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位犯罪若干诉讼问题的探讨周作斌史渭华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的新刑法,总结了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参考了外国立法例。在总则第二章专节规定了单位犯罪,明确了构成单位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规定对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并在分则中对单位犯罪应负的刑事...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理论中对单位犯罪双罚制的解释众说纷纭,并且相互矛盾。从刑罚目的论解释单位犯罪双罚制的依据,解决了这种理论基础上的矛盾,在同“罪责自负”原则价值趋同的基础上得出双罚制是“罪责自负”原则的例外,是在刑法理论原则和刑法目的实现的博弈中得出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3.
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关于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理论基于对单位结构的不同认识以及刑法中对单位犯罪的双罚制和单罚制的规定而有失严谨。依据单位本质的独立人格性、单位意志的成员意志合力性及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可以肯定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独立性。以此为基础,可以解决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刑法地位和单位实施的“非单位犯罪”的具体处理问题。另外可以把自然人本身视为“身份”来解决单位实施的“非单位犯罪”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4.
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一般都认为有双罚制和单罚制两种。单位犯罪单罚制存在标准不确定、单位的诉讼地位不确定等弊端,从而使得单位犯罪单罚制在适用过程中存在不完善之处。应该对刑法中的单罚制处罚方式进行部分修改,以实现法律完善和适用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陈延军 《理论前沿》2008,(11):29-30
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刑事处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行立法完善:(1)增加刑种;(2)完善罚金刑;(3)取消单罚制,全面实行双罚制。  相似文献   

6.
一、法人犯罪是现代刑法理论和刑事司法中的一大问题。肯定法人成为犯罪主体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既承认法人犯罪的存在,随之而来的便是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纵观世界各国刑法,在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的问题上,刑法理论和立法例中存在单罚制和双罚  相似文献   

7.
论单位犯罪单罚制之弊端及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单位犯罪,我国刑法采取的是以双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例外的处罚原则,对个别单位犯罪实行单罚制,有利于克服罚金刑适用中的一些弊端,但是,这种单罚制,不仅会形成有罪不罚,混淆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界限,而且背离刑事司法中当事人参与原则,导致不起诉范围的扩大,带来审理中的诸多困惑。对之,主要应从增加单位犯罪刑罚种类、限制单罚制适用范围、建立犯罪单位出庭制度和罪状认否制度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对盗伐林木和滥伐林木两罪都规定了罚金刑,同时,规定单位犯两罪的,实行双罚制,对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和自然人犯两罪的处罚没有任何区别,既要对单位判处罚金,还要对直接责任人员单处或并处罚金.单位犯罪中只有一个犯罪主体,刑法对此设置双重罚金刑是值得商榷的.应当取消单位犯罪对直接责任人员并处罚金规定,同时规定对单位直接责...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单位犯罪的刑罚适用、单罚制的理论基础及单罚制中犯罪单位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单罚制中犯罪单位自首的认定与处罚;单罚制中犯罪单位追诉期限的认定;单罚制中犯罪单位直接责任人员的变更以及定罪量刑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说认为,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以两罚制为主,单罚制为辅。代罚制作为单罚制的一种,规定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不处罚单位。承认代罚制下存在单位犯罪,会造成理论体系的不统一,也会使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逃避刑事责任,无法实现刑罚目的。由果溯因,根据罪责自负的原则,采用代罚制的犯罪其实是自然人犯罪,而不是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11.
对预备犯刑事可罚性持否定立场的依据并不充分。可罚的预备行为固然应当包括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但这里的犯罪工具应当限定为我国刑法禁止公民个人所拥有、支配的某些特定物品。可罚的预备行为中的“制造条件”的行为应当理解为与实行行为存在紧密关联的行为。我国刑法预备犯的立法模式是科学的。采用个别化的立法模式则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对刑法法益构成抽象危险的行为将无法全面进行惩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规定的所有具有主观故意的单位犯罪,实际上是隐藏在单位犯罪面纱后的自然人犯罪。根据法人组织体责任论,法人(单位)可以不依赖于其组成人员的存在而具有独立的意志,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追究法人(单位)刑事责任的理论。对单位犯罪应采取只处罚单位的单罚制。  相似文献   

