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尹鸿伟 《南风窗》2011,(12):50-51
城管之难反映的不仅仅是城市管理问题,更折射出中国城市化急剧扩张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不能因为现代化、城市化而失去乡村,必须使人力、物力、财力等由乡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转为双向流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城市会像中国一样拥有那么多无证小贩,而且他们随时与城市管理者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冲突。"追求更为便捷或更好生活是人本能,当乡村与城市之间差距甚大时,人们自然  相似文献   

2.
李北方 《南风窗》2013,(26):44-44
01 颁奖词:健康的城市化需要健康的乡村,破败的乡村必然催生无序的城市。在城市化如火如荼进行的过程中,中国乡建院把眼光投向未来,以"逆城市化"的思路尝试乡村建设,寻找农村的主体性。这是对中国农村和农民有益的探索。在新型城镇化、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一体化等等理念的冲击下,人们似乎忘了即便城市化进程完成,也还是会  相似文献   

3.
由于400多名来宾中多数是想从中国讨教"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经验的发展中国家代表,所以中国方面的致辞就像温总理5月份在全球扶贫大会(上海)上的演讲一样踌躇满志。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表示,中国启动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就业再就业、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等问题,并积极实施"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推进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的农村养老保障措施。上述两点经验切中肯  相似文献   

4.
赵义 《南风窗》2012,(19):10-10
8月31日,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了"2012广州论坛.新型城市化发展高峰论坛"。此次论坛是广州论坛的第三届,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国社科院、中共广州市委、中山大学共同主办。广州走新型城市化的雄心在中央级智囊机构和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学者那里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未来5年中国的发展战略之际,广州这个国家中心城市的选择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新型城市化。21世纪影响人类的两件大事之一是中国的城市化(斯蒂格利茨语),中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未来中国城市化的走向,不仅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发展的持续性,也会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考察城市化进程中温州乡村社会结构变迁和文化转型,认为农村城市化的过程,既是一个原有的乡村社会结构的分化过程,也是用新的城市文化和社会规范,对社会个体进行重新整合的过程.然而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分化和整合的不连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8)
正中国从来就不止一个农村,至少从来就不止一个类型的农村。即使是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也未必敢说他真正了解农村。他所了解的,可能只是他自己的那个村庄。想了解农村,我们必须在整体的中国里来看农村;而想要理解农村问题,必须站到历史的高地,既看到传统中国的乡村,也看到农村在过去100多年来的变迁,在此基础上想象未来的农村图景。数千年来,中国的农村供养着城市,成长为城市,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小商品经济的传统产业结构里与城市文化相通,社会相连,政治共和。然而,自1840年西方工商业资本入侵以来,这种一体两面的格局被现代"化"了。农  相似文献   

7.
石勇  杨军 《南风窗》2012,(18):39+38
"异地高考"问题是中国的一个伤口。它是30多年来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从未解决的后遗症。如今,越来越疼痛。看一下"伪城市化"、"伪现代化"的症状:2010年,中国城市常住人口达到6.7亿人,但户籍人口仅4.5亿人,有2亿多人没有城市户籍。2012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超50%,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没有户籍的"伪市民"均超过30%—深圳的户籍和非户籍居民之比,则达到非常夸张的地步,后者占70%多!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思想原因,也有制度性原因.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应在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与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相适应,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指导下,以中心城市为主导,循序渐进,建立起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俗话说"人有三急",其中内急是生活中最现实也是最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很多人在游山玩水、购物逛街时,都曾遇到过内急而找不到厕所的窘境,那种感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如厕难的问题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  相似文献   

