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等收入阶层扩大与消费需求增长的社会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完善,明显地形成了高、中、低收入阶层,不同的收入阶层有不同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特征。数量不断增加的中等收入阶层是我国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是消费的主力军。其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等方面呈现的特征与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相比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引导消费、拉动内需就要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周银超 《前沿》2012,(8):114-116
大众消费社会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种类,其中的消费特征主要表现为个体消费的符号化、强主观性和非功能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重感官享受、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计划随意、消费道德欠缺等突出问题,所以,要对此实施自我教育和专门的消费教育来引导和规避。  相似文献   

3.
青年带着各种理性、非理性的消费动机泡吧,酒吧消费的符号象征意义十分突出。它体现着消费行为主体的生活品味、身份地位等标识信息。酒吧为青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但也存在不少离轨消费行为。为此,青年需要树立正确、健康、科学的休闲消费理念,构建和谐、可持续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4.
斯满红 《青年论坛》2008,(1):154-157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在对物的享受中丧失自我,并提出了“符号价值”理论,特别关注商品的符号性质;主张浪费与增长成为消费社会的生产力,并将消费的社会逻辑同工业社会的生产逻辑区分开来。这一理论还揭示了这一社会所具有的大众消费、尊重消费者权益、妇女及青年男性和儿童成为消费的主角以及追求“个性化”消费等基本属性。当然这一社会也存在消费者是盲目的或被操纵的、无法克服消费与生产之间的根本矛盾以及易造成生态危机和不和谐的个人满足等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5.
大众媒体在消费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人类的消费虚拟了一套符号系统,这一系统主要依靠广告来昭示天下。不良广告有其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因此有必要借助社会伦理教育、杜绝权力寻租、改变赢利模式等手段加强媒体对广告的正面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间群体的身份认同问题表现出客观存在的阶层与人们对自己阶层地位的主观认知不一致现象。学者视野中的中产,强调的是非上非下的相对经济地位;大众概念中的中产,强调的是精英生活方式。"中"产与中"产"的分离,遵循着两套不同的评判依据、两条不同的认同逻辑和两种不同的诉求标准,并导致两类矛盾的认同现象。因此,如果清楚大众对两种身份代名词的理解,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中产身份不认同现象就可能成为一个虚假命题。  相似文献   

7.
闫顺利  王雪 《前沿》2008,(10):39-41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揭示了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逻辑,指出消费逻辑是“生产和驾驭社会符号的逻辑”,消费系统是“建立在某种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的系统。无论是媒体非真实性的传播还是消费的发展,符号象征性的消费以及符号可能引起的虚拟世界,其极端化趋势必然会加速社会生态平衡的丧失和人类精神的并化,使人类走出历史局限而陷入了另一个异化世界。由此,需要人们对此引起足够警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关注的是新奢侈主义与中国城市青年白领群体消费之间的契合性.本研究在界定新奢侈主义的基础上,认为新奢侈主义是一种保留了奢侈品消费符号性的大众消费模式,这与一方面期望用符号性消费来彰显自我,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现实和经济压力的中国青年白领的消费理念形成了一定的契合性,最终形成了青年白领对新奢侈主义趋之若鹜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容小宁 《当代广西》2012,(10):50-51
当前,大众体育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成为国际外交关系中极具活力和魅力的文化交流载体。以大众体育为媒介,积极开展对话和交流,有助于提升世界大众体育发展水平,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改善国家之间的关系,为国家的体育对外交流和外交战略大局打牢友谊之基。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符号消费的心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符号消费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出现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成为网络消费的热点之一,并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青睐。本文在界定了网络符号消费的含义、特点的基础上,从心理学角度对青少年学生产生网络符号消费行为的心理机制以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代,大众媒介的主要形式是印刷媒介,其"文字引导"的形式让国人形成一种内向、素朴、严肃、理性、善于思考的社会性格,此为审美文化产生的温床.1990年代后,电子媒介与数字媒介把人们带入到"图像引导"时期,国人的社会性格也开始变得外向、奢华、浮躁、感性甚至非理性.消费文化便在这种社会性格中潜滋暗长.因此,在市场经济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广告形象所打造的符号结构与图像引导所召唤的大众心理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异质同构性.思考文化转型,大众媒介虽然并非唯一因素,但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却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大众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乃至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元素,地域特色鲜明的湖湘文化是长株潭城市群大众体育文化发展的应然根基:对于长株潭城市群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热潮的天然推动力为长株潭城市群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天时”的契机;国家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政策倾斜与扶助为长株潭大众体育发展提供了“地利”的条件;初见端倪的“大学城”为长株潭城市群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人和”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是市民参与各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场所,是被"身体性话语"赋予内容和意义的公共空间.通过梳理国内外发展历史发现,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具有可达性、意象性、补偿性和互视性四个基本属性,其在参与我国现代社会秩序建构方面具有非凡的价值:首先,公正、友谊、竞争等思想观念在此空间重复推演,发展为中国民众精神世界共享的价值符号...  相似文献   

