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职务犯罪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与公共权力的滥用紧密相关,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产生机理,探讨预防的措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基于"寻租"理论和犯罪经济学成本收益理论,通过对职务犯罪的决策过程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应增大犯罪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控制减少犯罪收益,从而最终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2.
对职务犯罪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是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当务之急。反应迅速、运行有效的职务犯罪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犯罪亚文化理论与职务犯罪的内在契合性解释了实践中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路径,因而,犯罪亚文化理论为职务犯罪的预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黑恶势力"保护伞"使黑恶势力犯罪得不到及时打击甚至长时间持续存在。当前,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呈现出基层化、隐蔽化、性质模糊的特点,其犯罪方式相对较为固定。造成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原因,既有犯罪人主体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西方犯罪学理论中的心理分析理论、补偿理论、从众心理等,可以较好地解释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犯罪心理。而运用紧张理论、学习理论、控制理论等理论工具,可以从社会学角度探寻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形成原因。预防"保护伞"职务犯罪应强化廉政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改进公职人员的评价系统,提升公职人员的价值感;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大打击力度,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中旬,在全国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从犯罪主体、犯罪性质、犯罪手段、危害后果和发案领域等方面,对反贪工作作出了新部署。做好新时期的反贪工作,  相似文献   

5.
政策信箱     
老河口市预防职务犯罪出新招老河口市审计局邓建国来信反映: 老河口市委对拟提拔干部要先上"预防职务犯罪"课程,打"预防针",人称这是给拟提拔的新干部"注射预防职务犯罪疫苗"。这是老河口市预防职务犯罪出的新招。 早在去年初,老河口市委组织部、纪检委、审计局、检察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日益呈现跨国化的趋势,《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出台为跨国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公约》所规定的腐败犯罪概念对我国职务犯罪的立法具有重大启示意义,其在刑事管辖权和引渡制度方面的理论突破丰富了当代国际刑法学的相关理论,其建立的资产追回机制为我国打击携资外逃追回脏款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国际合作的平台,使我国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惩治步入了与世界接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界定职务犯罪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犯罪原因系统论的观点,全面剖析了造成我国当前职务犯罪猖獗的社会思想道德根源,得出了道德预防是预防职务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的观点,最后提出了在全社会建立一套完整的预防职务犯罪道德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是一项防止职务犯罪行为发生和犯罪增长趋势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保持国家机关单位纯洁稳定的重要基础。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措施不力,犯罪行为有机可乘等成为诱发案件事故的重要因素。我们更应该重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工作机制上、思想观念上和刑事责任的追究上存在的问题,努力改进现阶段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措施,积极掌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特点规律,紧贴现阶段实际情况,创造良好的工作机制,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稳定,使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达到最高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应以从严从重查办职务犯罪刑事政策为指导,借鉴国外的职务犯罪刑罚立法经验,对职务犯罪刑罚体系进行调整,由自由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转向自由刑与财产刑、资格刑并重的刑罚体系,使职务犯罪的犯罪成本高于犯罪收益,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0.
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国家采取透明化措施、降低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风险的重要举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新航城建设在即,一大批工程建设项目将不断上马,为确保"工程优质、干部优秀、资金安全"的实现,我们立足职务犯罪预防职能,对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查办的建设工程招投标环节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案件特点和犯罪表现形式,剖析案发原因和发展趋势,研究并提出预防对策建议,以期对新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职务犯罪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当前我国犯罪形势里较为严重的,也是最引人关注的两大犯罪。2010年湖北省法学会犯罪学年会立足湖北省的具体情况,结合犯罪学基础理论,紧密围绕职务犯罪原因及其预防、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原因及其对策展开讨论,本文是对此次研讨会的两大议题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非接触性犯罪的本质是传统犯罪互动的异化或者升级,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无人机技术、机器人和应用力学技术等实现的"犯罪—被害"间接互动关系的犯罪。非接触性犯罪的主要特征包括犯罪互动隐蔽化、犯罪互动便捷化、犯罪互动非现场化和犯罪互动结果增量化。被迫被害犯罪、缺席被害犯罪和交易被害犯罪都能以非接触的方式实现。非接触性犯罪数量有超越传统接触性犯罪数量的趋势,这是由犯罪机会的变化而决定的。非接触性犯罪侦办中存在一系列难点。应当通过转变姿态、优化样态和改变状态等措施加强非接触性犯罪的打击效能。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职务犯罪呈现上升趋势,由此导致的腐败案件逐步增多。其间涉案的人员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涉案的部门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涉案的花样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恶劣。职务犯罪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比一般犯罪更为严重,影响更大,更恶劣,因为这是发生在管理层面的犯罪。因此,提高人们对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加强对职务犯罪规律的研究,建立有效的职务犯罪预防机制,遏制职务犯罪的势头,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个人试从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一、职务犯罪的原因从近几年职务犯罪的个案…  相似文献   

