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华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华人经济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发展为主线,对1997~2008年期间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和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华人是指出生在或移民到新加坡、并持有新加坡公民权或居留权的中国人,也称"新加坡华裔"或"华裔新加坡人"。2010年,新加坡华人占新加坡居民人口的74.1%,即4个新加坡人中差不多就有3个是华人,是新加坡人口中最大的族群。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们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有关宗教活  相似文献   

3.
吴开军 《东南亚》2003,(1):59-62
新加坡自 1 965年独立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即已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新加坡这些成就的取得同占新加坡人口 70 %以上的华人的卓著贡献是分不开的 ,而新加坡的华人社会在随着政府对国民实行新加坡化的过程中逐渐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了深刻的变化。一、华人社会变化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新加坡的侵略与占领 ,当时旅居在新加坡的华侨积极参与到保卫新加坡的战斗中去 ,为保卫新加坡而洒热血、抛头颅的华侨为数不少 ,旅…  相似文献   

4.
周聿峨 《东南亚》2000,(2):55-59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有为数不少的华文学校 ,但战后的几十年中 ,各国华文教育严重衰落 ,包括华人占人口比例 70 %的新加坡。惟有马来西亚是个例外 ,目前 ,全马有以华语为教育媒介语的国民型华文小学 12 82间 ,华文独立中学 6 0间 ,华文大专3间 ,建立起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究其原因 ,最根本的在于 :马来西亚华人把维护民族母语教育提高到维护民族文化高度。一再强调 ,我们的文化 ,便是我们民族的灵魂。这崇高的、圣洁的灵魂 ,必须受到极神圣的尊重。而我们文化的传递与发扬 ,必然寄托在华文教育的继续存在及发展的上面。①…  相似文献   

5.
前言 在有关华人社会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采用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是因为两国具有以下这些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难得的条件:有着曾是英国殖民地、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这3个种族组成的所谓“复合社会”的共同点,另一方面,有着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原因之一、即华人约占人口77%的特殊种族构成比这样一种不同点。 在国民统一过程中实施的国语、通用语政策下,在新加坡,英语是事实上的国语(法律上规定马来语为国语)。在马来西亚,一直将马来语(曾有一段时间称为马来西亚语)作为国语,但华人们曾经为华文的通用语化开展运动,至今仍在要求继续保持华文学校。 本文拟从“国家的政策与民族的共生”这一观点,以马来西亚为主,以新加坡为比较对象,就两国华人社会的阶层结构和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究竟处于何种关系、以及在采取原住民政策(马来人优先政策)的马来西亚,这些政策在华人与其他种族、尤其与马来人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紧张关系或共生关系做一个考察。  相似文献   

6.
廖丹 《东南亚纵横》2002,(10):33-36
新加坡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社会。与其他国家相比 ,新加坡社会的文化基础更具有多元性。本文试从新加坡社会的儒家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和多元民族思想三个方面分析新加坡社会的政治价值观。一、儒家思想华人在新加坡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英国人登陆新加坡之前 ,就已经有华人在新加坡定居。在莱佛士宣布新加坡为自由港之后 ,华人更是大量地涌入 ,逐渐成为新加坡第一大种族。据统计 ,到1995年止 ,在新加坡310万人口中 ,华人有240万人 ,占了将近77.5 %。新加坡的华人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长期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7.
关于印尼发展华文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尼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 ,大约占总人口的3% ,即约有800多万 (也有人说有1000多万 )。90%以上已加入印尼国籍。20世纪50年代 ,印尼华侨教育曾经蓬勃一时 ①。1966年苏哈托政府掌权后 ,对华侨华人实行强迫同化政策 ,内阁主席团1967年颁布的第37号令宣布取缔华文学校、社团和报刊。从此华侨教育在印尼绝迹。虽然当局后来曾允许办特种民族学校 ,每周授2节华文 ,但此类学校于70年代初被关闭。1998年5月 ,哈比比政府执政 ,1999年10月14日 ,文教部颁布第269号令 ,允许开办华文补习班 ,但因基层…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同为多种族、多文化的移民国家。在历史上,两国都有着不断接纳外来民族迁入的经历。15~19世纪,华人族群分别在这两个国家扎根并繁衍。目前,马来西亚华人约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6%,而新加坡华人约占该国总人口的76.8%。由于华族在两国都为主要民族之一,华族文化的载体——华语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成为两国华人社会不懈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对于华语教育的发展问题,两国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需要,  相似文献   

9.
华侨华人社团在东南亚及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华人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它是华侨华人报刊杂志、华文学校及华人企业经贸网络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之一.早在1900年,印尼华侨华人正式成立了近代印尼第一个华侨华人社团——巴城中华会馆.  相似文献   

10.
前言东南亚最大规模的华人学校不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华人人口较多的国家,而在柬埔寨,这一事实无疑会让许多人难以置信。柬埔寨华人社会的多数派潮州籍华人所经营的端华学校学生人数最多,从而成为东南亚最大规模的华校。目前端华学校有本校和分校,根据中国侨网,本校和分校的合计教室数量和班级数量分别为124间和205个,教员总数为230多名  相似文献   

