基本前提,融入日常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体化,实现学科发展、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凝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次正式提出,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民主党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民主党派各项工作的始终,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  相似文献   

5.
张俊 《传承》2014,(5):58-5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和践行者。阐述高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并从组织领导、理论研究、载体设计、典型示范等方面提出主要措施,这对实现中国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正确认识这种核心价值观对民族发展权的重视。在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民族梦寐以求之四大发展目标的重视;在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民族全民族四大发展诉求的重视;在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个人梦必须与实现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的民族发展诉求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以网络媒体为载体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社会拓展与辐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网民社会群体所接受与认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空间的辐射和融入,对于克服网络媒体"双刃剑"效应中的负面影响,激发网络社会"正能量",营造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8.
张成功  陈颖 《今日海南》2014,(11):35-35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理论研讨会10月24日在琼海博鳌召开。研讨会由海南省委宣传部指导、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光明日报社协办。来自海南各高校从事理论研究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教育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增智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角度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9.
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完整的结构。其内核就是核心价值观,围绕核心价值观由里到外有若干层次,有伦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社会生活价值观等。每一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功能。核心价值观主导和支配各个层次的价值观,各个层次的价值观折射和反映核心价值观,并互相影响和渗透。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合而成的新型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核。它具有高度的简约性、包容性、渗透性、持久性及可近而不可即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个层次的内容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调整、充实与丰富。  相似文献   

10.
金国峰 《前沿》2014,(17):162-163
众所周知,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知识丰富,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实现高校文化传承使命的必然选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当代青年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先分析新形势背景下培育高校青年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接着揭示目前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培育高校青年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要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要取得实效就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主要有:理论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疏导教育法、咨询辅导法和自我教育法。  相似文献   

12.
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既要遵循价值哲学的基本原则,又应具有本土特殊路径。从价值哲学层面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根基是"主体间性"思想,相应产生"探讨式"社会情境,由此推演出"多元互构"的实践过程。进一步考察"多元互构"的具体展开,它是交互性、有机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就要通过视域融合达到内化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杨爱东 《人民论坛》2015,(8):213-215
通过历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延伸出来的"仁"、"义"、"诚"、"敬"、"孝",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也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进行顶层设计、舆论引导、思想教育和依法治国是推进社会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将在很大程度提升国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进而实现文化强国梦。  相似文献   

14.
欧融 《前沿》2014,(5):38-3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高校是传播社会意识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责任。本文在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提出了通过全程化、全民培养、全方位培育等路径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程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理性认知欠缺、情感认同反复以及知行脱节严重等认同问题,值得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及产生原因,尝试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规定性,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同在的自由。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关键是要认清实践是自由的基础;理清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理解自由实现的过程性和目标性。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大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铸魂工程",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农工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各种社会思潮相互冲击,让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首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要坚持民族性和开放性的统一,还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大学生的内心。  相似文献   

19.
英国基本价值观形成于英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全球化浪潮之下,英国高校以注重个体体验的方式塑造"人性化"的价值理念,以独立、选择、放权的管理方式树立"自由、自主"的价值理念,以构建、运用健全的法律法规的方式建立"法治化"的价值理念。与此同时,英国高校基本价值观教育正面临着教育实践和多元文化的双重挑战。鉴于以上,当前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得出这样的启示:要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领作用,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校园文化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20.
孙华 《前沿》2014,(21):213-214
红色影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影视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先天优势和重要意义。本文从红色影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出发,阐述红色影视文化应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势所在,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探讨红色影视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