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企业员工缘何忠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间竞争的成功与失败都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密切相关。富有忠诚心和献身精神的员工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竞争力量和最有效的人力资源,也是其它资源最大化的基础。然后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员工好象越来越少。于是许多企业家感叹,我们的员工为什么不能像日本员工那样富有忠诚心,那样效忠于企业。殊不知,日本企业员工的忠诚献身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源于企业对员工的真诚负责。  相似文献   

2.
于景涛 《德国研究》2013,(3):91-102
员工的组织忠诚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员工忠诚与否直接关系到机构或企业的兴衰存亡。文章首先介绍了组织忠诚度的含义及其类型,并阐述了各类型组织忠诚度的理论基础,然后从若干文化维度,比如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权力距离和风险偏好程度等,分析文化因素对中德员工的组织忠诚度产生的影响,并建议管理者注重培养员工情感性的组织忠诚度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3.
日本人向来以工作热情高而闻名于世.并以吃苦耐劳、忠于职守、对企业极端忠诚著称.日本人的这种"经济动物"的素质来源于日本古代固有的价值观念和受中国、西方的影响出现的新的伦理道德观念.日本人的劳动观是日本国民素质区别于其他国家国民的重要特征,也是日本经济腾飞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统治菲律宾虽长达三个多世纪,但对菲律宾本身的经济开发却几乎没有什么贡献。霍尔曼指出:“中国人和日本人是最先现实地把工商业的观念带给原住民的国民”,而成田节男则进一步点明:“西班牙人不得不依赖与中国人贸易的最重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开拓菲律宾的意志。他们的所谓开发菲律宾,仅是在马尼拉进行建设,创  相似文献   

5.
稻盛和夫是当今日本杰出的企业家和经营大师。他创办了闻名全球的高科技跨国企业──京都半导体制陶公司和日本第一家与NTT抗衡的民营电信电话公司──第二电信电话株式会社(DDI)。这些公司,即使在九十年代,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大量企业破产倒闭的情况下,仍然立于不败之地,保持着企业的高增长率。稻盛和夫本人也被誉为世界闻名遐迩的企业经营之圣。那么,稻盛和夫经营成功的秘决何在?我们认为,稻盛之所以成功其奥秘在于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哲学和理念,这就是“以心为本”的经营。目前我国正处于加速进行经济现…  相似文献   

6.
刘迪 《新民周刊》2017,(37):65-65
在日本,读博而心有旁顾,很难。读博,心有旁顾而能有大成就者,更难。如还未读,可好好想想不迟。如已决心读,那真要有破釜沉舟的气概了。最近,有一在大学工作的朋友说:“有的中国赴日学子,还不懂读博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至少在日本,一个选择了读博的人,那就意味着他立志抛弃其他诱惑,要一生“侍奉”学术。当然,现实中有许多例外,但至少在外人看,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企业终身雇用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日本企业终身雇用制是指企业在劳动者达到预先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对其进行持续雇用的制度,是企业的一种雇佣惯例。它产生于明治维新后期,正式成为企业的人事制度是在战后经济重建所刺激的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力相对不足、企业难于录用合适的人员及当时人们追求稳定的就业心态等,使得终身雇佣制很快赢得企业主、员工的青睐而迅速浒,从而使  相似文献   

