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目前已拥有网民2.9亿人.凭借强大的搜索功能和无限虚拟的空间,网络正成为人人得以共享的信息平台,成为广大网民表民情、畅民意、集民智的舆论场所.  相似文献   

2.
正网络文化是否只能是娱乐消遣的文化?大众在网络中是否只能是娱乐化生存?网络传播是否不能提供专注欣赏的内容?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媒介形式,互联网的普及与影响是不可阻挡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作为技术的互联网,更要审视作为文化的互联网。提升网络文化的品味,已经成为当代网络社会建设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20多年来,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应用不断普及,人民生活方式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网站总数已经超过364.7万个,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49亿,手机网民更是达到5.5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与互联网发展相对应的是各种网络技术漏洞不断暴露,网络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降低了分众传播的成本,提高了分众传播的效率,为实现面向不同群体提供专业而细致的内容提供了机遇。目前,细分网站已经逐渐普及到了各个领域。从长远看,随着网民对互联网内容的需求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细分网站的"井喷期"终将到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上网就像读书、看报、看电视一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当越来越多的电脑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获得网络提供的各种方便和利益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受到种种网络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威胁,如网络违法、犯罪、黑客攻击、有害信息传播等等。为了防范网络陷阱,广大网民都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素质。一、IP地址与网络身份证在互联网上,每一台计算机都有一个由授权机构分配的号码,也就是一个统一规定格式的地址,我们称它为IP地址。这个IP地…  相似文献   

6.
吕建楚 《今日浙江》2011,(18):54-55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社会领域,网民已经成为最大的社会群体。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有4.85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我省网民人数也已经达到2900万,互联网普及率高达5313%。随着网络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的反腐手段,逐渐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和政府的肯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互联网得到迅猛发展并逐步普及,网络反腐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政府积极引导并建设相应的法律法规,广大网民也随着网络反腐机制的日趋完善,更加理性地看待和运用网络反腐这一手段。网络反腐正由混乱无序、乱象丛生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反腐必将在日后成为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数量增至9. 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 5%,全民进入到一个互联网应用广泛、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网络舆情更加纷繁复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也意味着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着更大挑战,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一、网络舆情治理的现实困境(一)信息消除即舆情化解的媒介性思维让舆情治理浅尝辄止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执政党舆论监督的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华 《前沿》2011,(10):28-30
当今时代,互联网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的较量主要场所之一。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相比与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强了广大网民参政机会,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广泛的话语权,在执政党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也给执政党舆论监督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高慧超 《传承》2010,(3):34-35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得以长盛不衰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的培养历来也是世界各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中之重。网络的应用与普及为网民释放爱国情感提供了最便捷的渠道。但近年来,网络爱国主义舆论却面临着被误导、被曲解和趋向极端化的危险。引导和帮助人们在互联网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性的爱国主义观念,已经成为摆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得以长盛不衰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的培养历来也是世界各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中之重.网络的应用与普及为网民释放爱国情感提供了最便捷的渠道.但近年来,网络爱国主义舆论却面临着被误导、被曲解和趋向极端化的危险.引导和帮助人们在互联网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性的爱国主义观念,已经成为摆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得以长盛不衰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的培养历来也是世界各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中之重.网络的应用与普及为网民释放爱国情感提供了最便捷的渠道.但近年来,网络爱国主义舆论却面临着被误导、被曲解和趋向极端化的危险.引导和帮助人们在互联网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性的爱国主义观念,已经成为摆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博这一全新的互联网交流方式在广大网民中日益普及,微博对于公安机关创新工作方法、应对网络舆论、和谐警民关系发挥着积极作用。公安机关应充分认识公安微博的重要作用,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推动公安微博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公安机关了解社情民意、与民互动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网络谣言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公害。在某种意义上网络谣言是由多种不健康心理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健康的互联网世界需要一大批具有理性精神和道德自律意识的网民的参与。要有效地治理网络谣言,就要从促进广大网民的理性精神、道德自律意识的培育和提升来展开路径。  相似文献   

15.
流水 《北京观察》1999,(6):16-18
互联网技术的未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前还只是存在人们想象中的网络世界已经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一下子逼近到眼前。在距离21世纪只有短短的一年的时候,中国电信事业也获得了超速的发展,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飞进了各行各业,飞进了“寻常百姓家”。每年30万“网民”的发展速度开始有力地向我们展示下个世纪信息社会的广阔前景。与此相适应的是各行各业已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想方设法地将自己置身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发展网络技术,利用网络资源——这种决策已经成为目光敏锐的各级部门、  相似文献   

16.
短短十余年的时间,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网民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的兴起给国家、社会和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成为民意表达的一个重要渠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伴随着互联网快速前进的步伐,网上信息泥沙俱下、网上内容良莠不齐,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网络谣言,不仅对网络公信力产生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17.
《北京观察》2012,(4):41-41
正问题与分析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从年龄结构看,以2010年数据为例,10岁以上到4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80.5%,在网民中占据绝大多数。根据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发布的数据,北京市10岁以下网民占0.9%,达到10万人,10至19岁的网民占17%,已经超过200万人。国内社交网络和本地生活门户网站已逐渐发展成为青少年网民网络生活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做好互联网工作,首先必须做好青少年的网络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网络是柄双刃剑,我们在自由分享免费、快捷、海量的网络内容资源的同时,也在互联网内容的传播、制作、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网络垃圾""网络毒品"污染网络环境,过度商业化导致内容粗制滥造,文化积淀功能薄弱,等等。建立现代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应成为我国下一步互联网内容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宋燕 《时事报告》2013,(1):92-93
华南师范大学苏磊同学来信说,时下网络信息对大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络舆论?答: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其中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均居世界首位。如此数量级的网民规模,让中国的互联网成为世界上最热闹、最嘈杂、也最舆论化的网络。再加上互联网本身具有覆盖广、传播快、更新及时的特点,一旦网络热点形成,各种舆论就会交织在一起,排山倒海而来,无论正面还是负面言论,都可能会"脱颖而出",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网民人数的快速增长以及网络在我国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普及,我国已经进入了网络传播时代。网络传播在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扩散带来契机的同时,也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接受带来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