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在报上看到两则报道。读后颇为感慨,令人深思。 其一:早在1999年,美国环境保护署、8个州政府和10多个环保组织就联名对美国电力公司提出诉讼。它们控告这个能源巨头重建的燃煤发电厂没有采取控制污染的措施,结果生产时排放出的硫酸盐和硝酸盐生成的酸雨对阿迪朗达克山脉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严重,社会和生态利益遭到破坏,而现行刑法尚未明确设立污染土壤罪,在对环境污染进行多元应对的新阶段,必须在原有行政管制基础上增加刑罚强制,考察污染土壤犯罪发生之原因,主要包括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环境意识淡薄和环境法治不完善等几个方面,其中法治不完善是其中根本原因,对此提出了建立多元化、全过程控制的犯罪防控机制的构想。当前应首先通过完善实体法和程序法,建立独特的污染侦查机制来加强对污染土壤犯罪的惩治,同时完善全过程管理机制来实现事先预防,真正达到预防、减少和遏制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10,(11):32-33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农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  相似文献   

4.
《江淮法治》2014,(4):50-50
全球多个地区都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去年12月中旬,巴黎市长德拉诺埃表示,未来几周,巴黎环城公路的限速标准将由时速80公里降为70公里,这项措施旨在防止空气和噪音污染。  相似文献   

5.
<正> 环境法在美国是个一比较新的领域。一般认为这一领域始于20世纪60年代,因为在这时,人们已开始关心保护公众的健康,防止工业社会带来的污染,为了我们的现在和我们的后代而保护自然资源的风景区。1962年 Rachel Carson 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发表后,引起了大多数美国公众对污染后果的关注,达本书说明了由于"滴滴涕"以及其它农药的作用,损害了生物自然生长和动物的生存。传统的观点认为,防止污染,保护水、空气、土质等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污染环境罪司法解释修改的具体问题探讨与对污染环境罪司法解释修改前后相关条款的整体结构分析可知,污染环境罪的司法解释进一步肯定了"严重污染环境"和"后果特别严重"中的污染环境的行为内容.然而,根据刑法第338条,笔者一贯坚持污染环境罪在立法上是故意的实害结果犯的观点,对于"严重污染环境"和"后果特别严重"的解释只能...  相似文献   

7.
美国水资源保护法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德勇 《时代法学》2009,7(3):95-101
美国水资源保护法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出一系列新发展,传统的河岸权开始转向行政许可:积极稳健地推行水市场改革;采取一系列财政经济手段消除或减少非点源污染;努力提高公众参与和公众意识。这对于完善我国水资源保护的立法和执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法医DNA实验室的DNA污染和防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松 《刑事技术》2007,(3):16-20
DNA污染是产生DNA鉴定结论错误的重要因素,法医DNA实验室要努力去解决这一问题。DNA污染有自身污染、交叉污染、PCR污染3种。法医DNA实验室要采取实验室分区、严格检验操作步骤、对试剂及消耗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等方法防止发生DNA污染,采取设置对照样本、核查DNA结果、建立DNA排查数据库等方法监测和发现DNA污染。  相似文献   

9.
姜俊山 《法学杂志》2014,(3):98-105
《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刑法》第338条罪状部分的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相应地该条规定的罪名也由原来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变为"污染环境罪"。立法者期冀通过对《刑法》的运用加强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遏制我国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但从犯罪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污染环境罪的现行立法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的作用仍难以发挥。本文旨在对污染环境罪的现行立法进行犯罪论上的结构重构,力求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完善我国污染环境罪的刑事立法,以期对环境犯罪立法和环境犯罪理论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污染权交易立法构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在立法上应当将部分环境资源视为一种商品,建立污染权交易制度,在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对环境资源进行有偿分配,获得该种资源的人如同获得某种商品一样,可以将其推向市场进行交易,交易方式主要通过排污许可证有偿转让的形式进行。运用市场机制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1.
政府、污染转移者和受害者的环境关系失衡是污染转移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在很多污染转移情形中,污染者面对的是弱小的受害者,政府却偏向于污染者。公众尤其是农村居民在污染预防阶段维权缺位,在污染侵害阶段维权地位不利,使环境污染态势仍在加剧。因此,要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转变,就必须改变这种不平等博弈的局面,应促进公众参与遏制污染转移,使其在污染预防阶段能够参与项目的决策,在污染侵害中能够得到相应的赔偿,形成对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压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马丽 《法人》2011,(10):60-62
苹果供应商导致的污染事件与日俱增,污染影响正在不断蔓延——有一50人村小组患癌症者达9人。此刻要求苹果承担其供应链上的环境污染责任,无疑是对中国环境的救赎,也是对苹果自身的救赎。然而,正在享受热卖狂欢的苹果有这个觉悟吗?  相似文献   

13.
尹丽 《政府法制》2013,(10):24-25
很难求证,中国首例地下水污染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可以确定的是:近日,山东潍坊将有关地下水污染的舆论,推向了少有的高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影响环境生态,威胁公众健康。如何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备受社会关注。我国目前尚无专门性单行法律,且现行法律多规定环保基本国策及原则性条款,未明确规定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具体措施和法律责任。文章通过对国外立法展开论述,旨在探求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致害的环境法应对。  相似文献   

15.
论污染者自负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梦兰  莫守忠 《法学评论》2007,25(6):104-109
在外国污染转移责任制度中,确立污染者自负原则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而且具有实践上的必要性。在外国污染转移责任制度中确立污染者自负原则应该解决几个具体问题:污染者自负原则应确认的责任承担主体;污染者自负原则与国家对私人实施的污染转移行为可能承担的责任问题;污染者自负原则要求污染者承担多大范围、多深程度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船舶污染问题一直是各船旗国、沿海国、港口国海洋环境保护所关注的重点,通过对目前国际上关于防治船舶污染控制的国际公约以及各国国内法来看,其可分为事前防范机制以及事后保障机制。随着两岸三通,往来旅游贸易的频繁,厦金水域所面临的船舶污染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由于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对其船舶污染的控制需要两岸加强对话,协调配合.本文通过梳理国际上关于船舶污染控制的公约,同时结合两岸关于船舶污染控制的立法,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肖鸣 《法治纵横》2011,(8):45-48
原本一个与世无争的普通农民为了保护滇池妻离子散,几近家破人亡,63岁的他在31年滇池保护过程中,一共告停了160多个污染企业,62个采石场,得罪了250多家单位。告倒了各级官员100多名,老板告倒了240多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国际立法实践,海运毒害物质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各类国际条约为各国船舶污染损害责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我国船舶污染立法相对比较落后,随着越来越多的船舶污染事件的发生,我国船舶污染法律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蒋海云 《法医学杂志》2009,25(6):461-461,464
物证污染是指在犯罪发生后,物证材料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了能够影响物证鉴定结果的性质变化。根据物证污染的阶段可以分为犯罪现场的物证污染和实验室的物证污染,根据物证污染的来源可以分为人的污染、物证之间的相互污染和其他物质的污染,根据物证污染的形态可以分为有形物质污染和无形物质污染,  相似文献   

20.
《公民与法治》2013,(16):25-25
“污染企业咋成了我们的衣食来源,我们该保护环境呢,还是保护污染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