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转型期政治合法性的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敬海新 《前沿》2006,(9):20-22
合法性和合法性危机问题是当今国内外研究领域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困扰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由诸多的原因造成合法性危机。重塑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是历史发展的逻辑必然,也是适应中国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剧烈变化的结果。本文立足中国国情,力图分析合法性问题的机理,探索增加、重塑合法性的资源,促进各个领域的文明建设,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参加第十次东盟首脑会议的亚洲各国领导人作出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即2005年在马来西亚举行首届东亚峰会。东亚地区国家在冷战后因历史问题一直对使用“东亚”这个词汇比较敏感,东亚区域合作一直是经济领域领先政治领域。“东亚峰会”这个词汇在东盟首脑会议文件中的出现,昭示东亚区域合作正在摆脱历史阴霾、走上理性合作之路。  东亚国家有充分的理由来推动区域合作,让东亚峰会变成现实。东亚地区是一个相对支离破碎的地区,这里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东盟难以主导地区事务,中国经济力量尚待发展,日本政治上是跛脚。从目前情…  相似文献   

3.
陈新 《前沿》2002,(7):89-90
陪审制度一直是我国司法领域中颇有争议的制度。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有的国家已经把它作为历史的垃圾 ;有的国家正将它推崇备至。在推崇的同时 ,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 ,它到底是不是一种可行的制度 ?是否真正起到民主、公正的作用 ?如果没有起到作用 ,反而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就没有实行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评述由头     
正近年来,"文化自信"成为中国文化领域中的一个流行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探讨。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就是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表现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活形态。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都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历史重任,充当着彰显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其中之一。学界围绕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构成要素以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学术成果。本文力图全面反映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和不足之处。今后还应深化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基本理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的主体、实现领域和实现原则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晚清民初传教士研究的历史评述中存在着或左或右的偏颇,历史评述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碎片性与整体性之间的矛盾一直如影相随,挥之不去。对于这一历史时期颇有影响力的传教士丁韪良,可从多重身份视角综合地进行评述,结合史料分析其多重身份的冲突与兼容,力图从中找出其各种身份之间的联系与对立,以期更客观地看待这一时期传教士的跨文化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历史学研究一直习惯性地将历史看作认知过去的媒介,将阅读历史文本当作了解历史的重要手段。而随着对“民族主义”极其在近代历史上产生的影响的反思,在学术界引发了究竟是过去之历史造就今日之民族,还是今日之民族创造过去之历史的争论。本文认为,探讨民族历史的建构,不是论辩历史事实或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而是力图打破以往历史叙述结构的稳定性。历史研究应该从传统上关注特定政治人物的思想和行动之政治史,转而关心民族历史中那些普通人的态度与信仰。“人类学转向”应成为新叙述史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民族国家的宝贵记忆。俄罗斯国家在思想领域主要受到西方的和平演变势力、俄罗斯国内的反对势力、独联体和东欧部分国家的反俄势力的干扰。为了在思想领域进行拨乱反正、构筑"精神长城"抵御来自内外部的挑战,俄罗斯吹响了历史之战号角,加快推进了教育体系的国家化、法治化;主导历史阐释权、评判权;推进历史教研的标准化建设等诸多改革措施。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抵御精神殖民的战役中,俄罗斯正在找回在苏联解体初期的日渐疏离的国家认同,为日后俄罗斯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设进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9.
伏尔泰《风俗论》一书的全名是《风俗论——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这本书不仅仅考察风俗的历史,而且力图透过对各民族历史的考察,来洞察精神的实质.全书除导论和前言外,共197章.其中,导论部分是伏尔泰于1765年发表的《历史哲学》一书,后收入到《风俗论》中,作为全书的导论.在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中,从地球的变迁、人种的起源、原始社会开端,一直描写到18世纪的欧洲与亚洲;从人类社会的形成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一直描写到宗教、文化等的嬗变.可以说,这部书向我们展示了18世纪之前的整个人类景观.  相似文献   

10.
公共领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极大关注。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及转型的研究为我们探讨公共领域理论提供了蓝本。抛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基础,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中国公共领域的发展,从而为我们研究中国公共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无疑是有史以来涉及领域最广、范围最大,存在问题特别多且十分复杂的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运动。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都力图获得最大利益,同时避免损失。因此,每个民族、国家都要从开放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学会如何同其他民族共处而不是凌驾于别国之上。由此可见,全球化与民族化是一叶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武建强 《求索》2012,(2):99-101
作为国家和社会关系结构中"公共空间"理论,实质在于揭示政府与民众的政治生活,即社会通过公开的讨论与批判而形成公共舆论,从而强化国家活动的民主色彩,它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力量变化状况及国家政治制度民主性,并赋予公民充分的政治参与权利及保障。中国历史上的民国时期最早进行了民主的政治实践,那么那段历史时期围绕公共事务的治理,是否具备了多主体参与政治和批判的公共场域?本文力图根据公共空间理论,剖析民国早期不同政治势力的历史活动,及有利于公共空间形成的政治条件,得出民国时期的"公共空间"雏形已经初步形成的结论,并揭示它对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下岗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下岗现象的出现既有其客观基础和历史根源,又有着现实必然性。它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以行政手段解决就业问题,力图实现平均主义的低层次的“普遍就业”、“国家把企业包下来,企业把职工包下...  相似文献   

14.
话语权:社会科学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的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孝  童萍 《思想战线》2011,37(1):48-52
19世纪末发生的经济学方法论大战,在一定意义上是德国和英国的话语权之争。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社会科学是民族国家的知识生产建制并为其服务。霸权国家的社会科学强调普遍性,认为其现存的制度和政策适合所有国家,并通过不断地"净化"历史,虚构一条普适性的发展道路。而力图摆脱边缘地位的国家的社会科学则强调特殊性,为本国的发展道路争夺话语权。如果不加批判地承认西方霸权国家社会科学的普遍性,就会落入其话语陷阱。  相似文献   

15.
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有责任通过制定相关的公共政策,保障公民的教育机会均等。如何健全中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保障他们不因贫困而荒废学业,成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法律、政策两个角度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来分析中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力图对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全貌进行客观探究,为中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相关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6.
公共领域作为国家与社会之间重要的公共话语空间,在国家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一直是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传统公共领域开始向网络公共领域转型。目前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已经初步形成,公众在网络公共领域可以就其关心的社会公共问题相互交换意见、表达政策诉求,形成网络舆论压力,推动政策议程设立。网络公共领域对政策议程具有双重影响,如何扩大网络公共领域中的公民参与,规范参与行为是优化政策议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一书,是台湾历史学者王明珂民族史研究的名著,1997年在台湾出版,2006年在大陆出修订版,2013年出全新修订本,在知识界一直很畅销。被评价为"历史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典范",读这本书,可以了解最近民族研究领域的部分声音。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长期以来 ,一直是世界社会主义存在的一大历史难题。这一大历史难题终于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得到破解。这一历史难题的破解 ,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9.
<正>背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年的多党制实践是一次失败的实践。认真回顾这段历史,全面总结其中的深刻教训,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力图在全面、客观地分析民国初年多党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的基础上,说明西方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脱离中国国情,照搬照抄西方的多党制,是民国初年多党制失败的根本原因。一、历史背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传统历史的国家,辛亥革命后,立即仿效西方实行多党制,决非偶然。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中华民族两次大灾难,中华民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