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程恋军 《湖湘论坛》2023,(3):96-112
资源衰退城市企业社会保险缴费面临一个结构化困境:社会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压力过大与企业缴纳能力不足。而认识和解决这一困境的前提在于,厘清资源衰退城市社会保险缴费秩序的形成逻辑是什么。现有研究不但缺乏对于资源衰退这一背景的关注,而且忽视了社会保险缴费中不同参与主体的结构、选择与互动关系。对资源衰退城市辽宁阜新市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秩序进行分析发现:资源衰退城市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秩序形成基于结构嵌入和认知嵌入下的“政府强制—企业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体现了结构路径和价值路径的共同影响。基于强制—认同关系存在工具式、专权式、协商式和互惠式四种社会保险缴费秩序模式,高强制、低认同的专权式缴费秩序是陷入缴费困境的根本原因。高强制和高认同的互惠式缴费秩序最适合历史负担沉重、人口老龄化严重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的资源衰退城市,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减压、嵌入、增能”,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关于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指出,中国一些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衰退和环境破坏严重、可持续发展发展问题突出等严峻形势.为此,该文结合国内与国外转型发展较好的城市案例,建议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应该依靠科技创新,因时、因地制宜,不同发展周期、不同资源类型的城市转型应选择不同转型路径,同时注意发挥企业在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是指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迅速崛起,又随着资源的渐趋枯竭而走向衰落的城市.为避免资源型城市走向衰竭和衰退,需要寻求和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成功之路.从国内外经验来看,解决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循环经济这一全新理念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2002年以来,辽宁省阜新市结合城市经济转型,一直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有多种方式,可以培育接续产业,使支柱产业摆脱自然资源约束;也可以通过延伸原自然资源产业链条,开展资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节约资源使用等办法,延缓城市衰退;还可以兼顾上述两种方法,采用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系统工程有三大支柱,即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环境改造,他们在该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产生不同的作用。而产业转型是该系统工程的原始动力。目前阶段资源型城市竞争力低下的直接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城市的经济发展了,整个区域才能重新充满活力,城市才有能力谋取全面的发展,才能切实实施社会转型和环境改造。否则,社会转型和环境改造只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转型是三驾马车中的主动力。通过衰退产业的更替和新兴主导产业的导入,产业转型得以实现。一衰退产业的识别…  相似文献   

6.
白银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而建设起来的资源型城市,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同行业第一的辉煌业绩。经过50多年的开采,白银已探明的铜资源濒临枯竭,成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而引发的传统产业衰退、失业人员增加、环境污染严重、公共服务滞后、精神文化失落等一系列问题,对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世界性难题,白银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等不靠、积极探索,主动应对转型挑战,努力破解发展难题,通过三件事情推动了转型,形成了四个结合,实现了六个转变。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许多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体制转换的双重困难.要进行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需要建立和实施三个机制: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衰退产业退出机制和新兴产业扶持机制.本文概括了这三个机制的内涵,简要分析了这三个机制的关键内容和亟需改革的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是我国基础性能源的重要产地。但是现阶段,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导致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面临困境。当前,需要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措施,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资源枯竭型城市缺乏创新能力,其在市场分工中往往只涉及到初级产品的生产,却强化了对资源的路径依赖,从而导致其产业结构不断低级化恶性循环。资源枯竭型城市影响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加快城市经济转型,重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摆在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采取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将优质资源大量投向城市,导致了农村发展落后,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文章在分析我国公共资源城乡配置的历史演进与现状以及美日城乡资源配置制度的经验基础上,总结了美日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对我国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制度设计的启示,以期对中国城乡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1.
陈利兵  葛孜 《人民论坛》2014,(11):209-2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缺乏创新能力,其在市场分工中往往只涉及到初级产品的生产,却强化了对资源的路径依赖,从而导致其产业结构不断低级化恶性循环.资源枯竭型城市影响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加快城市经济转型,重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摆在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该文系统梳理了国际上关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依据政府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干预深度、广度和手段的差异,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划分为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型三种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特点,提出了实现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是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之一,主要是指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为支柱产业的职能性城市.例如云南省的曲靖市,以煤炭产业为主的二产生产总值占其生产总值的60%左右,其经济几乎依托于资源产业而发展.资源型城市因所依托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导致资源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特征,其兴衰与资源存量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开发的初期,资源存量比较丰富且开采难度小、成本低、利润较高,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到了开发的中后期,资源存量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开采难度加大、成本上升、利润降低,其资源产业的发展也走入了低谷,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速度减慢.因此,资源型城市发展到后期,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降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实现资源经济的转型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云南省曲靖市的发展为例,在说明曲靖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困境的基础上,给出了实现曲靖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的日益短缺导致城市产生了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对城市进行治理、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智慧城市(smart city)"概念被许多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所使用.本文对目前有关"智慧城市"的研究文献做了...  相似文献   