10.
策划人语今年中国的"两会",被境外媒体描述为"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中国自1997年始"一直坚守的图腾般的经济增长目标""保八"也第一次淡出了国人视野。"十二五"期间,GDP增速被定为7%。如何让普通民众感觉更幸福成为本次"两会"的一大亮点,在"两会"热点问题中,民生问题更是占了一半。"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希望到2015年城镇化率提高到51.5%。外媒把中国城市化进程形容为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实验"。将承载超过中国半数人口的城市,如何让幸福感与城市化同步,缔造对百姓来说具有竞争力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最近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800个左右,每年转移农村人口1000万人,10年中有超过1亿的农村人口落户小城镇。可以预见,在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城镇城市化水平将由目前的近34%左右提高到50%,也就是说,将至少有一半人住在城市里,古老的三七开的城乡格局将被彻底打破,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将步入城市化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唐晓腾  潘智勇 《南风窗》2012,(22):58-61
现在的农村,不管是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其城郊结合部的村落、城中村乃至老里弄,还是中西部地区的传统村庄,由于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的影响,过去的记忆已经不再,居住和曾经生活过的人都已对其缺乏"家园"的认同。快速城市化给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带来深刻影响。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其郊区村落在城市化、现代化浪潮下,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李昌平 《南风窗》2012,(21):54-56
在全球化"中国拐点"出现后,中国十几亿人口的现代化,不可能走亚洲"四小龙"之前所有先发国家和地区的道路,必须探索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最大特点有二:一是以内需为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二是以共同富裕为主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15)
正1990年代中期,温铁军等人指出,中国历来没有纯粹的"农业"问题,而是包括农民权益问题、农村治理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内的"三农"问题。也是自那时起",三农"问题成为农村研究的范式思维。本书作者应星偏重垂直结构分析,即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乡村集体为中间层次,以国家的逻辑为最高层面,通过"土地一治理一民情"这三重分析框架,对"三农"问  相似文献   

15.
非洲国家的殖民主义历史遗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非洲国家的落后和贫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过去殖民宗主国的统治和掠夺带来的更多、更严重的历史遗留产生的深刻影响不可低估:其后果主要表现在非洲国家至今存在的不合理的国际边界、承袭殖民时期的缺乏内部凝聚力的行政管理组织和立法制度、严重畸形的单一经济结构、城市与乡村间的巨大差别、教育制度的落后,以及鄙视非洲黑人的种族主义思想的泛滥等等。这些都是阻碍非洲国家政局的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3):96-96
从上个世纪末,知识界就开始讨论农村的"凋敝"。凋敝是一个非常精确的词语,传达出了农村在多个方面遭遇危机的态势。大致概括一下,农村的危机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收入增长缓慢,相对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人口结构失调,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老年人和儿童,农业生产荒疏;包括水利等在内的公共设施废弛,抵抗灾害的能力减弱;乡村文化消逝,消费主义侵入,对乡村的认同感越来越淡漠等等。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更加重视"三  相似文献   

17.
张天潘 《南风窗》2013,(8):87-89
在消费主义与城市中心主义的遮蔽下,从影视到图书,再到网络、街头广告,都无时无刻不在倾销着城市主义的价值观和各种"城市物语",农村作为城市背包客想象中的幕布,其中的真实生活被抽离。回顾近二三十年来,伴随着乡土题材影视作品中农村叙事的变迁,可以窥见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但这种变迁,却经常与当下中国农村的现实迥然不同。从文化层面来说,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张天潘 《南风窗》2012,(23):90-92
在高速奔向全面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中国,却有另一种值得思考的现象,今天的城市和乡村,正在匪夷所思地互诉衷情。  相似文献   

19.
王维平 《南风窗》2008,(6):38-39
把垃圾当成资源来对待时,我们就应该用"管理"这个词,而不是"处理"。可是,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垃圾管理思想体系和实际操作经验。人类历史与垃圾同行垃圾始终伴随着人类,见证了社会的兴衰发展,据《汉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23年,就有了环卫工人。但同时,垃圾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困扰,尤其是在人类社会迈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美国人从1924年开始填埋城市垃圾,到了1980年代,到了无处可埋的地步。1972年以前,城市垃圾大部分都被运往农村做肥料,那时候的垃圾里极少金  相似文献   

20.
阳敏 《南风窗》2007,(20):23-25
城市和农村的不同选择《南风窗》:毋庸置疑,早期的改革是多数人受益的改革。而在叙述早期的改革经验时,人们总要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开头。在您看来,农村大包干的实质是什么?它所起到的制度变革的意义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