14.
许玲 《理论月刊》2007,(10):113-116
电视广告最直接的目标在于引导人们消费,但它不仅要遵循和推动消费社会中的欲望逻辑以及人们的符号崇拜心理,还要通过其编码系统,将主体置入一种虚幻的消费总体性中,通过特殊的心理运作机制和编码系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关切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鱼——哈尼族神话中生命、创造、再生的象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曾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长期存留于世界许多民族的宗教与神话之中。哈尼族神话中鱼这一文化符号,主要是性与生殖力的象征,同时又是生命与创造、生命的死亡与再生、男女同体等不同层次的象征意义的积淀,呈现出多重指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将中国城镇居民分为七个收入阶层,并将收入细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深入分析了收入结构对各个收入阶层的服务消费影响的差异。实证结果分析表明:最低收入家庭的服务消费倾向反而越高,但由于受低收入影响而制约服务消费能力的提升;从整体来看财产收入对服务消费影响最大;不同收入结构对不同收入阶层的服务消费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影响最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服务消费的重要因素,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收入是所有收入中对中低收入家庭服务消费影响最大的类型,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对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家庭服务消费的影响比较大,而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能显著增加对于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家庭的服务消费;家庭规模、教育和职业也对服务消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创生 《岭南学刊》2002,(5):95-98,32
图腾来自于原始初民的所谓“集体表象” ,最初的原始图腾是一种禁忌的生殖图腾 ,后来逐渐被赋予丰富的意义。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符号 ,具有图腾符号的一般象征意义 ,但突出地体现出一种权力意识和政治权威的象征意义 ,最后演化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 ,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传机制和审美意识 ,体现出一种审美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邱晶 《前沿》2012,(23)
鲍德里亚着眼于20世纪40年代以来日益凸显的大众高消费现象,指出当下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已经由生产主导转向消费主导.围绕“符号—物”展开的消费逻辑即是消费意识形态.本文以“功能性转化的物”为理论批判的逻辑起点,通过在解放的认识旨趣上揭示消费意识形态的多重外化模式,展现了消费逻辑的实践结构与运作原理,最终阐释消费意识形态控制的实质即符号意指逻辑下的等级区划.消费意识形态的批判分析对于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主体被奴役的处境,从象征性消费的意识形态束缚中觉醒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资本逻辑中的“物”渗透着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自我意识,大众消费价值取向不自觉地受到这种抽象力量的统治.即“物”的符号隐喻表征了“非神圣形象”控制下的价值追寻和欲望释放,它既具有在“面子”消费观影响下为个体价值正名的“拜物教”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射了在西方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大众消费价值取向的特殊“幻象”.因此,大众消费价值观的社会重构离不开理性精神的自觉和对当代文化生产的现代性反思.  相似文献   

20.
文化消费,主要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享受精神文化产品与精神文化服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其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