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4年起,各地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然而,相对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度而言,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度较慢,由于政策不统一,各地制定的试点方案也各有侧重。就制度本身而言,其已不能满足全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形势的需要。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首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2.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多次的改革与发展,2015年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的是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即"双轨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双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2014年12月,《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颁布,开始全面实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即机关事业单位以企业单位养老保险为标准进行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又一个重大成果。本文从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的背景、可行性必要性及存在障碍出发,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政策进行了解读与分析,并对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积极探索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遇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改革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人事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重要内容。建立现代企业人事制度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客观需要,与企业的产权转换、领导体制、组成形式、经营方式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人事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重要内容。建立现代企业人事制度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客观需要 ,与企业的产权转换、领导体制、组成形式、经营方式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滞后给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聘用制推行等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必须改革,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带来的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我国转型期中一个临时性过渡问题。富余人员的构成、规模大小、分流安置成本等都是亟须探讨的问题。政府在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时,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分两步走:借鉴企业做法,重视过渡期的分流安置工作;当社会保障制度和市场就业机制健全后,富余人员安置将直接与社会保障制度接轨。  相似文献   

8.
《人事天地》2014,(4):50-51
正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社会保险法规定,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工作,有利于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保障广大城乡参保人员的权益,对于健全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继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直接损害参保人的利益,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影响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国应在不改变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提下,颁布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法。农民工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时可以一并转移其个人账户及其统筹基金,改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其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接,以便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在城乡间顺利转移接续。  相似文献   

10.
德国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国,其社会保障改革通常引起全世界关注。2014年,德国推出以有严格条件的“63岁退休”和面向1992年前生育子女人群的“母亲养老金”为主要内容的法定养老保险改革,被认为是对现行制度的修正。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执政联盟理念融合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新一届德国大联合政府上台为养老保险政策调整提供了窗口期,此前延迟退休年龄、引入可持续因子和发展多支柱体系等改革措施亦为此次一揽子计划留下了主动性和调整空间。然而,这一改革的效应颇为复杂,不同群体褒贬不一,它也再次证明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尤其需要理性、有责任意识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爱娣 《理论前沿》2009,(11):28-30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点,妨碍了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人员流动,不能有效发挥社会互济功能,也不能有效应对养老保险面临的财务困境。因此应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重构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打破城乡界限和职业界限,建立基于国民身份的单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人事天地》2015,(2):53-55
2015年1月3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全文如下: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一、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缺乏系统性,造成社会保险整体功能难以发挥、各保险项目之间脱节现象严重,并直接制约人事制度改革和经济发展。因此,必须从整体上考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整体协调推进的原则,积极进行各项保险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要有中国特色。目前,要加速推进社会保障的社会化进程;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和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加快社会保障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当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已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件大事。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建立覆盖城乡、消除"二元结构"、实行"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目标。2012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居保")在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6日发布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  相似文献   

17.
邓云秀 《海南人大》2007,(12):28-30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是目前已经退休和即将退休人员的企盼,也是在职人员的“稳定剂”,更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省于1992年在企业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93年12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海南经济特区城镇从业人员养老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面建立养老保险制度。随着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省人大常委会于1999年9月、2001年9月对条例分别进行了两次修改。今年7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针对我省在推行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条例再次进行了修改。这次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我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根本的着眼点就是,以人为本,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老百姓,保证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8.
从2012年11月开始,宿迁市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移接续过程中面临新的问题,例如,不同制度间的政策规定不同及待遇差别。从政策、经济及技术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制定公平的待遇计发办法,发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调剂作用以及推广社会保障卡等解决对策,来保障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益,使其真正融入任意一项养老保险制度中并享受公平待遇。  相似文献   

19.
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工程,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广西从2009年起至2011年底,分别开展了三批新农保试点、一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根据国务院的要求,2012年必须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广西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要素的合理流动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京津冀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畅及养老金待遇差异明显,成为制约三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接的软性约束,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借鉴欧盟社会保障一体化典型经验,京津冀应着力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横向对接与纵向对接,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协调和建立区域协同管理机构、明确养老金权益补偿责任、提高基金统筹层次及经办机构管理服务能力等支持措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