15.
休闲的城市     
《小康》2008,(10)
当下众多的中国城市,正承受着粗放型经济导致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给环境和资源的压力,面临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发展战略转型。而休闲给了她们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命题。休闲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进步、离不开交通运输、离不开城市综合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城市农业”的理论思考与施政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炼 《中国发展》2008,8(2):95-105
在中国倡导发展城市农业,不仅意味着将现代农业的科学组织形式引入城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生物资源的有序供给和和谐生产,同时,更意味着将大农业的综合组织与空间布局理念引入城市与城市群落的大范围空间布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当前中国城市化的主导发展理念:即从同心圆式或摊大饼式的外延式扩张向网络状空间布局扩张的转变;由单纯的资源环境消费型城市向再生型生态城市的转变;由城市扩张对农村的吞并和对农民的驱赶向城乡有机融合及农民的产业工人化转变。为了确保这一转变过程成功,有必要进一步从行政角度廓清城市农业这一概念的含义,以确保它能恰当和有效地体现、贯彻于政府决策和施政之中。同时,一个成功的城市农业发展规划必须有真正创新的发展思路,考虑到中国当前发展主义至上导致的城市发展理论单一性的思想阻力,建议将城市农业的发展理念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予以推展。  相似文献   

17.
李慧琴 《山西政报》2006,(21):41-41
资源型县区经济是指以行政区划的县级行政区空间地域为基础,形成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济统一体,他们作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当地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如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资源型县区经济作为对自然资源开发的一种特殊区域类型,由于受资源有限性的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必然体现在资源开发——兴旺——衰退——转型复兴的整个过程中。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对于长治市所辖资源型县区占相当比重的经济发展能否适应形势变化.在摆脱资源有限性或资源枯竭的同时。探索出一条绿色化、特色化、多元化、现代化。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对县域经济社会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太明 《桂海论丛》2021,37(2):90-96
绿色发展是内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的发展于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利于打造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动态平衡的复合型生态经济,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塑造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型生态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教育引导机制、管理协调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其面临着认知困境、管理困境和发展困境,抑制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效能。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当完善绿色教育体系,提升公众生态治理参与能力;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生态治理组织管理体系;优化政策支持机制,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19.
阜新的转型和其它资源型城市来比,有两大特点。第一,阜新转型时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主要是煤电。第二,阜新真正抓转型已经处于整个煤炭产业处于衰退、到了迫不得已要转型的时候了。这两大原因造成了阜新转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其  相似文献   

20.
城市资源空间组合的互补性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超 《中国发展》2004,2(3):38-43
现有的城市空间的经济学分析,大多是通过地租变化与聚集效应的相关性来建立城市空间均衡理论的.笔者认为,不存在地租收益增加导致聚集经济也增加的因果关系,因而建立上述理论的路径存在逻辑错误.聚集效应主要决定于城市资源之间的互补性.互补性越强,聚集经济越大,资源空间布局越有效率.因此,本文主要提出了城市资源组合互补性的概念,并由此深入分析聚集效应,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均衡理论和发展城市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