14.
钟双喜  张珉 《人民论坛》2013,(12):140-141
文章分析当前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难题、瓶颈问题,通过基层检察机关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创“双政”的活动模式,首次将贪污贿赂犯罪与渎职侵权犯罪同层面、双轨道同时开展职务犯罪预防活动,形成多元性、长远性、全盘性的预防工作模式,以期达到“廉勤并举,贪渎同防”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全国犯罪数量同比有所上升,群众安全感稳定,社会治安形势平稳.重大刑事案件、侵犯财产犯罪、经济犯罪、职务犯罪上升趋势明显,涉枪涉爆犯罪继续下降,网络犯罪日趋严重,黄赌毒和制假贩假仍是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2012年全国政法机关进一步深化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立法政策和司法政策.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体现了打击严重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的价值理念;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在刑事司法中积极追求刑罚效果的最大化,注重化解社会矛盾和预防犯罪价值的实现;全国公安机关采取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遏制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发态势;社区矫正制度和少年司法制度进一步得到了规范和完善,以促进犯罪人重返社会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2013年犯罪数量增长幅度会有所放缓,侵犯财产犯罪、职务犯罪、网络犯罪等会持续高发和多发,在刑事政策和社会政策上应注重“新四化”过程中如何避免犯罪问题的严重化.  相似文献   

16.
李小坚  李海清 《传承》2008,(20):126-127
由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只是初步构建,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立法滞后和法律制度不完善,客观上留下了"一把手"职务犯罪的的机会和条件。加上贪欲与权力欲的极度膨胀、法制观念淡薄等主观因素,"一把手"职务犯罪呈蔓延之势。完善预防和遏制"一把手"职务犯罪体系,应当是教育、制度、民主和法律几道关键防线德有机结合。思想教育使人不愿腐败,民主监督和法律约束使人不敢腐败,而制度防范则是使人不能腐败。  相似文献   

17.
恐怖活动对全球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日益加大。以犯罪情境预防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全球恐怖袭击数据库(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分析可知,目前世界各国多年来寻求构建的反恐体系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暴恐犯罪的特点与属性决定了将暴恐犯罪防控与情境预防理论衔接的可能性。有关部门可在对暴恐犯罪的目标人员和目标场所进行威胁性评估与区分的基础上,构建以针对性、系统性、突出感知性等原则为指引,以增加困难、提升风险、降低收益、减少刺激因素和去除借口等措施为基础的暴恐犯罪情境预防体系,以最大程度减少暴恐犯罪的发生并降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18.
正本市检察机关受理举报和查办、预防职务犯罪扫瞄 又到六月最后一周,已是第十六个全国检察机关"举报宣传周"。6月23日至27日,主题为"依靠群众惩治职务犯罪,公开检务强化自身监督"的"举报宣传周"活动在全市展开。在这一周里,全市各级检察机关通过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形式,向公众开展举报宣传,还对55名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在这一周里,人们也更能感受到全社会对职务犯罪这类腐败行为的痛恨和群众举报的热情,感受到打击和预防这类犯罪,反腐倡廉,检察官在行动。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只是初步构建,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立法滞后和法律制度不完善,客观上留下了"一把手"职务犯罪的的机会和条件.加上贪欲与权力欲的极度膨胀、法制观念淡薄等主观因素,"一把手"职务犯罪呈蔓延之势.完善预防和遏制"一把手"职务犯罪体系,应当是教育、制度、民主和法律几道关键防线德有机结合.思想教育使人不愿腐败,民主监督和法律约束使人不敢腐败,而制度防范则是使人不能腐败.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 《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对“职务犯罪”做了规范, 明确界定, “职务犯罪”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害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犯罪(2004年 12月 31日《新京报》)。以前, “职务犯罪”与“经济犯罪”混用的现象不但在许多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 就是在司法机关的一些司法文书中也较常见, 常常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如, 在 2004年媒体报道王怀忠案件时引用了二审刑事裁定书中的这样一段文字: “更为恶劣的是, 王怀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