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是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窗口。新媒体时代中国画在海外的传播应正确处理好"媒体图像"与中国画创作、"快餐式消费"与中国画创作的两大关系,加快对外传播平台建设,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方式,不断增强中国传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展现我国开放、包容、文明、民主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对外话语和价值观念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本文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的"必要性"在于展示中国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价值观念,展示中国和平可亲文明的国家形象;并以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为例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其"可行能"路径主要有将中国道路的实践创新凝聚、升华为对外话语体系的新表述,实现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学术创新的辩证统一,打造对外话语体系的"全媒体"传播路径,实施对外话语体系的"分众性"传播方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在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与优化方面,仍显滞后与不足。意识形态工作者应研究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逻辑及话语传播规律,优化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贯通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打通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融合理性话语与情感话语,融通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话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面临的重大机遇当属新公共外交的兴起。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外交主要是一国政府针对国外民众开展的外交活动,意在提升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促进本国的国家利益。近年来,全球公共外交展现出新的特点,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急剧增多,信息传播主体更为多元化,我们应积极培育对外传播力量,不断扩大对外传播的战略联盟,让中国声音传得更远。  相似文献   

5.
党报所处的经济环境、传播环境的巨大变化,客观上需要其进行新一轮改革。建立既满足宣传要求,又符合产业发展的我国现代传播体系,不断提高我国传媒的国际竞争力,将是我国新一轮新闻改革的又一重要战略。文化讲坛作为新一轮改革中党报对外传播模式创新的尝试,对我国对外传播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宗教的政治性、国际性和跨民族性等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对外交往与宗教的密不可分性,但宗教因素在我国对外交往中既有维护国家利益和团结、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等积极作用,又有助推境外敌对势力假宗教之名进行渗透等消极作用。因此,要辩证认识宗教及其社会角色,发挥其在国家对外交往中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本乾 《人民论坛》2011,(9):194-195
党报所处的经济环境、传播环境的巨大变化,客观上需要其进行新一轮改革。建立既满足宣传要求,又符合产业发展的我国现代传播体系,不断提高我国传媒的国际竞争力,将是我国新一轮新闻改革的又一重要战略。"文化讲坛"作为新一轮改革中党报对外传播模式创新的尝试,对我国对外传播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与价值观念,是国家和区域重要的文化象征资本和文化资产。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译介传播既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有助于湖北文化强省战略的实现。然而,当前的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存在传播主体单一和传播内容缺失等问题。基于湖北非遗对外传播实践的现状,建议官民结合构建非遗对外传播多元化主体,“译”“介”兼为形成非遗对外传播多形态模式,数字赋能建设非遗对外传播多模态资源,政产学研协同优化非遗对外传播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9.
谢稚 《理论月刊》2010,(2):91-94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应该通过打造自己的国际主流媒体,向世界传达自己的声音.特别是要扭转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片面报道及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以“沟通、理解、宣传、引导”为着眼点。论述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提升国家形象的策略。在对外传播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除传统媒体外,还要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在全球舆论舞台上引导国际社会和民众,从而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提升我国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巴蜀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节庆文化,这些地方节庆文化承载着深刻哲理,凸显着地域特色并启迪着生活之美。随着文化的跨国传播,丰富多彩的巴蜀节庆活动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目前,巴蜀节庆文化面临着传播意识、深度资源挖掘、旅游融合、创新传播等一系列挑战,需提高对外交流传播意识,构建节庆文化对外传播信息平台;深度挖掘节庆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增强节庆文化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打造节庆文化特色项目;创新对外传播载体形式,提升节庆文化对外传播的吸引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在加强对外文化工作中,处理好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的关系是首要前提,协调好政府引领与民间往来的关系是根本原则,掌握好主题阐释与方式创新的关系是基本内涵,统筹好媒介融合与传播效能的关系是重要要求。唯有把握好这几对关系,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对外传播日益受到关注,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形象和他国民众对中国的认同度。出于符号选择与信息编码的不恰当、传播手段的单薄以及受众的误读等原因,中国的对外传播目前在某些方面尚还不甚理想,聚焦当代中国对外传播中的难点,并着力探讨其解决的路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互联网是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因此,利用好国际互联网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工作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关键路径之一。当前在国际互联网对外宣传工作创新方面,应创新国际公众参与门户网站、推动互联网宣传的语言转换、开发多样化网络文化产品,以及积极介入国际知名网站。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风俗习惯差异是红色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三大障碍。对此,我们应优化跨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彰显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创新对外传播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推动红色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以昆明高校247名来自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对云南的印象、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等情况,以解读云南在桥头堡建设中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民族文化传播效果。当前云南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东南亚留学生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仍有待深入,同时他们了解途径相对单一。因此,从"加大信息资源建设,构建多语种的外宣网络平台;依托留学生课堂教学,设置云南本土文化系列课程;打造云南民族文化品牌,扩大云南民俗体验途径"等方面提出增强云南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其有效传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存在传播"重器轻质",传播过程未充分考虑受众因素,传播环境较复杂,传播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对外传播未能把握主动权等问题。因此,转变传播理念,遵循受众接受和认同规律,丰富传播方式,加强传播阵地建设,实现对外传播的话语转换等,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渗透力、传播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对此,我们要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提炼与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不断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外传播的失衡表现为新闻流向与流量的失衡两个方面,即我国接收了大量从发达国家流入的新闻信息,而我国流向发达国家的新闻信息量并不大。这种对外传播中的失衡给我国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必须寻求再平衡。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义亭 《前沿》2011,(20):148-150
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意义: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有助于国家硬实力的提升。河南省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现状令人不尽如人意。河南省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对策:一是整合河南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品牌,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二是搭建对外传播的立体结构传播模式;三是建文化产业发展专家库、文化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四是建立一套文化对外传播效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的对外传播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历史契机。民间文化具有大众化、草根性、亲和力、调适性和融通性,可以作为中国梦传播的文化根基,能够为中国形象增添浓厚的本土色彩。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传播,关键在于采取多层次的话语策略,以形象的叙事语言融合理性话语、增强说理的故事性,以通俗的语言融汇理论话语、增强理论的普适性,以网络叙事和生活叙事融汇宏大叙事、增强中国梦对外传播的时尚色彩和生活气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融汇中西话语、做好内外结合、调整远近叙事视角,创新中国形象的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