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张玲卡 《前沿》2011,(3):14-16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社会劳动和社会历史的统一、社会实践和社会本质的统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真实内涵。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最高目的,坚持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的本质,自觉地把认识关系融入改造关系,又把改造关系融入认识关系,乃是认识论与历史观相统一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福山 《前沿》2013,(22):37-38
马克思恩格斯对古代社会家庭理论非常重视,并给予积极的改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家庭理论.唯心史观在家庭、国家等问题上竭力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家庭历史观,借以否定唯物史观.故此,重视两种历史观在古代社会家庭理论上的斗争研究,有助于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历史观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玫 《理论月刊》2000,(6):13-15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终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核心。在当今时代,进一步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既要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对科学社会主义作社会历史观的定位,又要在这一定位的基础上,把科学社会主义看作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创立历史唯物论以前认识社会历史现象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是资产阶级历史观的顶峰。虽然其形式是唯心主义的,但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在我们的哲学史研究中,对这一点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黑格尔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萌芽作出评价,对于我们进一步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陈国庆  周峰 《岭南学刊》2005,3(4):48-52
人道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并非等同的概念。人道主义历史观是运用人道主义的人性论来解释和评价历史的一种哲学观念,其本质是历史的唯心主义和超阶级的价值普遍主义。对人道主义历史观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社会中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干预之虚伪本质。  相似文献   

6.
是国家决定社会,还是社会决定国家?这是民主理论中首先必须解决的历史观问题。纵观政治发展史,不管是古希腊民主,还是资产阶级民主,其实质都是坚持国家决定社会的思想路线。 为什么国家决定社会的历史观能够长期支配政治发展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考察这种历史观赖以形成的阶级根源、思想根源、认识方法上的根源和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和把握,要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观的研究立场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和把握,要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观的研究立场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9.
系统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在一定意义上,系统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均属于方法论,都包含着运动和发展的观点。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认知论中都体现着系统论思想。把握好系统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间的关联,必将有助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系统论思想。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渊源,进而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当今实践提出的课题。而要科学地解释这一问题,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1 对社会发展动力的探源,归根结底是一个历史观问题,即用什么来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类对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从总体上来说,是历史唯心  相似文献   

11.
史春琳 《人民论坛》2014,(2):204-205
系统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在一定意义上,系统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均属于方法论,都包含着运动和发展的观点.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认知论中都体现着系统论思想.把握好系统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间的关联,必将有助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系统论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弄清唯物主义历史观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对立以及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和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革命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遵循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在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的时代图景中,认识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脉搏,应对时代之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安排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大历史观。这一历史观无处不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光辉: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形成时间“大”跨度、空间“大”视野、整体“大”思维、深层“大”逻辑的科学内涵,这是区别于西方大历史观的理论自觉;在实践中,大历史观贯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奋斗史、发展史、改革史,这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自觉。通过纵观中国共产党大历史观的演进脉络,能更好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历史自信,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14.
从大历史观视野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我们提供了自觉认识和把握人类文明形态的叙事理路,表明了对现存世界文明状况的基本态度,体现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彼此融合的演进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创新,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呈现的必将是不同文明形态相互借鉴、共同融合的文明图景。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体系是一种史无前例的统治阶段,这种统治根植于社会存在和日常生活的所有层面的规范化话语和制度。尽管存在着先发与后发、强势与弱势的区别,现代国家在世界共同体中面临的现代性问题仍是相同的,对社会的理解也是如此。法国著名后现代主义者德勒兹关于社会制度与社会生成问题的探讨构成了后现代哲学社会控制与生成论的重要代表。正是德勒兹对社会控制体制的分析使我们注意到,在一个以主体的机器人化为基础的全球社会环境下,寻求一个富有创造性和社会生机的主体存在具有迫切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孚逸 《理论月刊》2006,3(1):51-54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唯物史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认为:社会的本质在现实上是具有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之本质的人,能在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和得到社会共享方面各尽所能和各得其所的统一生活共同体。因此,我们按照唯物史观的思维模式,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连同所有社会建设工作中,应该把握:第一,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关系,自觉把握社会与人关系的认识定位;第二,掌握和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第三,按照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不断创造国家与社会相统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重庆行政》2018,(3):I0001-I0001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把握规律、追求真理的指路明灯。一句话,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12月3日下午,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以便更好地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不断书写改革开放新篇章。一、掌握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明确改革的立足点1.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解决了社会历史观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  相似文献   

19.
正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