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述我国农村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经营基础,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是农民权益保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土地征用实践中,由于对“公共利益”界定不清,土地征用补偿费用过低,土地征用的补偿方式过于单一等原因,导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民的权益难以保障。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土地.征用规范化,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地加快,大量的农地被征用,出现了大批失地农民,从土地承包权利衍生出来的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权、土地征用补偿等财产权益纠纷也不断出现,其中尤以"出嫁女"的土地失权现象最为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理念束缚、立法等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所导致。应完善村规民约与村民自治制度,以调解仲裁体系与强化司法救济等多元救济为主要途径,加大"出嫁女"土地权益保护力度。本文中"出嫁女"仅指户籍未迁出本村的农村已婚女性。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基本的生产资料和重要的生存保障,保护土地权利就是保护农民最根本的利益。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的规模不断扩大,被征地农民数量急剧增长。海南存在同样的问题,2000年以来海南省耕地平均每年减少4527公顷。土地征收会导致农民土地及土地上的各种权利的消灭,成为目前影响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物权法》加大了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但基本上仍维持了现有政策,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仍嫌不足,在土地征用中,公共利益之目的条款需要进一步解释,而相关的征用程序也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5.
美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我国征地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制度不完善和征迁补偿安置措施不合理,导致因征迁补偿安置工作而引起的冲突,逐渐成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显性矛盾,并占所有上访案件以及群体性案件的六成左右,成为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引发社会不稳定、制约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研究美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规定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制度以及征地补偿制度,对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存在不足。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之一。明晰农民的土地权益,完善农民通过农民集体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方式,保障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应有权益,完善农民土地权益被侵犯时的救济途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升级为新时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若干重点问题。本文指出:农村土地的二元产权结构符合现代社会财产归属和财产利用相分离的普遍现象和内在规律,具有时代生命力,新时代农村产权制度必须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土地承包经营。本文分析了现行农村产权制度需要改革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强化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权以改变目前较为普遍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弱化和虚化,即确认农户的成员权、扩大集体经济组织决定集体土地事务的范围和自主权、农户家庭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离后回归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议在土地征用、农民集体组织收益权、流转土地上的特殊权益上逐步落实农民的土地权益,即严格限制土地征用范围和改革现行征地的方式和标准、农民集体组织自主决定农户家庭承包权有无对价和有权分享土地征用收入与流转收益、流转土地不被强制执行和农户有权基于生存需求收回流转土地。本文认为,农村土地价值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国家立法机关应在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兴利除弊构建新时代农业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体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日渐重要。失地农民因土地产权的法律界定不清晰、土地征用行为和程序的不规范、补偿标准和利益分配严重不公、安置水平严重低于现实保障需要以及农民观念陈旧劳动技能和素质太低等原因导致了权益保障缺失。保障失地农民权益,从策略选择上,必须明晰土地产权,理顺权利关系;规范征地行为,完善征地程序;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分配机制;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安置效益;保障基本生活,强化社会保险;加强土地立法,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军队基于国防公共利益征用私人财产已出现一种不可回避的制度约束,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完善抢险救灾中的国防征用制度,对于维护抢险救灾动员秩序、增进抢险救灾动员效益、确保社会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以限定征用时节、把握征用相称性原则、建立正当征用程序、完善征用补偿制度为措施,构建国防征用权与私人财产权的平衡制度,确保抢险救灾中军队征用民用物资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宪法修正案》中涉及对土地征用制度的修改,引入“给予补偿”的法定原则,对于加大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促进征地补偿制度改革,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我国的征地制度为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日益明显。作为一种宪法性的行政行为,土地征用必须遵循法定的原则。在征地补偿原则上应由“适当补偿”转为“合理补偿”;从立法上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控制征地规模;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尊重农民土地权利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