8.
饭店管理概括地讲就是对饭店的人、财、物的管理,而对财、物的管理又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进行的。为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就需要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中外皆然,日本饭店管理行业在对员工录用、配置、培训、激励等方面,与我国饭店业比较而言,虽各个特色,但也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人的公私观经历了三次变迁。战后初期,随着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天皇制及家族制度的解体、"灭私奉公"观念的淡化以及自由民主人权意识的上升,私的立场得到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时期,现代化的企业组织成为日本新兴的共同体,日本传统的主从关系支配下的拟家族式的序列等级制,以及"恩情"与"奉公"的伦理融入企业制度中,日本人的奉公对象普遍指向企业,公的意识高涨。泡沫经济破灭后,终身雇佣制的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受到冲击,个人能力主义上升,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弱化,重视家庭及个人之私的趋势抬头。与此同时,对爱国心的强调、以及在国家之公与个人之私之间构筑社会公共层面的呼声,体现了日本人公私意识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
茶房日记 韩国人喜欢喝茶,他们的茶文化历史并不比中国短。他们一般多喝绿茶、红茶。除此以外,又根据大众口味的变化新增了不少品种,如水果茶、果脯茶等。虽然韩国没有像日本那样的茶道,但对他们而言,喝茶仍是件十分讲究的事。因此在韩国能看到不少茶屋,档次不同,装饰风格也各具特色,有西洋风格的,也有传统风格的。可以说喝茶不仅是为了放松休闲,更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甚至是某种文化体验。 我也去过几次茶屋。对我而言,装饰比较独特的每每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刻。在汉城的“仁寺洞”有一条以卖传统商品而出名的步行街,不宽…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国家,其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举世闻名,以忠诚意识为核心的日本大和民族精神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来延续的。近些年来,日本社会各界强烈呼吁加强道德教育,要求把加强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日本在规划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只有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二战以后,日本文部省为尽快消除战争留给人民的精神创伤,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本文拟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对战后日本中学思想道德教…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反映出了我国境内企业缺乏持续技术创新的物质投入和制度建设。在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持续的技术创新需求是日本企业积极招聘和培养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内在动力。日本企业的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制度的良性互动作用,造就了日本企业的竞争实力,也是日本实现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日本企业从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到把其培养成企业的核心员工的过程非常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和借鉴。只有在我国企业中建立持续创新的制度安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卓  程永明 《当代亚太》2006,(12):52-57
日本企业的社是与社训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推动企业经营和进行员工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定企业社是、社训是当今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日本企业的社是、社训,对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树立企业形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三·一运动”的评价可敬可佩的朝鲜人自从民族自决的声浪传到我们亚洲以后,那两千万自由夺尽,忍痛待死的朝鲜人,就欢天喜地的来运动独立。上书和平会议,通电各国,说他们自从被日本吞并以后,种种苛虐,种种残酷的待遇,简直是天上有地下无的。这十几年来,弄得他...  相似文献   

15.
刘迪 《新民周刊》2015,(1):26-26
在日本,尽管上代亚洲共同体主义逐渐老去,但他们中仍有许多人在苦战。他们热切期待日本融入亚洲,加入亚洲日益崛起的滚滚大潮。前自民党参议员田村耕太郎在出版的新著《转向亚洲》中写道:“亚洲时代将要到来,不,已经到来。”他说,也为了迎接亚洲时代,他举家移民新加坡。在日本到处存存“中国经济崩溃论”,但田村说,他移居新加坡后,没有...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1955年9月10日正式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入关”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本文仅就日本人关前后产业政策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初步的分析。为便于看清日本政府在“入关”前后产业政策的变化趋势,我们仅对日本入关前后各10年的时期进行研究。一、“入关”前的产业政策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曾经指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改变产业间的资源分配和各种产业中私营企业的某种经营活动而采取的政策。换句话说。它是促进某种产业的生产、投资、研究开发、现代化和产业改组而抑制其它产业的同类活动的政策。①“入关”前…  相似文献   

17.
刘迪 《新民周刊》2012,(42):24-24
今天日本经济界,已认识到中日关系恶化的危害。某日本经济杂志报道称,最近居留上海的日企驻在人员每逢聚会,最大的话题就是"今后怎么办",他们的谈话中不乏对石原挑衅中国的批评。该杂志报道说,中国"反日游行"后,其中一些企业开始考虑缩小投资规模甚至撤资。不久前,不少日本媒体鼓吹"撤出中国",但企业的真实想法到底如何?日本读者...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度日本经济财政白皮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一度的日本经济财政白皮书2008年7月发表,副标题是"风险中的日本经济",重点分析了日本经济面临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风险,认为短期的风险在于美国经济下滑、石油价格及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外部风险,而中期的风险是日本经济的脆弱性,家庭和企业不能积极地应对各种外来风险,长期的风险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财政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朝鲜独立活动的情状──生气和杀气相冲 公理和强权苦战 且看最后那一天 到底是谁胜谁败这回朝鲜独立,朝鲜人说日本人不懂民族自决主义,日本人说朝鲜人误会民族自决主义。总归一句话:随便怎样说,总是和民族自决主义生了关系。到底是不懂呢,还是误会呢?必得要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企业的终身雇用制度及其起源 终身雇用制是日本企业长期采用的劳动用工制度。它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己的责任,企业避免解雇员工的习惯。终身雇用发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正是日本模仿欧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大量兴办工厂企业,发展民族经济的时代。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自己出资在企业内设立技术培训设施,对将来可能成为骨干的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并创立退休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