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保障,中国社会保障法治化建设需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化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即法治理念与法治实际相脱节,主要表现为"立法先行"理念与"先试点,后立法"的实践相脱节,"依宪治国"理念与"宪法中关于社会保障权表述不明"的事实相脱节,"有法可依"理念与"社会保障法体系不全面"的现实相脱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理念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质量不高"的现状相脱节。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法需要树立"立法先行"理念,明确宪法中的社会保障权,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并提高社会保障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2.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法治中国,不仅有法可依,而且是良法善政;法不仅要定纷止争凝聚共识,而且是对民族精神的提炼和升华。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立法权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在  相似文献   

3.
<正>质量是法律法规的生命。而法律法规作为公共决策的重要成果,它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立法者的水平和能力,还取决于立法过程是否正义。在立法过程中,行使立法权的人大和负责立法起草工作的政府的职权、责任和工作程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就构成了地方立法工作体制。  相似文献   

4.
新立法法中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立法理论对自治区人大立法的行进方向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立法理念,要解决从“立法理论”到“立法实践”转变这一问题,则需梳理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结构、制度建设、立法设计”中的立法意涵,并从自治区人大立法的“原则遵循、立法行为”等角度进行多维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立法理论在自治区人大立法的实践价值上作为其立法的根本遵循,在实践功能上成为其立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与全国人大“着力提高立法质量”相呼应,民意更深地渗透于地方人大立法。以立法民主保证立法公平,以立法技术促进立法质量,已成为立法者和公众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立法是法治的基础,立法的质量决定着法治的质量。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即对理想的法治状态进行过这样经典的描述:“制定的法律得到很好的遵守,而大家遵守的法律又是制定的很好的法律。”在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l必严、违法必究的过程中,我们日益感知到立法质量的重要。可以说,法律的质量可能比数量更加关键——质量不高的立法不但难以实现立法的宗旨目的,  相似文献   

7.
立法是法治的基础,立法的质量决定着法治的质量。在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过程中,我们日益感知到立法质量的重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再制定法律,其质量比数量更加关键——质量不高的立法不但难以实现立法的宗旨目的,而且可能造成负向的规范引导,并危害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部分的地方性法规,在体现对上位法的补充,细化方面。无论从立法数量和质量上讲,都基本实现了多方位覆盖。但是。各地人大面临的加快立法速度、增加立法数量的压力仍然有增无减。作为权力机关的同志。应当对此保持冷静、理性,不能盲目趋同立法的迷信和狂热。立法者要懂得“立法”,更要懂“不立法”,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9.
面对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进一步搞好立法工作 ,提高立法质量 ,改善法治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干事创业的环境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法治环境涉及诸多方面 ,影响法治环境的因素自然也很多 ,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及普法工作等的各个方面。其中 ,立法尤其是立法质量的高低 ,是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基础和前提。所以 ,我们必须要把提高立法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作为当前立法工作的突出问题来抓。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六要” :  一、要有质量意识和精品意…  相似文献   

10.
立法是法治的基础,立法的质量决定看法治的质量。在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过程中,我们日益感知到立法质量的重要。可以说,法律的质量可能比数量更加关键——质量不高的立法不但难以实现立法的宗旨目的,而且可能造成负向的规范引寻,并危害法律的权威。提高立法质量,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立法是法治的基础,立法的质量决定着法治的质量。在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过程中,我们日益感知到立法质量的重要。可以说,法律的质量可能比数量更加关键——质量不高的立法不但难以实现立法的宗旨目的,而且可能造成负向的规范引导,并危害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崇尚法治已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出于对法治的憧憬,人们希望将所有问题都放入法治这一“魔瓶”予以消除,各种激情式的立法建议接踵而来:仅2004年,新闻媒体竞相热炒的立法建议就足以令人应接不暇——立法制止公费吃喝、复兴传统节日、规范膳食营养结构、维护传统道德文化等。  相似文献   

13.
行政法治既可以说是制度上的,也可以说是观念或者文化上的。如果说WTO为中国行政法治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那么,这种契机首先就是一种理念转变的契机。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行政立法理念及其成因、树立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行政立法理念等层面对WTO与中国行政立法理念的转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洪丰  周洪 《公民导刊》2005,(11):15-17
创新,将扩大民主;创新,将激发活力;创新,将取得实效。立法制度的构建与创新对于用好立法权,提高立法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法规的立项、起草、审查、审议、表决、公布、解释、清理等方面,通过制度创新提高立法质量,从制度上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民主参与立法,遏制部门或地方的利益保护主义的现象,推进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使立法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这要求我们的立法者要有现代立法理念,深刻理解立法的民主原则、科学合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黄华 《新疆人大》2014,(3):35-3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要“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这给立法工作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标志着中国立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地方立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益补充,如何从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中寻求地方立法的发展“东风”,笔者认为,尽快转变立法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立法主导作用是提高地方立法工作质量,推动地方立法工作前行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虽然基本解决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有法可依”问题。但是,这并不表明,立法工作可以停滞不前、坐享其成了。无论国家立法还是地方立法,其立法工作仍然非常重要,立法任务依然比较繁重。就地方立法而言,除继续做好日常立法工作外,重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7.
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法治,首先必须能制定出“良好的法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为解放和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立法,为发展和繁荣中国先进文化立法,为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法。我们所制定出来的法律,就一定是“良好的法律”。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立法质量还不高,主要表现在部门主导顽症难消、公众参与实效不足、立法冲突现象突出、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立法漏洞、立法中的庸法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以及立法观念、制度、程序、技术  相似文献   

19.
阿计 《公民导刊》2008,(3):28-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10月出现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的这一论断,既是对当下中国立法现状的基本评判,也意味着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完成了既定的五年立法目标。 此时,不由人不想起九届全国人大谢幕时的“大考鉴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言犹在耳,时光已倏然走过五年。从“初步形成”到“基本形成”,为中国社会究竟带来了什么?仅仅两个字的变动,包含了多少丰富的内涵?又发生了多少深刻的变迁?这是书写中国当代法治史无法绕开的一段关键时期。 在十届全国人大即将淡出历史舞台、新一届人大行将接班之际,我们试图穿越时间隧道,重返历史现场,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掬起那些回昧无穷的碎片,清点五年时光所留下的立法财富,并捕捉立法百态背后的精神脉象。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纪念这个不平凡的立法时代,并向创造这一切的立法机关、立法者以及所有公民致敬!  相似文献   

20.
立法程序是指具有立法权限的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所遵循的制度化的正当过程,是限制立法者恣意进而使立法活动彰显和实现程序正义的制度设置,也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协调利益冲突,规制社会秩序及配置社会资源的合法路径和正当法律程序。现代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公开性、交涉性和自律性等基本品性,这几大品性是现代立法程序作为一种制度文明的重要标识。通过解读立法程序的基本品性可以使人们对现代立法程序的“庐山真面目”有比较深刻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