11.
缅甸华侨华人及其兴办的华文学校已经成为缅甸汉语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受制于复杂政治因素的制约,缅甸的汉语教育发展缓慢。本文以现有学者研究和个人在缅甸的实地调研为基础,探讨缅甸华文学校的现状及华文教学的特点,并就缅甸华文学校在缅甸汉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提出对策和思考。本文认为,缅甸华人华侨是缅甸汉语教育的重要社会基础和力量,在缅甸汉语教育未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应加强与缅甸华侨华人的合作和交流,加强与缅甸官方和民间的交流以及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以推进缅甸汉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对外资的基本态度在东盟国家中,新加坡对外资一直采取了最为开放的态度。这是由于新加坡国土狭小、天然资源缺乏,因而在经济上对外依赖程度极大的这一背景所造成的。自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之后,新加坡政府把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放在推动工业化上面,但是,发展工业所必需的资金,即产业资本的积累并不多,加上华人(华人占新加坡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资本主要投放于商业资本,因此工业化所需的资金绝大部分不得不依赖外资。新加坡力图从所谓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向先进国转变,不断促进工业水平的高度化和加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吸引外资,以发展技术集约型和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的多元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的人口总数310万(1995年),其中华人240.3万,占总数的77.5%;马来人44.0万,占14.2%;印度人(包括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人和孟加拉人)21.7万,占7.1%;其他人种(包括亚洲其他国家人、其他各洲人和混血人)3.7万,占1.2%。①这个基本上都是外来移民的国度因其种族构成复杂,有“世界人种博览馆”之称,同时它又是除中国外唯一的以华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过程中,国内民族关系复杂的新加坡并未受到来自民族关系方面的大的影响,而且其相对融洽的民族…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东南亚华人,给人以最突出印象的就是他们不论过去或现在,大都从事贸易和商业活动,可谓是“三个华人,二人经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华人不仅经商多,而且在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商业领域中占主导的地位,掌握着这些国家货物流通的命脉。譬如,长期以来新加坡、马来西亚90%的商业由华人经办,菲律宾有40%左右的出口贸易是通过华人来完成的,泰国地方的中、小商业网点几乎全部由华人或华资所建立,在华人人数较少的越南,在1975年南北统一以前,西贡大约60%的商业活动是由华人经营的。据统计,1985年在东南亚2000万华人和华侨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所从事的职业直接或间接地与商业有关,东南亚地区1500—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联邦自1957年新加坡独立并实行自治后,由于新加坡国家小而且大部分是华人,使得英国和马来亚担心新加坡会演变成共产党国家,对国内正发生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冲突的马来亚构成威胁。1960年新加坡大选时,出现了共产党获得议会席位之多出乎意料之外,使新加坡政府的地位为之动荡。马来亚人开始担心共产党势力将渗透到本国。马来亚总理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认为马来亚很有必要联合新加坡以便共同抵抗共产党,同时,也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1992,(1)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但却是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新加坡的华人占总人口的75.27%,马来人占14.23%,其它还有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人、欧洲人以及欧亚混血人,他们分别讲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英语等,语言是各民族文化的“根”,但单靠本民族的母语彼此间就很难进行交流。所以,让各民族学生掌握母语外的其它语种,就成为新加坡教育的突出任务。本文就新加坡的多语种及多层分流学制教育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飞抵柬埔寨首都金边市.走出机舱,一股热浪扑面袭来.而当我在柬埔寨走访了几天后发现,这里还有一个最热闹的现象:柬埔寨的华文教育事业如雨后春笋一般,生机勃发.在金边市,我访问了全柬华侨华人最高领导机构——柬华理事总会,还有潮州会馆、广肇会馆、客属会馆、海南会馆和福建同乡会,得知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以发展华文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在总会和各会馆中,分别设立有文教处和文教组,负责组织实施华文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工作.在我所接触的华侨华人中,凡经济富裕的都选择教学质量高的华文学校让子女读书,而家庭贫困的也会千方百计地让子女读上华文学校.  相似文献   

18.
胡光明 《东南亚》2003,(4):58-62
新加坡是个多元语言、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家。占全国总人口76%的华人的母语———华语,在新加坡曾广泛流行,自1970年以来,政府为了促进各种族的沟通和提高新加坡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力推行英语教育,英语实际上成为政府、教育及商业的语言。从此,华语在新加坡的地位日渐衰落。2 0世纪80年代,受“讲华语运动”影响,华语(普通话)一度在新加坡华人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使用。但最近十年来,英语在新加坡各族家庭用语中使用的比例越来越高,华语日渐式微,华语使用人数和水平都在下降,前景让人担忧。2 0 0 0年新加坡已基本确定了2 1世纪的新经济发…  相似文献   

19.
论儒家伦理对新加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有20多个民族,其典型特性是: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语言和多元文化。在新加坡,占主体地位的大多数华人信仰佛教和儒家思想。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掀起了一场新儒学运动,其核心就是儒家伦理。主要是挖掘儒家伦理资源、编写儒家伦理教材、出版有关儒家伦理的图书、开设“儒家伦理”课、举办有关儒家伦理的国际会议,搞得轰轰烈烈,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20.
董南 《东南亚》2003,(2):63-64
第 2 0届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于 2 0 0 3年 5月 1日拉开序幕 ,开始在马来西亚全国各地展开。马来西亚华人众多 ,华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高达 2 7%。在东南亚地区 ,马来西亚是除新加坡外 ,华人占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维护中华文化 ,一直是马来西亚华人争取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 1 984年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等 1 5个华人社团发起举办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 ,目的是通过举行各种文化活动 ,以推展中华文化 ,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华人文化节内容包括文艺节目演出、武术表演、猜谜、中华传统画展、中华美食展、中华传统服装展等等。马来西亚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