13.
新刑法确立法人犯罪是一大进步,但采用单位犯罪这一称谓是立法上的一大遗憾。概念的表述可以多种多样,但性质的揭示终归只能有一个。法人犯罪宜定义为法人或合法存在的非法人组织在决策机关意志的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依法构成犯罪的行为。作者认为,法人犯罪的确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肯认了自然人地位的降低,一旦法人的整体行为被确认构成犯罪,法人成员即成了潜在的刑罚对象,经过法律的明文规定后,责任人员则成了现实的刑罚对象,故在我国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两罚制,事实上只存在单罚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理论对“单位犯罪主体”、“刑事责任主体”等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研讨,这也导致了司法实践中适用的诸多问题。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一个犯罪主体、两个刑事责任主体”的大胆观点,并建议批判地吸收美国公司犯罪中的“上级责任原则”,以增强对我国立法尤其是司法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现行刑法全面确立单位犯罪的前提下,对于刑法中是否规定了单位累犯,理论和实务界存有一定的争议,虽然目前立法并未作出相应规定,但是应该承认单位累犯,所以有必要完善累犯的立法规定。单位累犯的立法模式存在“自然人累犯与单位累犯分立模式”和“自然人累犯与单位累犯并立模式”两种可能模式,其中分立模式中又存在完全分立和部分分立两种,建议我国刑法采取自然人累犯与单位累犯并立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签署并批准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该公约中规定了洗钱犯罪的内容.为符合该公约中治理反腐败洗钱犯罪的要求我国修订了刑法,但还存在不足.我们需要明确腐败犯罪和洗钱犯罪的双罚制及我国刑法对国外犯罪的管辖权,以更好地满足公约要求,从而更有效遏制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行刑衔接的实体规范立法模式包括“从有到好”的改进式立法模式和“从无到有”的新设式立法模式。环境保护行刑衔接宜优先适用行政法先行的立法技术;对具有严重法益侵害性而亟待刑法发挥强制力进行规制之行为,可补充适用刑法先行的立法技术。环境保护行刑衔接的实体规范优化在适用立场上体现为罪质要素、罪量要素以及法律责任层面的优化。对环境犯罪进行行政法违反之评价时,宜采取“行政违法且应罚”标准;环境犯罪行为要素对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之界分的影响具有二元性。环境技术标准应是在国家规定中体现的标准,规范意义上的环境技术标准与科学意义上的环境技术标准之间的冲突需予以科学化解。强化环境保护要对有形罪量要素的行刑衔接进行规范阐释,对无形罪量要素的行刑衔接进行综合判断。依据环境犯罪的分类,需对罚金刑的具体科处方式做不同设置:污染环境犯罪宜优先考虑设置限额罚金制,同时依据行政法的对应规定例外适用倍比罚金制;破坏资源犯罪则宜优先采取倍比罚金制。  相似文献   

18.
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新增设的一个走私罪罪名,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走私罪罪名体系,突破惩治走私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有罪不能罚”、“应罚而无适当罪”的现实困境,其立法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过程中 ,单位犯罪行为激增 ,其中也包括单位过失犯罪行为 ,这决定了单位过失犯罪的客观可能性和刑法价值性。单位意志深层次的因素是违法性意识 ,违法性意识说应作为肯定论的理论基础。以单位过失犯罪的主体特征、主观特征、行为特征来界定单位过失犯罪范围 ,一定范围内的单位过失行为应予犯罪化。单位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由单罚制过渡到双罚制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新刑法第 30条是对我国以往单位犯罪刑事立法的一个重要总结 ,其价值在于 :明确提出“单位犯罪”概念 ,有助于统一认识 ;强调单位犯罪的法定性 ,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 ;提供认定单位犯罪的总则性标准 ,有助于遏制单位犯罪 ;肯定单位犯罪 ,符合世界刑法发展的潮流。为充分发挥其功能 ,科学把握其精神 ,正确指导司法实践 ,深入而理性地分析其规范含意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